今年高考语文试题透露哪些改革信号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6-11
手机版

  

  6月7日,2023年全国高考拉开了序幕。每年高考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高热度一方面代表着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另一方面人们通过高考试题的变化,也能了解到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

  今年高考语文科目结束后,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语文教育专家及一线教师,对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制的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课标I卷、新课标II卷4套高考语文试卷进行分析。多位专家表示,今年的试题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考试内容改革,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服务拔尖创新人才选拔,鼓励学生在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厚植情怀、锤炼品德、砥砺心志,引导广大青少年勇于创新、勇于思考、勇于实践,在新时代扬帆起航,笃志前行。

  同时,有不少专家指出,今年的高考语文试卷透露出很明显的信号:要学透教材,不要把太多精力放在刷题上。

  五育并举 在语文情境中培根铸魂

  语言文字运用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是在语文情境中体现出来的。

  “这4套试卷体现出培根铸魂的总体指向,追求在语文情境中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总目标。”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王本华说。

  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有机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广大青少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体悟真理力量,掌握思想方法。全国乙卷写作试题和新课标II卷现代文阅读I的材料摘自习近平总书记讲话。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北京大学教授陆俭明说,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另外,今年高考语文试题还选择了体现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教育理念的素材,强调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融合,引导考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真正懂得尊重普通劳动者。比如,在今年全国甲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题中,选用了巴金的散文《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文章赞美机械具有“创造的喜悦”和“散布生命”的诗性,以独特的视角塑造工人形象,礼赞劳动,引导考生思考“机械的诗”背后是工人的辛勤创造。

  打通知识点 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现实生活中很多任务的完成,几乎都不是仅靠一个知识点,甚至不是靠单一一个学科就能完成的,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强调了综合性,学生要打通知识点,对材料进行多角度的分析,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申继亮说。

  不少专家持有相同的观点,认为今年的试题加大了对学生思维的考查力度,引导考生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比如,全国甲卷写作试题材料给出“人·技术·时间”的话题,但未作其他过多限制要求,为考生预留了思考空间。试题材料非常简洁,需要考生调动联想、迁移、推理等能力,发现问题、找准问题、形成观点、展开论证。考生也可以通过记叙、抒情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语文学科能否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科学不只是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的集合,也表现为一种认识和思考世界的正确思维方式。”高考语文命题专家说,比如通过文质兼美的科普文章激发考生对科学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究欲,在思辨性文章阅读中考查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在科学类论文、论著阅读中考查梳理探究、归纳概括、假设验证等思维方法,培养求真求实的态度。全国甲、乙卷的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分别摘编自德国科普作家彼得·渥雷本《树的秘密生命》和英国作家罗伯特·麦克法伦的《深时之旅》,就旨在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

  考教衔接 引导一线把教材吃透

  多位专家表示,高考一直被称为教育“指挥棒”,那就要发挥好指挥棒的作用。

  一线教师一直有这样的苦恼:语文试卷上的内容与教材的关联度比较低,甚至有人说,“教材里有什么高考就不考什么”。

  “语文试题出题确实难,照搬书上的原文肯定不行,但是完全抛开教材也不行,可选的材料实在太多,如果盲目扩大选材范围,就会无限加大老师和学生的负担。”申继亮说。

  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恰当地做到了试题与教材的关联。新课标I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九题要求考生写一则关于作品短评的思路,“这一命题就与教材中的学习任务产生了关联。”王本华说,统编语文教材高中必修上册第三单元中有“学写文学短评”的学习任务,学生能快速地联想到自己在课堂学习时进行的练习。再比如,新课标II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的选项中出现了“鲁迅《社戏》”,这是学生初中时就接触过的内容,考生看到后一定会感到非常亲切。

  “试题选材与教材相关联,就是要引导教师学生用好教材,把教材吃透。”申继亮说,扭转一线教学功利化倾向,在提高课堂质量、夯实知识基础、培养能力素养上下功夫。

  创新命题形式 引导一线减少机械刷题

  高考语文命题专家介绍,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使用了多种新题型,不同卷种同一模块试题也有差异。这一举措释放出了明确的信号:提高分数要依靠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素养的提升,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的“收益”将越来越小。

  比如,新课标II卷写作试题“青少年自己的空间”是一道读写结合类试题,材料是从试卷内其他模块的材料中衍生出来的,读写结合类试题就是新推出的题型,学生如果备考时靠的是机械刷题,是没有意义的。

  命题专家介绍,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制的4套试卷的文言文断句题,要求考生从8个断句点中选择3个正确的,这样的做法也避免考生单纯利用排除、猜测等技巧作答的可能,有效考查了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引导考生认真阅读原文,真正理解文意。

  “总的来说,今年的高考语文试卷既考核了知识,更考核了能力。”陆俭明说,要想提高语文能力,不能靠死记硬背、机械刷题,要“勤读书、多读书、读好书”。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举报/反馈

上一篇:就要加盟广东!杜锋秘造场均30+10+5强力后卫,宏远要拆散黑白矮
下一篇:本科生高薪专业排名出炉,前10名都与工科相关,文科生心态崩了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