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阳新桥:以前有座老丁桥 旁边有所中学叫昆仑中学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6-12
手机版

  

  

  

  新桥航拍 图片来源:宾阳印象

  说起新桥,那就是新桥镇政府所在地。新桥镇的地盘,大致东到石砍、大庄、下木格和下埠;西至民范、林堡;南至清平水库尾的廖村、洛阳等;北至六耀、双江等。

  

  

  

  新桥的得名肯定是跟桥有关。这个桥,主要就是指在民国17年(1929年)宾邕公路建成,路经新桥中学之西。这个地方原有两条大河交汇,其中有一条叫宾水,主要是从以前的清平水库里面如南山、仙女山、石牛山、六合江等好多大山水源汇总而出的一条河,它流到新桥中学西边与另一条河交汇。据典书注,水之南为阴,水之北为阳。依此,宾阳的得名也与宾水有关,因宾州城(新宾)在宾水之北。不过,民国县志说宾阳一名是从民国元年前的宾县改名而来。但明代知州梁鱼的《宾阳八景合咏》,诗第一句是:宾阳宝水涌春涛。足见宾阳一名明朝已经有人用了,这又作何解释呢?

  

  2020年3月的新桥江 拍摄:宾阳印象

  

  2020年3月的新桥江 拍摄:宾阳印象

  另一条河名字叫做西江。这条河发源地主要是从太守与思陇交界的那一带的古漏山、渌七山、与上林交界的古民山等的水汇总而来,经过太守到达新桥,与河田出来的宾水汇合成一条大河,旧时便叫丁桥江,一直流到下面的大罗,经六岭、屯里、六河、勒马等地而汇入清水河(又叫思览江)。

  

  

  

  因为修建了宾邕公路,在宾水将与西江交汇处新架起了一座比较稳固,洪水泛滥不到冲不跨的大桥,所以这就是当地人称的新桥。此桥原为平底梁的现代钢筯水泥桥,六十年代末又被改建为拱形桥。桥身比旧桥短近一半,一直至今,又被钉上了危桥的牌子。为什么叫新桥呢?说明以前有过老桥旧桥。那个旧桥老桥也就叫做丁桥(顶桥)了。

  

  

  

  说起这老丁桥,地址在今新桥上约200米处,他还有一个比较古老的故事。以前,新桥圩有一条近江边的街叫尚武街,还有一条叫盐行街的。街西是宾水,要架桥才通得过高田、思陇、武鸣,桥这边便叫丁桥圩。那时没有公路也无什么新的钢筋水坭桥。东来西往的人必须从江上的丁桥通过。这一条桥先是用木头打桩为柱,桥板搭在桩木上,人挑担走过,悠哉悠哉的,没有护栏,好不危险。一年之中,发大水不下三五次,洪水一来,桥板冲飘,顺流而下不知去向。后来,改搭石板桥,需要砌石墩。但河床浮坭太深,挖坑打桩时常有塌方而死过人,死过的那些人背后被人戏说为顶桥。桥常屡砌不固,必须多打木桩垫作基脚。此石板桥原有四拱三墩。木桩,本地叫钉。砌墩砌码头,因地基深而浮,打下的松钉多不胜数,故人们便取此土名叫此桥为丁桥。建桥时,曾与承包方签约,说:杂石一块不取,麻石一路到头。完工验收时,四拱桥约十多米长,宽近二米的桥面上只有一路麻石板铺到两码头,余皆为杂石铺砌。发包方认为施工方不依条约办事,认为铺桥面的应全部用麻石,一块杂石都不能放。而施工方为了偷工减料,在杂石中只嵌一块不能用的其它石料,意为杂石只有一块不能取。打官司时,连判官都难作主。故此,这桥质量不甚好,大山洪瀑发下来,此桥一冲便跨,这是后事。如今,旧墩石、桥板石在附近仍依稀找到十多碎块,已作他用。那年代,还流传有一百个人做工,九十九个人吃饭的神人相助的故事。有一个人做工时来了,收工便不见了,但谁也记不起他长相如何?姓甚名谁。

  

  现在的新桥圩 图片来源:宾阳印象

  宾阳的方言往往将丁桥跟顶桥是一个音。有时候你去赶集,人家问你去哪里,你说去顶桥。顶桥,有去为这桥替死的歧义,这是不吉祥的话。后来人们就把丁桥改作桥丁。人问你去哪里啊?答曰,我去桥丁圩。所以,桥丁、丁桥都由人叫。

  由于有了这丁桥和丁桥圩,在民国时代甚至清代的时候,这个地方分划行政区域时,也自然就叫作丁桥乡、丁桥区、丁桥团的了。据民国巜宾阳县志》载。在清代行政区划中,就有:太守团、丁桥团、渌崖团、马鞍团的说法。从民国初到十三年行政区划分仍有西乡的丁桥团、太守团这个称谓,一直到民国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改组行政,才出现西区团务分局新桥区的说法。当时作为西区的新桥区,分管到河田、陈平、高田、昆仑、太守、大仙、思陇等11个小乡。以后,这个丁桥名称也逐步被人们所淡忘,甚至在新桥镇的后生中,或许不知道自已老家有过这么一个古老的称呼。

  

  1984年新桥中学第一届教员在校门合影

  

  现在的新桥中学 图片来源:宾阳印象

  顺便说一下新桥中学一名的变更。民国新桥区的时候,曾管辖到高田、陈平、思陇、太守、河田,当年有一个乡叫“昆仑乡”,该乡有马岭、柳洞、渌盆、上阮、万福等8个自然村。为纪念宾阳人民于昆仑关抗日参战,故新桥中学民国时曾叫做:昆仑中学。最初是私立的。又由于该校办学较早,民国时属于全县为数不多的一个初级公办中学,以当时的宾中、甘中、培福(三中)、新桥(四中)排,他排名第四,便叫做四中,也叫新桥四中、新桥初中。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初,凡河田、陈平、思陇、太守及新桥的学子多就读于此校,出过一些厅、处级人才,如甘村苏某等。在改革开放后,逐渐增办了高中部,至今该校已全部是高中班,故又一再改掉“初"字,取名为:新桥中学。

  对于新桥的历史,你有什么想法,欢迎留言讨论。

  ▍今日责编:东东

  ▍内容审核:诚诚

  ▍内容来源:宾阳印象 文字:黄时沛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2023宾阳热点

上一篇:高考英语怎么样提升?高中英语知识点有哪些重点归纳?
下一篇: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的十年,与东方美学文化共荣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