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丰技校:我的人生重大转折|漫漫求学路,拳拳感恩情(2)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7-07
手机版

  文 | 吕士林

  1958 年,我十四岁。小学毕业后考入市三中,在念初一时参加学校组织的一次“双抢”劳动时感染了血吸虫病。因住院治疗耽误期末考试而留级。在当时,像我家这样的困境是不可能再供“留级生” 上学了。我不得不辍学去街道一个纸制品厂打零工糊信封,一干就是一年多。

  纸制品厂里除了有几个像我那样失学的小孩在打工外,其余都是阿姨、婆婆级的。她们看我斯斯文文、白白净净的,倒也蛮喜欢我。

  我打工的工号是 22 号,我画了两只小鸭子替代工号贴在托板(放置我已加工好的信封)上,阿姨婆婆们看后,夸我画得像。还意味深长地对我说:“小吕,你应该是块读书的料,可惜了!”

  我无语,一脸茫然!而让我最揪心、尴尬的事:是早晨我拎着饭盒(午餐)去上班, 路遇同学去上学,跟我打招呼。我无奈地答应着,紧走几步、擦肩而过。然后又回过头来,望着背着书包远去同学的背影。顿时、一股莫可名状的酸痛涌上我的心头!

  这段时间,我家弟妹渐渐长大,住得更加拥挤。住在人民路 100 号的大阿叔陈根华(我父亲的师弟)。“雪中送炭”让我晚上寄宿他家。我叫陈的父母为大爹、亲妈(爷爷、奶奶),陈家当时还没有第三代,待我像儿孙一样亲!

  1960 年,我十六岁了。年初的一天,喜从天降。在嘉兴民丰造纸厂工作的大阿叔陈根华带回一个好消息:民丰厂要办造纸技工学校,以招收本厂职工子弟为主。并为我以“侄子”名义报了名。

  民丰技校学制三年,半工半读,每月还发生活补贴,毕业后可进民丰厂当工人。这可是我梦寐以求、朝思暮想的天大好事啊!从现在看来,这“节点”可是我人生中的一个重大转折,它将影响我今后一生命运!

  

  民丰造纸厂建于 1923 年,是嘉兴首屈一指的大厂。

  企业效益好、职工收入颇丰,工厂福利条件也好。员工胸前佩戴标有“民丰”字样的红底白字的厂徽,民丰人喜称厂徽为小铴锣。

  据说胸前佩戴小铴锣,早晨去吃面忘带钱可以赊账,面店老板信得过民丰人平时,民丰职工脸上总充满一种自豪感街坊邻居中那家姑娘嫁给了民丰厂的青年员工,娘家人脸上有光彩。我小时候记忆中没有人问过我长大了要干什么。

  倒是我的小伙伴森官在过年时说:“我大伯伯(在民丰厂工作)给我拜年钱最多,我长大要进民丰厂打工。”我跟着说:“对,我大阿叔(也在民丰厂工作)拜年钱也给我最多,我长大了也要当一名民丰厂工人!”这!就是我儿时的梦想……。

  当年 5 月初的一天早晨,已辍学一年多的我,又欣喜地背起书包,走在通往民丰造纸厂的甪里街上,迈出了“奔梦之路”第一步!

  民丰造纸技术学校(简称民丰技校),设在厂区内职工业余学校大楼边上。东边一个小礼堂、两侧是两个教室,呈“U”字状,中间是小天井,校门朝西开。门外是一个占地面积不小的花园,茂林修竹、青翠欲滴、假山屏障、曲径通幽。

  有一大片草地,那是青年男女职工业余练歌跳舞,谈情说爱得好地方。边上几棵有百年树龄的老香樟树, 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像资深渊博的长者,见证着民丰的成长和变迁。这儿远离喧嚣的生产车间,是厂区最宁静、漂亮的地方。

  

  民丰技校共有 82 名学生,分两个班级。(1)班是个中专班以培养技术人员为目标。我在(2)班求读, 这个班是个技工班以培养技术工人为目标两班学制均为三年。学习形式采用半工半读,即学习文化基础知识和初级造纸理论与下车间跟班实习相结合,实行以师带徒的

  传帮带。一周中三天在教室上课,三天去车间跟班实习。文化基础课有语文、数学等;专业课有造纸工艺、造纸机械、金属工艺、机械制图等。

  人们常说道:“失而复得是人生中一大乐事”。已失学一年有余 的我,走进敞亮的教室,静坐在课桌旁。心潮难以平静。其欣喜心情无法用语言表达,唯有感恩之情永存心头。我感恩民丰、感恩陈根华大阿叔。

  失而复得,倍加珍惜。我读书非常用功,上课认真听讲,态度达到虔诚级。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可用一丝不苟来形容。我的学习成绩在班上位列前茅,被选为班级学习委员。技校每月发给学生生活津贴,分甲(8 元)、乙(7 元)、丙(6 元,)三个等级。我十有八九拿到甲级,并以此为荣。

  每个月一到发津贴的日子,同学们高兴得像过年似的。民丰技校紧邻甪里街,中间有一道竹篱笆围墙隔开。穿过甪里街靠河边有一家副食品商店,每逢这一天总会有几亇同学,翻越篱笆墙去光顾商店。那时候正逢三年自然灾害,食品奇缺,算最为奢侈的是,用 4 毛钱和半两粮票去买只“高级饼”(制作精细糕点)解馋。我从不参与, 不是没胆量翻墙,而是舍不得 4 毛钱。

  去工厂大食堂吃饭是同学们一大美事。刚进厂时食堂有“自助圆桌饭”,10 个人一桌、八菜一汤,吃得人人满意。每人在桌中央小盘里放上一毛五分饭菜票。据说自开办以来没有发现不交或少交饭菜票来白蹭饭的。自助圆桌饭大受职工欢迎,但我们还是发现不少工人师傅仅买了几两饭,浇上食堂里的免费汤(咸菜冬瓜汤)就算用过了午餐。同学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在技校读书,每月虽有定量二十七斤。但对我们这些毛头小伙子来说,还是不夠地吃。食堂千方百计动脑筋增加一些杂粮品种作为补元。遇上食堂卖蚕蛹馒头(加入蚕蛹粉的馒头,个大、味美、价廉) 员工都争着买。“僧多粥少”只能限量凭卡供应。技校同学有一个“技术”头脑,竟“发明”了先用肥皂涂在卡上,去买馒头。“已购”两字的红印记盖在肥皂涂层上。回校后把肥皂涂层连同印记一起刮掉, 再去食堂买。后“东窗事发”被老师狠狠训了一顿。这件糗事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

  让我最不满意的是晚自修的纪律了。老师不值班、“猴子称大王” 教室成为茶室了。我,作为一个学习委员,真看不下去了,我有话要说!记得我为此写过一篇题为《今晚自修》的打油诗贴上墙报,至今还依稀回忆起打油诗的只言片语:

  今晚自修 无奇不有, 教室内外 闹声哄哄 , 三五成群 聊天吹牛, 更有甚者 掰腕称雄。………… ………… 警钟响起 期终来临, 考试在即 学友醒悟, 只争朝夕 勤学苦读, 优异成绩 报效民丰。

  “一石激起千层浪”打油诗引起学校关注,为此,还专门开展了一项整顿学风和纪律的“专项运动”。打油诗也为同学们迎考加了点“油”。我的几亇要好同学,责怪我有“拍马之嫌”回敬了我几亇“白眼” 但过了不久便友情如旧了。

  让同学们最乐意干的事,是去车间跟班实习。造纸车间按造纸工艺流程:从切料(切断稻麦草等原料)工段开始---球间(将稻麦草放在蒸球中加入烧碱蒸煮)工段---半浆(洗涤、叩解草纤维)工段---成浆(漂白、精细叩解纸浆纤维)工段---造纸(纸张成型、烘干, 卷筒)工段---最后到成品完成(纸张分切、包装)工段,一个月去一个工段。

  机修车间按工种:木模、铸造、车、钳、铇、铣、电工, 逐个岗位轮换实习。在两年中同学们已跑遍了全厂主要生产岗位。

  去车间实习采取一对一师带徒的形式,我们每到一个工段(工种) 都由一位师傅带着,手把手教你。师傅们都把我们看成是自己的子弟、眼神里透射着亲情。师傅们言传身教、使出浑身解数,但又处处小心、百般呵护,严防机器“咬伤”我们。这段经历至今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切料间是劳动强度大、灰尘多的工段,我们技校学生穿上工作服、头戴有护脖帘的工作帽、嘴戴口罩,仅露出两只乌溜溜的小眼,活像个小猴。

  随着生产班长一声:“开工啦!”小猴们的优势发挥出来了。我们抢先迅速爬上堆高约有四、五米,由原料堆埸送来的草车,动作麻利地把一捆捆稻麦草往下丢,师傅们总在车下叮咛:当心、站稳了!师徒们用镰刀解开卸下的一捆捆稻麦草,送上传送带。让其依序进入切料机。

  切料机把稻麦草切断成寸把长,经传送带直接输入下道工序球间。切料机的进料口很大,望进去能看到闪亮的滚筒刀,像张嘴露利齿的猛兽口。同学们议论道:像狮子口、像老虎口。我说是马口,理由是用稻麦草作原料制成的成品,叫黄板纸。当时,俗称它为马粪纸(像用马粪做的纸)。

  

  球间的称谓,源于它有多个直径 4300 毫米(或以上)、容积40 立方米的园型蒸球,为主要生产设备。其工艺性能是将由切料间加工后的寸长稻麦草,装入球内 加烧碱、高温蒸煮,形成草浆。

  我们技校生人小力薄,两人合力拉一筐筐稻麦草,从草料库到蒸球入口处。师傅们把草料装入蒸球,还用长竹竿插入球内夯实草料。就是不让我们走近入口边缘,听说曾发生过工人在操作时跌入球内,造成尸骨难捞的悲惨事故。

  

  浆间工段分半浆和成浆。在造纸厂有一句经典的行话:“打好浆造好纸”意思是要造好纸,首先必须打浆。一缸优质浆必须达到多亇技术指标, 比如叩解度、湿重等。当时测试手段简 陋,主要还是依赖操作师傅的经验。

  我 非常佩服甚至崇拜浆间的班组长(技术等级为八级工)他能在浆缸里用手抓一把浆,一揑挤出水、张开手一看残留的浆,便判断出这缸浆是否已达到合格标准。当他一抓、一捏、一看、一挥手说:“放!”(把浆泵到纸间)时,那亇精气神,真叫一亇“帅”!

  

  走进纸间工段,被那庞大又神奇的造纸机震住。在机尾,眼看着浆水从流浆箱稀薄均匀流向有振幅和滚动的铜网,渐渐成型进入毛毯滚轴部脱水,继之引入烘缸部烘干到卷简成成品。纸页蛇行在上百个大小不等的棍轴、烘缸中上下飞舞,一眨眼工夫纸浆变成纸了。我们技校生主要任务是收集废纸打包,送浆间回炉(缸)。还有的活是替师傅们去食

  堂买饭(纸机 24 时操作吃饭在岗位上)。开饭时刻,你在食堂会碰见,脖子上吊着一只只饭箱的小青年,在相互打闹,那便是我和我的同学了。

  ……。

  在车间里跟随师傅们实习的日子里,我们不仅学习了造纸生产技术,更是被师傅们那种:善良诚实、勤劳俭朴、为人忠厚、敬业爱厂、忠于职守的崇高品德所感动。当时、我辈正十六、七岁,青春年华。

  处在人生可塑期,师傅们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满满的正能量,将影响我们未来的人生。

  时间一晃,到了 1962 年。那时国家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国民经 济实行调整。民丰技校不幸入列,于当年 5 月宣告停办。学生自谋出路,我们虽感委屈(快毕业可安排 工作无奈,不得不接受现实)

  

  上图后排右一为作者 1962 年 6 月底,我应征入伍。

  在经过新兵集训后,于 7 月底分配到舟山普陀公安县中队当兵。夜寝班集体宿舍,熄灯哨声响过后, 发现已关闭的日光灯仍在闪,影响我入睡。

  我虽在技校时去过工厂电务间实习,但还不懂其原因。第二天我写信给民丰厂电务间徐海昌师傅(他带过我实习)请教他怎么办?

  几天后徐师傅回信道:“此灯开关线接错了,是接了零线。关灯时只是把零线断开,火线还是通起,所以灯还在闪。解决方法就是把火线跟零线交换”。我立即向班长报告, 此事很快解决了。我也受到班长表扬!班里其他同志,对我这个新兵蛋子也刮目相看!

  半年后,我跟着一位老兵去执行一项任务。返程时刚好路过嘉兴, 中队领导同意我回家看看,我专程去了趟民丰厂,看望正在挖河打临工的同学。三年后,国家经济形势好转,民丰厂发展要招工,我的同学中大部分人都进了民丰工作。

  1969 年 3 月我光荣退伍了。这一年回嘉兴的退伍兵全部安置在嘉兴两大厂,民丰厂和冶金厂。大概是随机原因,我被安置去冶金厂。

  在得知这一信息后,我马上找到已在民丰工作的同学,带我去厂劳动科。说明我原是技校学生,很想回民丰工作。说来也巧,接待我的是我技校老师(刚好抽调在劳动科工作),他二话没说,当即以组织出面与市民政局联系,将我档案抽调到民丰。

  天逐人愿。进民丰工作是我儿时的憧憬、进民丰工作是我少年时的期望、进民丰工作是我青年时的愿望,今天,我终于如愿以偿啦!

  当我手持市介绍信走进了民丰厂的大门,也就是从这天起,一直到 2008 年 5 月初退休回家,共历时 38 年在民丰工作。我对民丰的情感,可用“从一而终”,这种情感在民丰比比皆是。有的父亲在民丰干了一辈子,儿子接着进民丰干,孙子长大了还想进民丰工作。我想今年就是民丰建厂九十一年,能经久不衰。这也是一个优良基因吧!

  

  1995 年 3 月 18 日,62 届民丰技校举行同学会。阔别三十多年的同学重返民丰,盛邀老师一起、欢聚一堂。在民丰会堂前合个影,到技 校旧址去看一看老的教室。一辈 子同学三辈子情,这次同学会留 下难忘记忆。

  现在退休了,也赶赶 “时髦”,时而约约技校同学,喝喝茶、近郊游,找个饭店饮杯酒。重温同窗之谊!

  民丰技校我读书二年,在一生中所占的时间不算很长。但却是我人生中的一个重大节点,我珍惜这两年,我感恩这两年!

  2014 年 12 日 6 日

  --待续

  举报/反馈

上一篇:高顿教育:金融学专业cfa方向班有哪些课程?
下一篇:喷子被打脸,高考誓师大会上表达的女孩用成绩证明自己的实力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