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女子找回1年前走失的孩子,去办身份证,发现儿子血型不对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7-22
手机版

  2018年7月11日,在四川省西昌市的一户农家院里,一个50来岁的妇女看着被布置得喜庆热闹的婚房默默垂泪。

  “妈,你在干什么呢,快来帮我把囍字贴上啊。”一个轻快的男声从门口传来。

  妇女急忙应了一声,擦了擦眼泪,接着跑出去帮忙。

  她一边帮忙贴“囍”字,一边看着站在门口喜笑颜开的高大男孩,欲言又止。

  忙完一切之后,中年妇女仿佛下定了决心一般,把男孩拉到了角落里。

  “儿子啊,妈要告诉你一件事情,虽然我养了你20多年,但你其实不是我生的。”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992年11月份,汪大姐和丈夫一起离开了居住多年的小农村,来到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河西农贸市场。

  他们一家掏出所有的积蓄在这里租了一间铺面,开了一家副食店。

  汪大姐为人厚道,经常给顾客们抹零头,所以生意一直非常兴隆。

  在顾客和邻居们的眼中,汪大姐就是典型的人生赢家。

  她有本事,会做生意,丈夫也是个会疼老婆的人,还有两个非常可爱的儿子。

  

  汪大姐的两个儿子经常粘着她,围着她打转,也很招人喜欢。

  在汪大姐看来,这两个儿子就是她的命根子。

  所以,在那个平均收入只有两百来块的年代,她舍得斥巨资带儿子们去照相馆拍照,记录他们的成长过程。

  汪大姐的副食店离农村老家并不远,空闲的时候他们还会回去做点农活。

  每次回老家,汪大姐的小儿子就会跟在她的屁股后面,笑眯眯地看着她。

  

  天气炎热的时候,汪大姐不想带着儿子们来回奔波,想把他们留在店里休息。

  每当这个时候,小儿子就会抱着她的腿,笑嘻嘻地说,“妈妈去哪我就去哪,我不怕热的。”

  小儿子是汪大姐的小棉袄,他笑起来非常可爱,仿佛能把人的心融化一般,汪大姐压根拒绝不了小儿子撒娇

  1993年7月30日的上午,是西河农贸市场的赶集日,每到这一天汪大姐的生意就会格外的好。

  她和丈夫在店里忙得昏天黑地,没有时间看顾才3岁的小儿子,就让已经7岁的大儿子看着弟弟。

  

  小孩子坐不住,喜欢凑热闹,汪大姐的两个儿子也不例外。

  他们看见街上人来人往,于是就手牵手跑了出去,在外面闲逛。

  附近的邻居都认识他们俩,也会帮忙看着这些孩子,所以汪大姐一点也不担心。

  汪大姐的大儿子带着弟弟在外面闲逛了一会儿,然后就去离副食店不远的水沟里玩小鱼小虾去了。

  兄弟俩都很喜欢这项活动,玩得也非常投入。

  

  等大儿子从玩乐中回过神来的时候,一直跟在身边的小弟弟早已不见了踪影。

  他非常着急,沿着水沟找了好几遍都没有找到,于是只能急匆匆地跑回了副食店。

  汪大姐一听说小儿子不见了,立马和丈夫关了店门,一起在街上边呼喊边寻找。

  他们从上午找到了晚上,都没有找到小儿子的身影。

  后来,邻居们收摊了,也来帮忙寻找,可是还是没有半点消息。

  

  第二天一大早,汪大姐和丈夫连忙去西昌市警察局报了案,然后继续去火车站、客车站等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找儿子。

  他们一连寻找了好几天,还在大街小巷里贴满了寻人启事,可都无济于事。

  那段时间,汪大姐就像疯了一样,她一边哭,一边大声地在街上喊小儿子的名字。

  由于哭得太多了,汪大姐后来都流不出眼泪了,眼睛也变得红肿模糊。

  丈夫带她去医院检查,才发现她已经患上了虹膜炎。

  

  汪大姐一家找遍了西昌市大大小小所有的车站,在街头巷尾贴遍了传单,都没有任何线索。

  后来,他们扩大了寻找的范围,多次坐火车前往成都、攀枝花、昆明等地。

  可无论他们怎么寻找,小儿子就像人间蒸发了一般,没有留下半点痕迹。

  他们每一次都满怀希望地赶往外地,然后又一次次地失望而归。

  为了寻找小儿子,他们关闭了副食店,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在一次次失望中,汪大姐和丈夫的情绪越来越消极。

  

  很多人都劝他们放弃,有些亲戚劝他们再生一个,可汪大姐觉得任何孩子都不能代替“小儿子”。

  在他们的坚持下,事情终于在1994年4月16日迎来了转机。

  这一天,汪大姐接到了西昌市警察局的电话,告诉她已经抓住了几个人贩子,孩子也有下落了。

  汪大姐欣喜若狂,连忙赶到了警察局询问具体情况。

  后来,他们按照人贩子提供的具体地址前往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寻找孩子。

  

  当时人们并没有做亲子鉴定的概念,只能靠肉眼和记忆来辨别自己的孩子。

  汪大姐拿着小儿子三岁时拍的照片,仔细地进行辨认,最终把一个小男孩带回了家。

  这个小男孩跟汪大姐的大儿子长得很像。他因为被拐的时候太小了,所以已经不记得以前的事情了。

  当汪大姐把他领回家的时候,邻居们都来为他们一家庆贺。

  他们也觉得这个孩子就是汪大姐的小儿子,只是被拐的这一年里,长高了一点,也长白了些。

  

  虽然儿子长得白白胖胖的,但是汪大姐还是觉得他在外面受了很多的委屈。

  为了弥补儿子,她把所有的时间和心思都放在了他的身上,连大儿子都被她忽视了。

  他们不放心再把孩子留在人口复杂的城市里,于是就带着两个孩子回了农村老家。

  汪大姐负责在家照顾孩子、喂鸡喂鸭,她的丈夫则在城里打工,维持一家四口的生计。

  小儿子比较调皮,需要父母操心的地方比较多,但是汪大姐却甘之如饴。

  

  2008年6月份,汪大姐夫妇带着两个儿子去办二代身份证。

  采完血之后,小儿子与朋友有约先走了一步,就让汪大姐帮忙拿结果。

  汪大姐随意瞄了一下小儿子的结果单,就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汪大姐是O型血,她的丈夫和大儿子都是A型血,只有小儿子一个人是B型血。

  她以为医生弄错了,连忙跟医生咨询,可医生却说,“你的小儿子可能不是你亲生的。”

  

  这句话犹如晴天霹雳一般劈在汪大姐的心头,她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这个结果。

  辛辛苦苦抚养了14年的孩子竟然不是亲生的,那么她真正的小儿子又在哪里呢。

  每个晚上,汪大姐都会从梦中惊醒,这个疑问也无数次浮现在她的脑海中。

  后来,汪大姐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丈夫,两人经过商量,一致决定隐瞒这个消息。

  因为小儿子从小就比较调皮,成绩也不太好,他们夫妻俩花了大价钱才好不容易把他送到外地学校读书。

  

  如果把这个消息告诉他,那处在青春期的小儿子可能会做出一些过激的事情来。

  汪大姐夫妻是真的把这个孩子放在心坎上疼爱的,给他的东西都是家中最好的。

  他从小的零花钱就比他哥哥多,他哥哥因为小时候把他弄丢的事情心里很愧疚,从来没有跟他争过。

  有时候,汪大姐和丈夫因为一点琐事吵架了,这个小儿子也会从中调和,让家庭重新和谐起来。

  

  他能说会道,嘴巴就像抹了蜜一样,从小就是家人们的“开心果”。

  为了保护小儿子小李,汪大姐没有拿头发去做亲子鉴定,也没有把这个消息告诉家里的亲戚。

  有时候,她和丈夫也会躲在房间偷偷哭泣,为了她那个不知下落的亲生儿子。

  2011年,汪大姐和丈夫悄悄地在“宝贝回家”网站上登记了真正的小儿子的信息,还把他三岁时的照片发了出来。

  

  不过,她一直没敢把这个消息告诉小李,也从来没有在他面前表现出异样。

  2018年7月份,28岁的小李要结婚了,一家人欢欢喜喜地为小李布置新房,核对结婚流程。

  汪大姐觉得儿子已经要成家立业,不需要再隐瞒下去了,于是就在结婚前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小李。

  小李听完之后沉默了一会儿,就陪着汪大姐前往亲子鉴定中心做最科学的检查。

  在去的路上,小李告诉她,“无论结果怎么样,我都是你们的儿子,我也会永远孝顺你们的。”

  

  一个月之后,汪大姐拿到了鉴定结果,结果显示,她和小李没有任何血缘关系。

  等汪大姐的心情平复了之后,小李把埋藏在心中12年之久的秘密告诉了她。

  小李16岁的时候在学校做过一次体检,体检要求学生们抽血验血型。

  那个时候,小李就发现自己和父母的血型不一样,学过生物课的他很快就猜出了原因。

  他知道父母一直对他很好,为了不伤他们的心,小李决定隐瞒真相,继续把汪大姐一家当成亲人对待。

  

  事情揭开之后,汪大姐和小李的关系依旧非常亲密,没有任何隔阂。

  2019年3月,小李和妻子选择去福建度蜜月,也顺道帮汪大姐找儿子。

  与此同时,汪大姐把小李的信息登记在了网站上,希望能够帮小李找到真正的父母。

  4月17日,汪大姐联系上了凉山彝族自治州公安局的骆敏警官。

  骆敏警官有着20多年的打拐经验,曾经帮助无数个分离的家庭重新团聚。

  

  在骆敏警官的建议下,小李和汪大姐夫妇到公安局采血,把DNA信息录入打拐DNA数据库中。

  之后,他们焦急地等待着DNA数据的对比结果。

  2019年6月份的时候,好消息传来了,汪大姐的DNA数据和一个福建男子匹配上了。

  这个福建男子姓刘,今年28岁,和汪大姐夫妻存在血缘关系。

  没过多久,好消息再次传来,小李也找到了他的亲生父母,他们就居住在凉山州西昌市的樟木箐镇,离汪大姐一家只有30多公里。

  

  2019年6月18日,在央视《等着我》节目组帮助下,汪大姐见到了失散25年的小儿子小刘。

  此时的小刘已经结婚五年了,孩子也已经4岁了,一家三口定居在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

  7月10日,小李和亲生父母团聚,他们特地摆了19桌酒席,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亲朋好友。

  一个月之后,小刘带着自己的妻儿来到了四川省西昌市,与家里的亲戚见面,汪大姐同样也热热闹闹地举办了宴席。

  在汪大姐看来,小李和小刘都是她的儿子,他们没有差别。

  

  小李和小刘也对汪大姐很好,很孝顺她,逢年过节就会来看望她。

  小李在西昌市工作,平时经常回汪大姐家,一家人依旧像以前一样亲密。

  小刘和妻子都在泉州上班,只能通过打电话来问候汪大姐夫妇,没办法经常来看望他们。

  2022年2月3日,小刘带着妻子和儿子回到了西昌市,给汪大姐夫妇拜年。

  这一天,小李也带着妻子和刚一岁的女儿回到了汪大姐家。

  这些年,他们一直保持着这样的习惯,小李会先陪亲生父母,然后再来和汪大姐过年。

  

  而小刘则会在大年初三之前陪养父母过年,然后再带着妻儿回西昌。

  小刘在泉州师范软件学院旁边开了一家水果店,她的妻子则在一家新加坡外企当会计。

  虽然小刘知道养父母买孩子的行为是错误的,但是他们一直对他视如己出,把家里所有的资源都给了他,所以他没有办法狠心舍弃养父母。

  在小刘看来,养父母和亲生父母都对他有恩,他都应该好好孝顺。

  小刘一有时间就会去四川看望汪大姐,平时也经常给他们邮寄福建特产和各种保健品。

  

  今年过年的时候,小刘带着满满一大箱的行李回了家。

  行李箱里的大部分东西都是他们夫妻为汪大姐两口子准备的,剩下的一小部分才是换洗的衣物。

  小刘给父母买了两件新衣服,还给他们包了两个大大的红包。

  汪大姐也给小刘准备了很多的东西,在过年前就把亲手制作的腊肉、腊肠给儿子寄了过去。

  在小刘和小李的努力下,汪大姐每天都是笑呵呵的,希望她能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上一篇:为什么说“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
下一篇:营造国际友好型社区 “中外家庭夏日音乐节”在沪上演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