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本月下旬召开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1-07-17
手机版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7月12日从国家林草局获悉,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于7月16日至31日举行。这是我国第二次承办世界遗产大会,也是我国在世界遗产保护领域承办的最高规格的国际会议,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据国家林草局保护地司副司长严承高介绍,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期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主办两场边会,主题分别为“世界自然遗产与生物多样性:滨海候鸟栖息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和“世界自然遗产与自然保护地协同保护”,与全球专家、遗产地管理者共同探讨自然遗产在保护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第一场边会将于7月17日召开,主题为“世界自然遗产与生物多样性:滨海候鸟栖息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内容将聚焦“世界自然遗产助力候鸟栖息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探讨如何通过国际合作推进全球滨海候鸟栖息地的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发展,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第二场边会将于7月26日召开举行,主题为“世界自然遗产与自然保护地协同保护”通过分享我国自然保护地和世界自然遗产协同保护管理经验,将聚焦中国南方喀斯特、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在跨区域协同管理、生态保护、科学研究,、探讨自然遗产地协同保护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分享我国自然保护地和世界自然遗产协同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经验。

严承高介绍,我国在世界遗产保护事业取得的显著成就,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认可。根据世界遗产委员会咨询机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对全球世界遗产保护状况的权威评估报告《2020年世界遗产展望》显示:世界自然遗产和双遗产中,全球整体状况处于“好”和“较好”的比例为63%,中国比例为89%;全球处于危急状况的7%,中国为零。我国18处世界自然遗产和双遗产总体保护状况良好,无濒危状态遗产地。评估报告显示我国整体保护状况明显优于国际平均水平。

3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理念不断升华,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和监测体系,建立起较为完备的遗产研究与能力建设体系,有效保护了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遗迹。

值得一提的是,自然遗产保护促进了绿色发展,助力了脱贫致富、乡村振兴。基于遗产地的特点,通过特许经营、利益共享、生态补偿、生活补助等多种方式惠及民众。通过开展适当的生态旅游、科普教育等,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促进遗产地保护与当地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协调发展。据统计,每年遗产地旅游直接收入超过140亿元。

据介绍,目前我国拥有的14项世界自然遗产与4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不仅涵盖了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和丰富的自然遗产资源,还保存了200多个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很好地将自然与文化遗产有机融合,是开展爱国主义、生态文明和民族文化教育,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特别是近年来,各地不断加大对世界遗产的宣传力度,结合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推出系列教育活动,社会各界对自然遗产事业的关注度、支持度、参与度逐步提高,为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斌

上一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敲定
下一篇:监督融入“十四五”丨联动监督深化国企治理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