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刘兴鹏:以创新为杖,行房颤全病程管理之路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7-29
手机版

  医师报讯 (融媒体记者 贾薇薇)从在国内率先开展难治性持续性房颤的心内外科一站式复合手术,到践行心律失常患者专科随访与终身照护理念;

  从成立房颤中心,到构建单病种全病程医学服务模式;

  从创立哈特瑞姆心脏医生集团,到打造“刘兴鹏大夫心电图时间”系列课程……

  “创新”二字贯穿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主任刘兴鹏教授的从医之路,每一步都彰显着“要为患者做点什么”的朴素愿望。

  他说,医生与患者不是店员和顾客的关系,也不只是朋友,更像是家人,“在强烈信任之下,还有温情与惦念,责任与守护。”

  

  一站式复合手术

  破解难治性持续性房颤难题

  如果将我国近2千万房颤患者进行划分,持续性房颤和阵发性房颤在数量上可谓不分伯仲,但就“对抗难度”而言,持续性房颤则更为复杂与难缠,而其中的难治性持续性房颤最为棘手,“药物治疗和单纯导管消融效果都不太理想。即便进行手术治疗,首次手术后5年后的复发率也接近80%。”刘兴鹏介绍。

  这一难题在2015年5月得以突破。那一年,国内第一台难治性持续性房颤的心内外科一站式复合手术成功实施。刘兴鹏至今还记得当时的白大衣口袋里时刻装着记录有几十个适合做房颤内外科复合手术的患者联系方式和病史情况的小纸条。“患者都是慕名来找我做射频消融的,一听复合手术国内还没人做过,纷纷连连拒绝。”后来还是在一位老同学的极力推荐下,终于有患者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很多事都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既要练好技术,也要坚定信念。”刘兴鹏鼓励年轻医者在面对困难时不要轻易退缩。

  

  刘兴鹏介绍,房颤的一站式内外科复合消融术是微创手术,现在多数医院是在两侧胸壁打6个孔道,近年来北京朝阳医院对术式做了一些创新性的改进,只在左胸壁打三个孔道就可以。手术第一步由心外科医师通过全胸腔镜技术进行心房外膜的微创消融,包括电隔离左肺静脉,处理马歇尔韧带,消融心外膜脂肪垫、行左房前顶部和后底部的线性消融,同时结扎或切除左心耳以消除房颤时血栓形成的“老巢”。在此基础上,心内科医师接手:一方面,验证外科消融径线是否完整,并在心内膜进行补充消融;另一方面,继续完成心外科医师无法完成的工作,如三尖瓣峡部的线性消融、心房驱动病灶的标测与消融等。

  “一站式复合消融手术可以一次性实现房颤治疗的多项目标,随机对照研究证实,不仅远期成功率较单纯导管消融至少高出15%,而且术后卒中风险极大降低,是对抗难治性持续性房颤的利器。”刘兴鹏说,虽然如此,对于难治性持续性房颤的治疗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在技术突破的基础上,器械改进也需要快速跟上。

  构建单病种全病程管理的

  医学照护模式

  今年是刘兴鹏来到北京朝阳医院的第12年,也是“心律失常患者专科随访与终身照护”理念践行的第12年。“还记得刚到朝阳医院时,老院长问我有何需求?我说想要一个随访护士,院长很诧异,因为更多的引进人才普遍提的需求是科研经费。”刘兴鹏爽朗一笑,所幸院长当即同意了这个请求。

  彼时刘兴鹏刚从法国留学归来,导师诊室里井井有条的就诊过程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影响,经过一番仔细琢磨,刘兴鹏发现了其中奥秘:“导师有一支专门的随访团队,全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都由该随访团队统一安排,何时就诊、病史情况、做哪些检查、出院后恢复情况、何时复诊等问题都安排得明明白白。”这给刘兴鹏很大的启发,尤其对于医疗负荷相对更重的大医院的医生而言,时间更为宝贵,随访队伍节省了大量时间,也让治疗过程更为通畅。

  另一方面,出院后全程随访能够及时了解患者恢复情况与病情变化,同时加强吸烟、肥胖、血压、血脂、血糖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管控,有助于降低疾病复发风险。

  因此,刘兴鹏想在北京朝阳医院复制法国导师的成功经验,也建立一支随访团队,践行患者终身照护理念,最大程度守护患者健康。值得一提的是,来到朝阳医院的第二年,医院成立房颤中心,相比如今比比皆是的房颤中心,在十余年前可谓行业的先行者。中心成立后,刘兴鹏将目标锚定了构建单病种、全病程的医学照护模式,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出院后的长期随访与管理。十余年来,创新技术手段加持完善的随访流程,如今这一目标已然实现。

  让医疗资源适配患者需求

  当在各地的心血管学术会场里素昧平生的年轻人提出合影请求并纷纷对他的帮助表示感谢时,刘兴鹏才意识到“刘兴鹏大夫心电图时间”系列课程不是自娱自乐。

  “从1.0到5.0,开始真的只是一时兴起,而如今已成为一种责任。”刘兴鹏介绍,6年前,对于新鲜事物有浓厚兴趣的他在网络课程刚刚兴起时就拿起手机录制了第一期“刘兴鹏大夫心电图时间”,正如他在课程介绍中说的那样:“这是面向广大年轻医生、基层医生和心电爱好者开设的课程。”

  6年来,400多期课程总结了刘兴鹏多年来的临床实践经验,展现了多种多样的心电图话题,也帮助难以计数的基层医生和年轻医生构建了系统和有逻辑的读图思路与框架。

  “能够帮助到基层医生和年轻医生们提升业务能力,让他们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于我而言,这是巨大的成就感和信念,虽然一路走来颇为不易,但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刘兴鹏说。

  被基层匮乏的医疗资源深深触动的刘兴鹏的志向不只在于提升基层医师服务能力,他更希望扭转医疗资源的“错配”。“基层医疗资源相对紧缺,而种种原因导致大城市里部分有能力的医生无用武之地,并未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作用。”因此,刘兴鹏创立了哈特瑞姆心脏医生集团,致力于让医疗资源下沉,适配于基层患者的需求。集团的愿景正是“穷尽一切努力,实现患者利益最大化”。

  握紧手中的风筝线

  前些日子,95岁的孟老太又给刘兴鹏送来了自己做的糯米年糕,虽然近两年听力更差了,腿脚也更不方便了,但她意犹未尽地和刘兴鹏聊着天,不愿离开。刘兴鹏和老人家都格外珍惜这次久别重逢。

  刘兴鹏回忆,孟老太九十岁那年,团队为她做了房室结消融+传导系统起搏手术,此后每过几个月,老人家就会到医院进行随访,每逢家里做了什么好吃的,总是给他带来一些。“但是突发疫情,老人家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来,我心中很是挂心,后来问她女儿知道老人家一切都好,只是因为疫情原因没能来院,那一刻就感到心中紧绷的弦松下来了。”刘兴鹏说,他们约定到老人家100岁生日时,团队和她的家人一起为她庆生!

  在刘兴鹏心中,孟老太如同他的亲人一般,他们之间有一种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温暖而坚定的情感联结。“医生和患者的关系是奇妙而独特的。不只是朋友,更像是家人,守护他们的健康是我的责任。”刘兴鹏说。

  如果说创新支撑着技术革新与学科进步,那么与患者间如同家人般的情感联结和终身照护理念就像是风中飘荡的风筝线,守护着风筝飞得更高更远。希望每个医者都能做好放风筝的人,握紧手中的风筝线。

上一篇:成都宣传片拍摄视频公司地址 成都视频剪辑课程
下一篇:考研备考心得分享!大神全方位为大家分析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