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聊城市拉弓满弦向农业强市进发,“聊”胜一筹的底气哪里来?
蜿蜒的黄河和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境内河流湖泊纵横交错,因水而兴孕育千年“两河”文化和农耕文明的聊城,犹如一颗翡翠镶嵌在鲁西平原上。
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号角,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和“中国蔬菜第一市”,山东省聊城市委、市政府应势而谋,提出建设农业强市的目标,并实施建设农业强市攻坚突破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建设安全保障强、龙头带动强、平台支撑强、产品质量强、科技装备强、品牌营销强、种质资源强和农民收入高的“七强一高”农业强市。
“当前,聊城已经站到了农业由大到强、加速崛起的新历史起点上,全面建设农业强市其时已至、其势已成。”聊城市委书记李长萍的话语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敢于做出这样的决策,聊城的底气来自哪儿?建设农业强市,聊城凭什么?由大向强,聊城如何实现关键一跃?记者近日走进聊城的田野沃畴、产业园区、特色村镇,切身感受聊城农业生产之变,乡村风貌之新,发展动能之强。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沿黄绿色粮仓”加快提产能
“用全省1/18的土地,生产出全省1/10的粮食。”作为山东三大粮仓之一,聊城所辖8个县市区都是产粮大县。聊城市副市长张建军告诉记者,近年来聊城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多管齐下提升农业产能,蹄疾步稳建设“沿黄绿色粮仓”。
在高唐县赵寨子镇,农忙时节田间也少见农户忙碌的身影。“我们村1200多亩地都托管给了合作社,现在种地可省事儿了,打药有无人机、施肥有撒肥机,浇地有喷灌,以前农忙时是家里不见人,现在变成地里不见人了。”赵寨子镇北街村党支部书记张宪贵向记者道出原委。
近年来,赵寨子镇创新采用“农业公司+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打造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依托中心的数字农业平台和智慧农业系统,开展土地托管服务。“托管后小麦玉米两季,农户每亩能多收入六七百元,还能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高唐县委书记杨新胜介绍,目前中心已托管土地1.5万亩,让12个村的2863户农民实现了科学轻松种田,探索出一条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之路。
立足破解“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等难题,聊城市在全省率先全域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2020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63亿元,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5475家,通过托管服务把现代生产要素融入小农户生产,走出了引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聊城路径”。目前,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达到粮食种植面积的80%以上。
社会化服务的推广让农业生产更加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有力促进粮食稳产高产,2022年聊城市粮食总产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14.51亿斤,实现二十连丰,还有效促进农业绿色高效发展,聊城这一实践已作为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
除了通过农业服务提升粮食产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在聊城也有着更生动的诠释。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针对优质不高产等小麦产业“卡脖子”难题,阳谷县的农信种业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创新研发以“农大761”为代表的高产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每亩可增产50公斤以上,被列为山东省未来两年主推品种,届时可带动小麦产量再上新台阶。阳谷县委副书记、县长杨旭博介绍,阳谷借此建设优质强筋小麦良种繁育基地20万亩,力争5年内建强筋小麦标准化种植基地80万亩,打造我国优质强筋小麦产业第一县。
农业生产离不开农技服务保驾护航。在高唐县有一条“杜立芝”热线,农民生产上遇到啥问题,随时可以拨打热线得到技术指导。从之前的一个人到一间工作室再到一支队伍,高唐县建起了“杜立芝科技服务三级网络”,带动培养了1000余名“杜立芝党代表工作室”成员和6200多名“土专家”在基层一线传播农业技术,每年为农民解决数万个难题。
对标“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今年聊城启动“吨半粮”创建活动,计划创建“吨半粮”示范区20万亩,三年内突破100万亩,打造全国领先的粮食绿色高产示范区,为粮食安全“国之大者”作出更大贡献。
不止步于“蔬菜第一”
求新求变力促迭代升级
作为“中国蔬菜第一市”,蔬菜是聊城一张响当当的名片,大棚是当地许多群众的致富法宝。全国到处都可见大棚产业,聊城又有何不同之处?
在有“鲁西小寿光”之称的茌平区贾寨镇耿店村,“90后”返乡种菜青年耿付征告诉记者,吸引他回村的正是村里贴心的配套服务。“从土地流转到排水拉电都帮我们弄好了,村里买苗有高标准育苗大棚、卖菜有蔬菜批发市场,还有资金互助会解决贷款问题,从种到销都不用出村,只要管好自己的大棚就行了!”他的3个大棚靠种青椒一年收入20多万元。在耿店村,像耿付征一样返乡创业的“棚二代”有116人,“80后”“90后”是绝对主力,最多的种有21个大棚,年收入可达六七十万元以上,耿店村的“棚二代”现象也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点赞。去年耿店村投资近1500万元建设两条预制菜生产线,变“菜篮子”为“菜盘子”,升级成从育苗到种植、销售、加工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
在相距不远的信发现代农业产业园,大棚里满满的科技范儿。高8米多的玻璃温室草莓大棚里,一排排无土草莓悬挂在半空,自动开窗、卷帘、调温、排风、滴灌等智能控制系统精准运行,三层立体化智慧种植草莓产量可以超1万斤,土地利用率超过90%。
园区的神奇之处远不止于此,180个樱桃大棚建墙体的砌块是以信发工业园区生产的“粉煤灰”为原料,一体化智慧管控平台让大棚始终保持作物生长最适宜的环境;附近工厂产生的废热和二氧化碳通过管道传输到大棚里,促进增温和植物生长,让樱桃可以实现“定”季生产和“上市自由”。园区还利用工业余热与净化后的循环水养殖鲈鱼120亩,养鱼产生的废水和粪便制作有机肥,真正实现了“鱼果共生”的绿色循环农业模式。
“既是用工业反哺农业,也是用工业思维来发展农业。”在茌平区委书记孙荣军看来,该产业园引领的正是未来农业的方向。而信发集团掌舵人张学信还有一个“小目标”——春节上市樱桃可以卖到400元一斤,通过控制上市时间,让单个大棚樱桃年产值超过100万元。“这样就能实现农业亩产值赶超工业。”
不止于“大”和“新”,聊城的蔬菜产业更重在“安”字上下功夫,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聊城为全国贡献了莘县和阳谷两大经验。
莘县是中国蔬菜第一县,瓜菜菌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居全国县域首位。为了严把源头,莘县在全国首创了农药处方制,并在全域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严格落实四项农药监管制度,建立四级网格监管队伍和监测体系,构建起从田头到餐桌的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无独有偶。阳谷县作为国家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整建制推进县和山东省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创新“163智慧农安监管”模式,建设村级监管服务站,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格化、智慧化、全程化、精准化,该经验同样作为典型被农业农村部向全国推广。
巩固产业优势不断迭代升级,创新监管模式守护“舌尖上的安全”,聊城建立起覆盖全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检测体系和可追溯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聊城产的放心蔬菜每天直供京沪200多万斤,绿色蔬菜名片越擦越亮。
延链强链聚点成片
特色产业释放多重增值效应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引擎。如何做好特色产业文章,挖掘农业多元价值,完善农业全产业链,推动农业“接二连三”有效融合,是农业产业由大向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小小的葫芦能做成多大的产业?一条锦鲤能撬动多少产值?答案是数亿元级。在聊城,记者看到了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激活的澎湃动能。
在“葫芦之乡”东昌府区堂邑镇路庄新村,小葫芦闯出了大名堂。种葫芦、卖葫芦、刻葫芦,超过95%的农户做着葫芦生意,葫芦产业年产值达6亿元,销售额占全国葫芦市场近七成,成为全国最大的葫芦交易地。当地不断挖掘葫芦文化内涵,打造主题鲜明的葫芦农业生态园和全国葫芦工艺品生产基地,原来提篮小卖的“马路市场”成长为强村兴乡的“地标产业”。
相隔不远的高唐县三十里铺镇,靠着锦鲤“游”出了富民大产业。从最初的养殖销售延伸到集科研、苗种、养殖、销售、鱼粮器材和刺绣、书画、观光等于一体的锦鲤文化产业集群。通过多年举办各种锦鲤赛事,打造中国锦鲤文旅小镇等,“高唐锦鲤”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年产值超过8亿元。
亿元级的葫芦和锦鲤产业正是聊城做好特色产业文章结出的硕果。“立足丰富的农产品资源,聊城培育了精品粮油、绿色蔬菜、生态林果、健康畜禽、特色水产等五大产业集群。”聊城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周忠伟介绍,聊城围绕“一横一纵一网”的思路,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进乡村种养加、产供销、农文旅教多元融合,释放出更多二产、三产的增值效应。
这几年,聊城在农产品加工和品牌建设上交上了亮眼的成绩单——培育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96家,2022年营业收入突破927.62亿元,同比增长10.1%。家禽加工产业集群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东阿阿胶、临清桑黄、冠县灵芝被誉为“聊城新三宝”,“聊·胜一筹”连续5年位列中国区域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前列。全市“三品一标”认证累计达到1334个,其中绿色食品认证达到879个,居全国地市级首位。
补齐短板、延链强链、聚点成片,从多点开花到集群发展,未来几年,聊城的产业目标清晰而坚定——用3-5年的时间,培育3-5个营收过百亿元的全产业链“链主”企业,打造7个百亿级的产业集群,五年内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营收突破1500亿元大关,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提升农民幸福指数
建设“形神兼备”的和美乡村
推进乡村振兴,塑形更要铸魂。不光在兴业富民上下功夫,聊城市把乡村治理与和美乡村建设作为重头戏,稳扎稳打、久久为功,不断提升乡村善治水平,涵育文明乡风。
走进东阿县牛角店镇金牛福苑社区,一桩桩门前有绿化、有车位、带电梯的小楼让人仿佛置身城市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文体广场、公共食堂、卫生室、幼儿园、红白理事场所一应俱全,3个村的搬迁群众就地上楼过上了现代生活。社区不远建有小微产业园区,10家企业可以提供就业岗位600余个,搬迁群众就近就业,人均月工资达到2500-4000元,真正实现安居又乐业。
牛角店镇人大主席刘吉超介绍,新村成立村办物业公司,完善建立“居规民约”等制度,推行网格化治理,便民服务中心实现“一站式”服务,探索共建共享机制,基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不仅提升了群众幸福指数,也密切了干群关系。
金牛福苑社区只是聊城诸多美丽乡村中的一个。近年来,聊城市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创新开展“平清种增改”“家家整洁、村村清洁”“四类专项治理行动”,农村面貌和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聊城市探索出了“信用+美丽乡村”的新路径,东昌府区堂邑镇刘庄村就是一个典型样本。在刘庄村,每户村民都有一个信用存折,通过文明守信行为可以获得并积攒信用积分,到村里的信用超市兑换礼品。用信用积分制助力乡村治理,引导村民崇德向善,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到环境整治、志愿服务活动和村庄治理中来。
此外,聊城市深入实施“反对浪费、文明办事”移风易俗专项行动,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大力倡树美德健康新生活,促进好家风、好民风、好社风落地生根。
让农民富起来,还要让农民乐起来。每逢节日,茌平区贾寨镇的文艺活动格外丰富,不仅有广场舞公益培训,还有乡村放歌四季村晚、豫剧专场演出等活动轮番上演,让父老乡亲在家门口尽享文化大餐。依托贾寨镇文化站和文明实践大舞台,贾寨镇还培育了一支双河演艺队,农民自编自导自演,创作了一系列接地气、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每年开展文化演出300多场次。
不仅在贾寨镇,在聊城建有135个新时代文明镇级实践所、2401个村级实践站,推动习语“聊”亮、一月一村一场电影等五大普惠性项目落地落实,建成理论宣讲室2547个、乡村剧场1165个。目前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演出6000多场,组织形式多样的乡村阅读活动7400余场,形成了群众乐于参与、主动参与、广泛参与的生动局面。
“农业强市应该是一个有特色不雷同、有强项无偏科、有规模成片区、有效益连农紧、有活力可持续的‘五好学生’,是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统筹推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乡村振兴。”聊城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百顺这样阐释“农业强市”的内涵,这同样也是聊城的发展目标和奋斗路径。
风正劲,帆正悬,勇当先,奋斗酣……摘得多个“第一”、为全国屡屡贡献典型经验的聊城,借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东风,正拉弓满弦、乘势而上向农业强市进发,续写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新篇章!
作者:采访组成员 杨志华 程鸿飞 王腾飞 李克欣
来源:农民日报
图片:新华社、聊城文旅
监制:梁冰清 编辑:杜娟
举报/反馈
上一篇:深读|佛山交出上半年水环境治理成绩单
下一篇:让“博士沈阳行”后半篇文章更精彩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
- 德州市社保中心组织开展12333社保咨询日及服务体验活动
- 郁亮关于房地产的最新判断
- 新sat写作多长时间
- 中超最新积分榜:山东泰山稳居第2,距离榜首只差5分!三镇升6
- 拒绝教师“躺平”,湖北一地出招
- 九江市人社局精准服务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 逢八秩晋五·续摇篮华章 ——西安市第一保育院学术讨论暨摇篮课程成果分享活动
- 奇安信集团总裁吴云坤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交流座谈
- “重礼兴乐”涵育师生家国情怀
- 上汽大众途观L(Tiguan L)和探岳怎么选?看完这篇就有答案
- 我省严禁艺考考点院校参与应试培训活动
- 深度介入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人才培养与人文交流 十年大手笔!江苏高校同绘丝路画卷
- 行而不缀,未来可期
- 大量编内!福建多家好单位招人!
- 首届川渝“巴蜀杯”中学生排球联赛开赛
- 平安产险重庆分公司开展2023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五进入”活动
- 湖南娄底:全面优化项目建设环境
- 辽宁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
- 明年起,江苏开设6类艺术类省统考
- 我真的很棒——合肥市荣幼教育集团开展幼小衔接活动
- 快看:首列车亮相,郑州这两条地铁新进展来了!
-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淄博打开农民增收“新密码”
- sat阅读填空题的答题方法
- 主题教育|枣庄市司法局采取有力措施 确保主题教育高质高效推进
- 昆明市工会驿站普惠日活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