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医考影响和改变了什么?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1-07-22
手机版

中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始于1999年,由实践技能考试和综合笔试2个部分组成。笔者根据不同时期的重要变化和改革标识,把中国23年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致分成3个阶段:初期11年,2010年开始的中期10年,2020年开始的新起点考试时期。

23年执业医师资格国考 带来多维度改变

中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是1985年国家《执业医师法》出台后的依法考试,标志着中国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执业医师依法执业,有了执业医师的国家考试,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改变;

影响了在校医学教育,既要看教育质量的合格标准是否达到,还要看中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

影响和强化了医学生的医院临床实习,加强了技能培训,各个教学医院都建立了技能培训室,为提高实习质量打下了基础;

影响了一代执业医师,中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为医师执业基本功的试金石;

建立了执业考试制度,有了行业准入标杆和标准;

形成了考试机制,医务人员人人都知道了自己成长的必由之路;

诞生了新的用人机制和导向,既获得毕业文凭、也通过中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获得医师证、获得规培证者才能够成为用人单位的抢手货;

改变了医疗卫生执法理念和机制,人员没有资质是非法行医;

改变了医疗纠纷的处理机制,法律和社会、患者都把职业资格视为“要命的砝码”;

为医院管理机制和内涵注入了新的元素,没有资质的人必须限期获得资质,否则就可能会被“出局”;

执业考试入脑入心,成为医生职业生涯的第一道关口,获得资格成为医师独立从业的第一要务;

患者、社会对依法执业的监督有了新的内容和方向,依法执业成为焦点;

患者维权有了“尚方宝剑”,没有资质的医师是要倒大霉的;

结束了“非法”执业、“无法”执业时代,无证执业已经无处可藏……

促进和伴随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初步实现阶段性改革目标

2014年,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总体目标。

任务是要加快构建以“5+3”(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体,以“3+2”(3年临床医学专科教育+2年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为补充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从2015年起,又大力推进以“5+3”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一是所有新招收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研究生,同时也是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具有“双重身份”,其临床培养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进行;二是将7年制临床医学教育调整为“5+3”一体化人才培养,即5年本科阶段合格者直接进入本校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衔接的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阶段;三是改革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办法。针对5年制医学本科毕业并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的临床医生,创造条件,使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同等学力申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工作有机衔接。

到目前为止,在医教的通力协作下,我国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已经初步实现阶段性改革目标,更规范、更加符合医疗卫生发展的需要。同时,还有一道教、医、考三方面有机衔接机制在促进人才成长,即没有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获得合格证者,哪怕是已经完成规培、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也不能发放,这个时候的医学生即使毕业也不是合格的执业医师,可见,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已经成为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一道需要认真跨越的人才挡风墙。

上一篇:交口县校(园)长竞聘上岗激活优质教育“一池春水”
下一篇:培养出26岁数学天才的家庭教育里,藏着父亲陈钱林系统的教育观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