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因“高产”博士而“出圈”……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8-18
手机版

  夏日炎炎,浏阳市沙市镇秧田村,波光粼粼的博雅湖畔,屹立着一栋古色古香的农家书屋,散发出浓浓的书香气息。这是张秋香老人一家的老宅“三志堂”,也是全国“最美农家书屋”。2012年,秧田村农家书屋还只是村部内简易的读书角,2019年,在得知村上想要建设书屋后,张秋香老人爽快答应将自己的老宅捐献给村上。现如今,农家书屋环境优美,书籍丰富,人来人往,已成为村民学习致富技能的“加油站”和孩子们提升文化素养的“充电站”。

  “自家的学风,是母亲带了好头。”张秋香老人的儿子罗碧波说,母亲因为家境贫寒,从未上过一天学,但却坚信读书才能有出息。为了能让孩子们读书,她纺布浣纱、喂猪喂牛,没有让任何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在“勤耕苦读 家国受益”的家风传承中,在老人的言传身教下,这个普通家庭陆续走出了2名博士、12名大学生。

  好家风出好子女,秧田村人都懂得这个道理。为弘扬“勤”“耕”“廉”“俭”的家风家教,除去农家书屋,秧田村还修建有耕读文化馆、老龙井、罗氏老槽门、龙舟码头、廉荷园、博士墙等一批具有浓郁乡愁的历史景观和具有廉洁教育意义的现代景点。其中,座落在秧田大道旁的耕读文化馆是一栋四合院式的江南古建筑风格民居,总投资600余万元,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馆内分为《山川形胜筚路蓝缕》《勤耕不缀仓廪充盈》《崇文尚教诗礼传家》《莘莘学子社稷英才》《耕耘天下回馈乡邻》《展望未来最美乡村》六个篇章,集中展示了秧田村的历史回眸、耕作文化、读书文化、学界精英、公德楷模、发展前景,旨在弘扬耕读精神,传承家风家教,展现乡风文明,已成为秧田村的地标性建筑,也是长沙市首个廉洁文化示范点。

  图片▲秧田村耕读文化馆

  “如果换个地方,或者父母没有这种观念,我的人生也许是另一番模样。”作为秧田村走出的第一位女博士,屈婷的成长也得益于村子里“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读书”的风俗。初中曾有一段时期,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留守儿童”成为她和弟弟身上的标签,但他们一边料理家务一边读书学习,带着“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和父母的期望取得了成功。

  行走在秧田村,各家各户门前有一方小小牌匾,上边镌刻着自家的家风家训。“我们村从来不比谁家钱多,只比谁家的孩子学历高、素质高。”作为一个只有1200户农家的小村子,“高产”28名博士、176名硕士、800余名大学生,逐渐“出圈”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博士村”。为代代传承“耕读传家”这一中华民族最朴实、最普适的家风,秧田村每年年初、暑假都会邀请博士回到家乡为青少年授课,并设立奖学金、助学金激励莘莘学子奋发读书。

  图片▲秧田村博士墙

  依托勤耕重读的优秀文化底蕴,秧田村整合耕读文化馆、农家书屋等资源推出了博士村研学实践项目,采取“村集体+公司+农户”的众筹共建模式,将10%的效益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入股村民均享受分红。围绕“美丽乡村游”“红色记忆游”“历史文化体验”“非遗文化体验”等研学主题,推出一系列精品研学旅游线路和课程,形成了“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趣、习农家俗、结农家缘”的“博士村特色研学”,让青少年走进乡村,在研学过程中感悟家风民俗,传承优秀文化。据统计,村内共有家庭民宿40余个,年均接待学生10万余人次,每户年收入10万元左右。

  “得益于村子里传承已久的耕读文化和良好的家风家训,在鼓足村民‘钱袋子’的同时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助推了乡村振兴。今后,我们将依托耕读文化馆继续深挖耕读文化内涵,涵养良好家风,助推乡村振兴。”对于村里未来的发展,村党总支书记邓加长说道。

上一篇:“十四冬”男子冰球比赛落幕 北京队夺冠创造历史
下一篇:申论|从人口特征看上海住房需求变化趋势及对策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