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教师读得懂的心理学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9-03
手机版

  为什么教师课堂上会无意识带入不良情绪?如何培养教师的心理韧性?如何帮助学生戒除网瘾、平稳度过青春逆反期?影响智力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借助学校教育的作用改善学生智力水平?教师需要哪些沟通艺术?课堂上如何激励才有效……

  解决以上问题,需要心理学相关知识。中小学、幼儿园一线教师如果懂心理学,便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儿童,并能根据人的心理、智力发展规律,实施较为科学、规范、有效的教育教学。

  但是,对于每天忙于工作、生活在冗杂之中的教师来说,读理论性很强的心理学著作,时间和精力都是挑战。读案例分析式书籍,过于情境化不利于问题迁移。最近读《教师要懂的心理学》,这本指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用的心理学基础读物,我认为更加契合教师的实际需要。

  这本书所选择的案例典型、真实、可读性强。读案例时,我会不自觉地把自己拽进来,像是分析自己或身边人的问题,因为想弄清楚这种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策略,从而更能投入阅读并沉浸其中。

  比如“教师应知的情绪管理策略”一章中,文中奔波于工作与生活两难之间的李老师,送女儿上学、赶时间上班、孩子的问题、学生的问题、成绩的问题、优秀教师落选等问题,引发了许多负面情绪:生气、愤怒、委屈、无助和孤独,想平静而不得,带着情绪上课,既影响个人健康,又反向辐射学生。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因而会主动深入阅读针对案例的原理分析——“正确认识情绪”“与情绪相处之道”“提升情绪的耐受性”,以及编者给出的具体指导策略。

  再如,阅读“不玩游戏他坐立不安”案例时,我立刻想到学生小如,七、八年级时她是一个乐观开朗的女生,九年级上学期网课期间爱上游戏,成绩急速下滑。教师和父母劝说、批评无济于事,还出现了暴力倾向,后来发展到拒绝上课。本章作者郭海峰从“成瘾症的生物机理”“游戏成瘾的诊断标准”两方面分析网络成瘾的原因与评判,给出“认知疗法”“系统脱敏疗法”“代替疗法”等戒除网瘾的策略方法。我想,如果早一点读到这本书,至少能对网络成瘾这种异常心理多一些敏感与判断,早发现、早沟通,对学生多一些理解和帮助。

  对应每个案例故事,匹配适切的心理学原理分析,实践与理论相互映射,能让读者从案例现象看到问题本质,抽象的心理学知识也变得简明易懂。

  比如,悦纳自我的“乔哈里视窗”心理工具,可以开发更多潜能和发展空间;运用“SWOT”分析工具,可以帮助教师透视现状与理想,成为一名理想的教师。再比如,通过“斯皮尔曼的智力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成功智力理论”以及广义和狭义的智力理论,教师可以创设更丰富的活动或情境,助力学生智力提升。教师还可以根据“罗森塔尔效应”“德西效应”“超限效应”“霍桑效应”等心理学效应,用成长型思维看到每个学生发展的可能性,科学使用奖励激发学生内部动机,让每个学生得到应有的关注,还要警惕教育的“破窗效应”,灵活利用心理学知识,让教育教学更贴近学生真实需求。

  结合案例进行原理分析后,提供多个可行的策略和建议。比如,如何通过学校教育提升学生智力?这部分作者王椿阳认为,教师要依据中小学生智力发展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小学一、二年级以具象思维为主,三、四年级是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期,初中学生抽象思维占据优势,高中二年级抽象思维步入成熟期。教师在熟悉不同年龄学生发展特点基础上,选择难易适度的学习活动,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提升学生智力水平。同时,教师还需要依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和成功智力理论鼓励学生全面发展,重视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共同培养。

  在如何沟通才有效的问题上,李瑾老师提出的“非暴力沟通”和SOLER法则都值得尝试。除此之外,该书还鼓励教师做倾听者和共情者。

  通过学习心理学,教师能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心灵,教育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教师才能享受教育的幸福。

  (作者系河南省滑县英民中学教师)

  《中国教师报》2023年08月23日第8版

  作者:王辉霞

  举报/反馈

上一篇:托福雅思费用
下一篇:苏翊鸣今日清华报到:想尽快把校园每个角落逛个遍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