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丛丨强化数字技术赋能 助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9-15
手机版

  编者按:5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指出:“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善用“大思政课”,不断创新实践,加强对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他们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如何才能让思政课入耳入脑入心?近来,多名高校老师给我们来稿,阐述他们对思政课的理解、思考以及他们的实践创新,本报将陆续择优刊发,为“大思政课”教学理念的升级、教师能力的强化、课程视野的拓展、教学方法的创新等提供参考。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通过“推进教育数字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和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推动高校思政课数字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改革所向。作为铸魂育人的主渠道、主阵地、主战场,高校思政课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重任。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思政课建设要紧跟时代步伐,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算力等前沿数字技术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精准分析数字化时代青年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为思政课提质增效。

  一、智能呈现:实现思政课教学内容变革

  “内容为王”是提升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前提,而构建思政课内容数字化范式是实现三全育人、课程思政、数字技术协同并进的新途径。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内容主要以教育部统编教材和教学课件为主,内容呈现形式缺乏现代感、直观性。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思政课教学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系统化、立体化、可视化,从而为创造高质量的思政课教学内容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是智能推送,实现教学内容系统化。基于大数据分析、算法推荐等技术精准捕捉教育对象的兴趣点,实现思政课的教学内容的高效分发、智能推送,推动教学内容从碎片化向系统化转变,充分满足大学生群体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有效提高思政课学习内容的目标抵达率和真实接受度,从而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际成效。二是技术赋能,实现教学内容立体化。在原有统编教材基础上,运用VR、AR、MR等丰富的数字化技术手段,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社会中的生动案例、网络资源相结合,呈现出更鲜活、直观、立体的多元教学样态,促使教学内容形态从平面化向立体化转向,全时段多维度地进入学生的视野。焕然一新的内容展示形式不仅增强了教学内容的时代感、渗透力、亲和力和影响力,还有助于受教育者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激发情感共鸣,实现教学内容的生动化、立体化。三是数据驱动,实现教学内容可视化。就沉浸式教学的大趋势而言,可视化是大数据的重要呈现方式,对课程育人的赋能作用不可小觑,通过影像处理和数据转化技术实现图像立体化呈现,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理解的难度。一方面,时空数据的叠加和延展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历史地看待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对数据进行筛选,形成透视图,有助于推动学生主动分析问题。

  二、媒介交融:适应思政课教学主体需求

  传统高校思政课教学范式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学生主要扮演被动接受者的角色,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育人活动的场景显得有些单调、个性化育人设计稍有欠缺、精准育人目标的完成程度不尽理想。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思政课教学,打破思政课传统教育模式,适应新时代教学主体的需求变化,促进思政课教学的高质量发展。一是从教育者角度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运用数字化技术对受教育者的学习数据、行为习惯、兴趣偏好等进行精准分析,借助数字化平台和工具,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在通过数据挖掘、深度学习、算力算法和智能识别等手段大规模、大体量地收集学生的行为倾向、兴趣爱好和习惯特征等的基础上进行数据追踪,并通过建构系列数据模型对学生进行大数据画像、精准分析和精准导流,可以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使用适当的教学话语,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辅导,以实现思政课教学的精准化开展。二是从受教育者角度出发。数字化技术的开放性、灵活性,更加契合新时代大学生群体思维活跃特点和喜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心理,更能够满足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情感需求。数字化技术的运用有助于提升目标设定、资源推送、过程监控的精确性,有效实现“从大众到个性”“从被动灌输到主动选择”的教育模式转变。受教育者不仅可以在移动设备上自由选择甚至定制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而且可以通过点赞、评论、转载、分享等在线功能直接表达主观体验和情感诉求,这种数字化学习场景和新颖的学习方式,极大地增强受教育者的体验感、获得感。

  三、人机交互:推动思政课教学方式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迭换代,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数字化时代发展的需要。数字化时代,人机交互已成为思政育人的新常态,数字化技术成为思政课教学方式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有助于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潜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是推动思政教学优化升级的重要着力点。因此,在数字化时代,思政课教学方式必须创新,注重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的价值和作用,更要依托数字教育平台,实现全员、全时、全程、全息、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成。一是通过数字化技术推动思政课教学的精准化。教师可以通过智能算法系统实现精准识别、科学预测,从中获取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特点、话语表征等方面的数据,重点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个人偏好、知识基础等,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精准化配合,增强学生思政课学习的获得感,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二是通过数字化技术推动思政课教学的智慧化。通过混合现实、虚拟仿真、无线传感等数字化技术的运用,为思政课教学的多感官参与提供了实现可能;理论讲授和幻灯片演示、情景体验、模型构建等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可以让原本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不仅符合“流量一代”的学生知识获取特点和学习习惯,更能促进思政课教学与技术深度融合,变单向灌输为人机交互参与,塑造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崭新样态。三是通过数字化技术推动思政课教学的可量化。教师可以通过数字教育平台的后台反馈数据,准确了解学习进展和学习偏好,从而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具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推动思政课教学方式现代化转型,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

  四、数字治理:完善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

  在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治理和评价已经成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数字化治理和评价利用数字技术手段,跟踪教、学、管全过程,建立全新的教师、学生成长、学校发展等个性化、过程性评价与监测服务体系,为高等教育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数字化时代,完善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需要满足教育的真实性、客观性、科学性等前提条件。一是建设个性化、过程性评价与监测服务体系。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抓取用户喜好、师生画像等关键信息,探索形成新的数字教育标准和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个性化、过程性评价与监测服务体系,通过数字化平台对师生的学习成果、教育服务、教学效果、思想政治教育进程等进行全面跟踪和评价。二是完善多维度、全方位的评价指标体系。数字化治理评价体系需要建立多维度、全方位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学生综合素质、教师教育教学质量、学校教育质量、教育资源配置等多个方面指标,并对上述每项指标进行量化评价,以达到科学、公正、准确的目的。三是采用AI智能评教系统。在数字化治理评价体系中,AI智能评教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AI技术对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质量等进行客观评估,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体系。可以说,数字化治理和评价已经成为促进高等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数字化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推动教育朝着更为科学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实现对技术创新的价值研判,不断追求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的提升。

  作者赖淑君供职于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作者吴尚晖供职于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一篇:2023年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
下一篇:“小积分”兑换“大服务”,学府新城社区打造积分管理新模式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