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咸头岭文化” 探寻深港先民的生活景象与审美情趣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9-15
手机版

  说起深圳考古,咸头岭是一个绕不开的命题。9月9日下午,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宝安讲坛第六期在宝安区西乡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讲,深圳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研究员李海荣莅临宝安讲坛,聚焦“咸头岭文化”,带领听众走进深港地区最早人类文化的发现场景,用生动的语言为大家还原了当时人类的衣食住行,探知其精神生活与审美情趣。近200名听众聆听了本次讲座。

  追寻深港地区距今7000年的文化遗存

  咸头岭遗址是目前有准确理化测年的珠三角地区最早的人类遗存。香港曾发现西贡蠔涌遗址、沙头角新村遗址、石壁东湾遗址等文化遗存,其地层内出土一些打制石器,但学术界对这几批打制石器的年代多存有争议,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它们早于距今7000年。

  堆积起来的文化层,就像一部“大地之书”,记载着人类文化的发展演变历程。新石器时代的先民前后在咸头岭生活居住了一千年,形成了8至9层的文化层堆积。李海荣曾多次参与咸头岭的考古发掘工作。在讲座过程中,李海荣结合考古发掘工作实践经验,以文字图片的形式向听众展示了咸头岭遗址各个期、段的陶器,这些器物丰富,年代分明,而且每一阶段器物的变化特点明显,是新石器时代沙丘文化遗址中判别年代的标尺。

  依据咸头岭遗址清晰的地层叠压关系,以及各个文化层出土的陶器、石器等的特点和演变趋势,考古工作者将遗址中发掘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分为5个阶段。 经碳十四测定的数据, 最终推断出各段的绝对年代,由此将深圳的历史以及珠三角的历史追溯到距今7000年,它说明了至迟在距今7000年前后,原始先民已经在珠三角地区创造出了一支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体系,也证明了珠三角(包括深港地区)有着久远的人类文化的存在。

  探索深港地区早期人类来源及其生活景象

  深港地区早期人类究竟从何处迁徙而来?围绕这一问题,李海荣进行了详细讲述。从目前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来看,深港等地较早的“移民”应是由岭北穿越南岭而进入岭南,并抵达珠江三角洲地区。

  李海荣将咸头岭遗址出土的遗物与湖南高庙、丁家岗、汤家岗等新石器时代遗物进行了对比,指出咸头岭文化中有不少与高庙、汤家岗等文化中相似的陶器器型和花纹,明显是源自湖南地区的原始文化因素。此外,广西境内也曾发现有肩石锛(斧),年代在距今8000~7000年前后 ,比珠江三角洲地区最早出现于咸头岭一类遗存中的有肩石器要早。故而,深港地区出现的有肩石器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来自广西一带考古学文化的影响。

  通过上述遗址点的连接,可大致推断咸头岭文化与湖南境内的沅水流域、洞庭湖区域、湘江中上游,广西境内的资江、漓江、桂江、浔江,广东的西江上游区域的考古学文化有着比较密切的互动关系。深港地区最早的人类,其主体应该就是从上述区域迁移而来。

  深港先民们如何生活,这是观众最为关心的问题。围绕这一问题,李海荣从咸头岭文化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及深港先民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展开介绍,一幅幅千年之前深港先民的生活画卷向现场观众徐徐展开,陶器之上的戳印纹、彩绘图案等装饰,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深港先民的精神活动与审美情趣。

  最后,李海荣以“宝安为先”的藏尾句作为本次讲座的收尾:“地不爱宝,出土才安。探史有为,不让当先”。深圳最早的考古于1950年代在宝安一带开始,故而“宝安是深圳文物考古的开端”。

  宝安讲坛首次走进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本次讲座由宝安区委宣传部和宝安区文化旅游体育局联合主办、宝安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中心与宝安区西乡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共同承办,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宝安讲坛深入基层走进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首次尝试,有利于在基层宣传展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成果,是新形势下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抓手。

  据悉,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宝安讲坛于2022年在宝安首创,是中共深圳市宝安区委宣传部与深圳市宝安区文化旅游体育局联合打造的知名文化品牌,是宝安公共文化品牌高质量发展行动的重要活动内容,也是宝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活动之一。

  自开讲以来,宝安讲坛已相继邀请到三星堆考古研究专家高大伦教授、安阳殷墟考古队原队长唐际根教授、“良渚古城重要发现者”刘斌教授、甘肃简牍博物馆朱建军馆长以及“南海Ⅰ号”考古发掘领队崔勇莅临宝安作讲座。

上一篇:山东省环境空气质量形势预报(2023年9月7日—9月15日)
下一篇:开学季丨四川高校校长们,寄语新生这样说(上)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