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上网来|教育是国之基石,“双减”意义重大、正当其时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1-08-04
手机版

大众日报记者 马清伟 崔凯铭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提升校内教育教学质量。《意见》对“双减”工作作出了重要决策部署,为新时代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

教育是国之基石,《意见》的印发意义重大、正当其时。

守好教育的公益性原则

人的全面发展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也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理论基石。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才培养的质量与规格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双减”立足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旨在通过“双减”,使中小学教育不再紧盯分数,而真正认识到发展的多元性以及素质发展的主导性价值。要通过改革使“人是教育主体”的价值立场得以强化,使教育过程中学生作为意义主体的价值得以呈现,实现人性启迪、思想启蒙与精神塑造。要通过教育使人成为彰显和谐性、独特性与主体性的全面发展的人。

公益性是教育的本质、客观属性,坚持教育的公益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显著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八条规定:“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教育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非实现少数人利益的工具。义务教育的公益属性更为突出。

“双减”强调教育公益性的回归。《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坚持校外培训公益属性,充分考虑其涉及重大民生的特点,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科学合理确定计价办法,明确收费标准,坚决遏制过高收费和过度逐利行为。

维护教育的公益性原则除了国家、学校要严格贯彻之外,社会也必须支持教育的公益性。国家一方面鼓励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同时也必须维护公益性原则,防止培训机构偏离公益性办学宗旨。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双减”旨在恢复教育生态,避免应试化、短视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精神及综合素质,全面夯实人才积淀,进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及民族复兴伟大事业。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意见》答记者问时指出,针对“双减”要从政治高度来认识和对待,从体制机制入手深化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双减”政策覆盖面广,切中肯綮,将对教育焦虑情绪起到强力缓解作用。

校内校外同治理

义务教育阶段的作业负担一直是我国教育政策持续关注的领域。当前义务教育作业问题,既有机械重复、类型单一等老问题,也涌现出了“偏难怪错”“家长批改”等新问题。此次《意见》针对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从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以及科学利用课余时间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规定了作业校内公示制度、严禁家长检查和批改作业、全面压减作业时长和总量、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等内容。

在具体的政策落实中,首先要明确减什么和如何减的问题,同时也应意识到减轻作业负担并不等于降低学业标准,应以学生全面、健康、主动成长为目标。作业作为课程与教学的衔接体,其数量、形式、质量、目的等差异化表现,能够明确反映出教师的课程与教学观,需要教师持续推进对科学的课程及教学观的探索与实践。

教师要在作业设计上下功夫,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教育规律,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布置弹性、分层与个性化作业,避免以数量谋质量、高耗低能等问题。要充分发挥其诊断、巩固及学情分析等功能,实现作业设计思路的转型、形式的立体化以及内容的创新。

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校外培训市场发展迅速,在资本裹挟与功利驱使下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使学生学业负担加重,干扰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影响了教育公平。校外培训机构的功利化教育倾向使家庭与学生教育负担加重,广受全社会诟病。治沉疴须用猛药。《意见》的出台对校外培训行为坚持从严治理,从审批到培训服务行为到运营监管,提出了一系列的明确要求,其治理目标在去产业化和再造体系,构建规范的市场环境。

当前我国教育发展尚不均衡,城乡、区域、校际间在资源、师资以及硬件等方面仍然存在差异,进而产生了校外培训的市场需求;部分家长对教育发展规律与孩子成长规律认识不清,盲目轻信培训机构宣传,甚至配合违规经营。这启示我们,一方面,要满足家长和学生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努力形成减负共识。

抓牢“课堂教学质量”这个根本

学校教学质量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减轻学生负担既是作业量的控制问题,更是事关教育改革质量成色的核心问题。

从国家政策设计层面来看,当前教育部正积极加强教育教学顶层设计,开展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评选及推广等应用工作,我国教育教学的政策保障体系正日益完善。从现实义务教育的运行来看,考试次数过多、考试形式单一、考试质量不高、“唯分数”倾向、个别教师违规有偿补课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要关注其背后的课堂效率源头,抓住课堂教学质量这个“魂”。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减负呼声的增强,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断缩短,由此引发了“四点半困境”与“三点半难题”,学生“脱管”问题日益突出。随着“课后服务”早期政策的出台,各地纷纷开展探索,又产生了配套政策、工作量核定、学校责任边界等问题。

基于以上背景,《意见》指出,要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要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深化高中招生改革、纳入质量评价体系。并要求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对课后服务时间、质量、渠道以及免费线上学习服务等都作出了具体规定。

具体到落实中,一方面,要牢牢抓住学生成长的课堂主阵地,聚焦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将知识学习与人格发展等相结合,既关注学什么,又关注如何学。另一方面,要深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有效破除唯学历、唯升学、唯分数论。要从重视学历向重视能力与素养转变,避免教育“内卷化”。要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相关要求,认识到每个受教育者都具有独特的发展节奏,学校教育要引导其探寻属于自身的学习方式与未来成长方式。

课后服务当前正处于政策转轨期,获得学生与家长的认同需要一个过程。学校要依据学生的多样化成长需求来科学设计服务内容,为课后服务教师及人员的待遇提供权益保障,增强学生和家长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

(作者:陈大兴 刘永慧,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上一篇:4包牛奶加水给20位学生喝, 幼儿园园长摊上事: 终身不入教育行业
下一篇:【预告】8月下旬将发布“2021中国智慧教育百佳县市”榜单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