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基本观念和基本策略!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0-04-27
手机版

任何一个有责任心的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校长们,都希望找到最有效的促进本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管理方法和途径。特别是当我们一些校长们一旦参观学习了某个“名校”的教育教学的“经验”之后,往往就产生一种巨大的“学习”热情,希望将名校的经验搬到自己的学校,从而使自己的学校也能获得跟名校一样的教育教学效果。然而,实践证明,多数的学校并不能如愿。也就是说,基本没有任何学校可以真正获得名校的教育教学效果。

为什么会发生这个情况呢?归根到底,这是因为任何一所学校的成败兴衰的关键是处决于直接管理学校的校长的素质。一个素质不及名校校长的校长和管理层去考察名校,是不可能真正的领会名校的成功的精髓的。他们所看到的名校的所谓“经验”往往是表面的、片面的、肤浅的和机械的,甚至是虚假的。他们无法将名校的“经验”植活到本校。他们从名校搬回来的是一具“经验”的僵尸,而无法搬回名校的灵魂。这就是一切的学习者最终都没法把自己的学校办成跟名校类似的或相近的效果的原因。不少学校甚至因为学习名校,反而把自己弄得不伦不类,灰头土脸,画虎不成反类犬,给本校的工作带来许多无法克服的新的矛盾和问题,最后导致教育教学效益的下降。

因此,建设一所好的学校关键是选好一个内行的高素质的校长,同时要使这个校长具有充分的管理支配这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权力和权威。

而在校长已经确立不可改变的现实条件下,我们又该如何去管理好一所学校呢?或者说,有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科学最有效的学校管理模式呢?个人认为是没有的。

一 校情决定学校管理模式

因为,最科学的最有效的学校的管理模式总是从本校的校情出发来确定的。也就是说,任何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它都是相对的,只是相对于需要这种管理模式适合这种管理模式的学校来说的。凡是不适合这种管理模式的学校,任何在别的学校如何成功的管理模式都是毫无价值的,甚至是有害的。

因此,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科学的管理一所学校最基本的最首要的前提是认真研究这所学校,了解这所学校的基本校情。

而一个学校基本校情个人认为它是由校长、管理层、教师、学生和校舍等硬件设施5大要素构成的。这五大要素的质量和数量状况决定了这所学校的基本起点和管理模式构建的最初着眼点。

1.校长是学校校情的第一构成要素或要件

校长是学校校情的第一构成要素或要件。这个要件的质量是决定一所学校管理模式的首要因素。一个高素质的校长,就适合高素质的管理模式;而低素质校长就适合低素质的管理模式。这是没办法的。

2.管理层是学校的第二构成要素或要件

管理层是协助和配合校长工作的,管理层的素质对校长的工作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好的管理层,能使校长不必事必亲躬的高效的处理好学校的各种管理工作。而不好管理层,则使校长的工作难以得到有效的施展。

不过管理层本身的好坏又跟校长本身的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在同一个学校,不同素质的校长,可以组建完全不同的素质状况的管理层。

管理层是学校运行的心脏。管理层的素质状况对学校发展和构建何种管理模式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3.教师是学校第三构成要素和要件

教师的质量和数量状况对一所学校的主要工作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主要要靠教师去实施。教师的素质状况,是学校管理模式构建的基础性要素。

4.学生是学校第四构成要素和要件

学生的素质和状况是学校管理工作模式和策略制定的最基本的决定性因素。学生的素质和状况包括学生的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学生的质量包括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水平和质量,甚至包括学生的家庭条件等。

5.校舍等硬件设施是学校的第五构成要素和要件

这个要件对学校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策略具有客观的制约作用,各项管理工作的内容和策略必须要立足于这个硬件设施上。

二 我的管理模式与基本策略

学校管理模式是很复杂的,很难对学校管理模式进行简单的分类。个人认为,分析认识各种学校管理模式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去思考和研究。

1.校长如何管理学校

学校的管理模式,首先是有校长的管理方式决定的。校长是随心所欲的管理学校,还是制定了严格细致的制度依规管理学校,这是学校管理模式的首要的和最重要的构成要素。

根据我的了解,就我国教育的现状看,一般校长是随心所欲的管理学校的。这个跟我国的政治体制有关。但是,我们一些名校的校长有个共同的特点是,他们一般都是制定了严格的制度并严格按制度管理学校的。

校长必须在充分发扬教师和学生民主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切实奖励优秀和先进,让最优秀的教师们在学校承担一定的管理职务和教育教学带头作用。同时对做出切实的成绩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表彰,对违规和懒惰的教师给与适当的批评和处分。

2.创建健康公平的教育教学竞争环境

就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现状看,我们的学校普遍出现了一个管理严重缺位的现象,就是缺乏对教师的教学时间的规范。

本来国家和学校都有所谓的《课表》和《作息时间表》之类的内容和规定,国家甚至下发了学生作业量方面的规定性文件。但是,现实的现象是,我国的学校特别是中小学教育普遍都存在违规集体补课现象和违规布置学生作业现象。这样的一种普遍的违规现象,也就是学校管理缺位造成的。或者就是学校的管理本身在搞违规甚至违法管理。这样就从管理上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使学生的身心在不正常的不健康的时间维度上进行所谓的“学习”,而全体教师也就在这样一个不健康的时间维度上进行着所谓的“教学竞赛”,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从制度上得到了破坏。

因此,作为一个内行的学校,它的管理制度必须要严格的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时间。不仅不能让任何教师开展违规补课,而且还要通过制度杜绝任何超量的布置学生作业的情况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从时间上使学生处在一个健康的状态,同时也给教师们创造了健康和公平的竞争环境。

为此,我建议学校管理者一定要注意两点:

第一 一律在国家的规定的时间限度内安排教育教学工作时间和课表,绝不随意增加和减少任何学科的课时。坚决杜绝集体补课现象发生。凡是进行了违规集体补课的教师,在工作学年末的评定上一律坚持一票否决,不能算“称职”。而且这样的行为已经发现就要立即制止,不能任其继续下去。

第二 为了防止超量布置作业,学校可以进行同年级同科作业统一设计的办法。也就是每科作业有同年级同科教师的最优秀的教师为主,让他为首负责作业的设计。大的学校,也可以考虑同年级一科设置几个最优秀的教师,让他们分工分单元或内容设计作业。同时还可以设置作业的审查教师,即作业设置后,再交由另外的教师进行审查,看作业内容和量是否正确、难易适度和合理。负责设计作业和审查作业的教师,可以适当考虑和折算为工作量。

这样,同年级同科的学生的作业就是一样的。这样教师们的竞争自然就只能放在课堂教学效益上了。这就迫使每个教师不得不积极主动的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上下功夫。而我们目前盛行的“应试教育”就是由于这个管理的缺位,而使大家不得不在争夺补课时间和争相布置大量的课内和课外作业上比拼。

该管的不管,主要就是不规范教师教学时间和学生作业量,这是我国“应试教育”在学校管理上的根源,也是课堂教学效益被忽视的主要原因,也是教师们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不够热心和重视的原因。因为缺乏规范的竞争环境下,重视课堂教学效益的教师会因为在教学时间的非法掠夺中处于劣势而掩盖了他们课堂教学效益的优势。缺乏规范的教学竞争是对学生和真正的优秀教师的一种伤害性竞争。它是当前我国一般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每况愈下的根源。

3.全面考量教师的工作绩效

对于每个教师的工作特别是班主任的工作,应该从学生的德智体等多个方面进行衡量。智育可以分数为标的,而德育应该从学生的遵纪守法劳动等方面进行衡量,体育可以主要根据学生的身体健康指标来衡量(如学生入学的视力和毕业时的视力对比等)。

对于教师的工作的奖惩,不能过滥,不要将每个教师置于非奖即罚的处境。我认为奖的应该是少数,罚的应该是极个别。多数人只是处于适当的表扬和批评的范畴。因为人的工作,由于受到许多本身意志和努力之外的因素的影响,难免会在成效上显示出细微的差异,当这个差异是属于正常的差异范围时,就不值得奖和罚。

4.致力教师素质的提升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中心工作

提升教师素质我想主要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⑴请内行的专家行家对全体教师进行适当的讲座培训

因为这种内行的讲座培训可以让教师们有个宏观的努力的目标,可以帮助教师们树立正确人生观、教育观和教学观,可以帮助教师们盘活已有的知识积累,实现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融合,可以给教师们的努力提供切实的广阔的思路,可以激发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热情。

内行的讲座培训就是那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培训。这种培训对教师的素质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效益。

这种讲座培训关键是要请对人,请准人,不能唯名,不能唯上。中国社会请人搞讲座培训过分的注重讲座者的“名气”或“地位”,虽然有时候名气和地位可能更讲座的效果正面的联系,但是有时却因为有些人徒有虚名,或徒有高位,而请这些人讲座往往就难以达到讲座的应有目的。

这种讲座不宜搞的过多,一般来讲,一年最多搞一次就可以了。当然,也要考虑教师们的切实感受和需要。

⑵让本校最优秀的教师给所有的教师上示范观摩课。因为很多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具有共通性,尤其是一些教师出色的语言艺术和教学情感极富有普遍的学习价值,因此可以让他们给全校教师上示范观摩课。

⑶让本校各科最优秀的教师给同科教师上示范观摩课。因为各科专业内容和教材特色的差异,让各个学科课堂教学最优秀的教师给同科教师让示范观摩课无疑也是一种有效提升各个学科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的办法。

⑷可以适当组织全校最优秀的教师给全校教师进行讲座,介绍他们的教育思想、教育教学方法。

⑸可以组织全校最优秀的班主任给全体班主任或全体教师进行如何教育管理学生的专题讲座。

⑹可以由学校校长或相关的领导对自己发现的本校出现的教师中的好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归纳介绍宣传。

⑺可以请专家或由学校领导或学校的相应的内行的教师,对全体或部分教师进行某个方面的专项培训。如《形式逻辑》、《唯物辩证法常识》、《语文基础知识》、《教育教学常识》、《心理学常识》、《传统文化常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常识》培训等。因为我发现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以及教育水平之所以低下,根源在于这些教师自身的相应的知识文化功底和道德心理素养等太差。

⑻指导、督促和推荐教师读一些有意义的书籍和文章等。

⑼校长和管理层如果有能力应该给全体教师上示范课和根据教师的实际需要进行专题讲座培训活动。

5.注意发挥集体和合作的力量

我国的教育教学长期以来基本停留于教师们各自独立的单干的状态。很少有学校去组织教师们形成有效的集体,进行有效的合作。

为此,我认为有两件事是急需要做的。

⑴集体备课。

所谓集体备课,不是指同科教师形式主义的到一起碰碰头,随意的交流几句。

集体备课我认为,最好是让本学科的最好的教师承担备课的主要责任,其他教师处于协助和审查的地位。这个负主要备课责任的教师,他这个责任要算工作量。

也可以是让几个最好的教师分工负责备课。其他教师则共享他们备课的成果。而且备好课之后,备课教师还要在同科教师会上做一个备课讲座培训,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备课,以及教师们在利用这个集体教案上课时要注意的事项。同时其他教师还要这个培训会上对这个集体教案进行当面的审核和质疑。要进行学术性的讨论和争鸣。

在某些问题上,允许部分或个别教师保留自己的意见,允许每个教师在充分讨论和交流基础上,对教案进行个性化的处理。但是这个处理要在这个集体教案的旁边空白处进行记载备案,供今后对照研究用。

⑵统一设置作业

由本学科同年级最优秀的一个或几个教师负责作业的设置。保证作业的质量和数量的恰当。负责作业设置的教师要算工作量。

6.作业批改方式的重大革命

我认为所有的学生作业原则上都要指导学生互相批改或自己批改,或自批和互批相结合。因为长期以来教师亲自全批全改学生作业实际是教师劳动的巨大浪费,也是对学生主体作用的严重忽略。这件事情严重的制约了教师劳动质量的提高和教师素质的提升。凡是不能实现学生作业批改方式革命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是绝对没有大幅度提升的希望的。

学生自批和互批作业这种作业处理方式下,教师的主要职责有⑴要做好学生自己批改作用的理论宣传和论证工作 ⑵指导学生批改的方法和操作规程 ⑶要把学生批改作业的表现作为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及学生能力的一个考核依据 ⑷老师要适当的及时的检查、抽查作业批改的质量好坏,注意发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并做好必要的记载 ⑸老师要宏观的了解每次作业中的主要问题、普遍问题和一些特别的个别问题,并作适当的记录 ⑹老师要能形成每次学生基本作业的总体分数和作业对错统计表(可以考虑让小组长和课代表协助进行一些简单统计)。⑺老师要采取当面谈话或让学生写作业书面说明等方式了解学生错误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设计帮助学生防止和纠正错误的办法。

7.课堂教学模式上我主张宏观的导学模式

也就是说,我主张让学生在学习上总体上处于自学的地位,但是不强求或者不要求教师的每节课具体怎样操作。也就是说,我主张一门课应该把多数的课堂时间交給学生去自学教材和相关的资料甚至从事相关的实践,而不是用多数的时间来听教师在讲坛上灌输讲授。但是,在有些时候,教师根据需要是可以满堂的讲到底的。譬如教师在介绍传授本学科的自学方法的时候,是可以将一堂课的时间用教师的讲和板书全部占据的。如果需要,甚至可以连续占用几个课时。而当学生掌握了自学方法和进入了自觉的自学状态之后,那么多数的课堂,教师将处在完全自由的状态,什么都不用讲,什么都不用干。他只要坐在教室里,甚至还可以适当的离开教室。

也就是我不主张甚至反对现在流行的那种将一个学期的教材分成跟一个学期的教时数大致相当的零碎板块,然后针对这些零碎的板块到每节课上去组织学生“自学、探究、讨论”的课型。因为这种课型本质上是一种学生十分被动的课型,是跟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的,也是效果不太理想的课型。

三 当前中国学校管理上的流行误区

1.片面的以学生的考试分数来衡量教师和学生。丝毫不考虑竞争前提和环境的公平与否。

2.热衷重点班非重点班的划分。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进一步两级分化,不利于全校整体学习环境的优化,不利于教师公平竞争环境的建设。不利于和谐快乐的校园环境的建设。

3.热衷于课堂模式的统一,过分的强调学生的自学和自教,过分的强调课堂教学模式的步调一致和整齐划一,领导过多的干预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操作形式。尤其是一些试图“学习”名校的学校。对于课堂即使是先进的教学模式,也只宜示范、宣传和倡导,不宜强迫。

4.过分的热衷于教学竞赛。

过分热衷教学竞赛的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逼着全体教师参赛,二是过于频繁的举行教学竞赛。

个人认为,让每个教师参与教学竞赛的做法是不妥的。因为它是对教师劳动和时间的不必要的浪费。就像世界奥运会,总是让世界各国个尖子去参赛一样,而绝大多数人只当观众就足够了。因为,让那些素质比较差又不愿参赛的教师参赛,实际是赶着鸭子上架,既难以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尤其对其他听课教师是一种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对上课教师本身则是一种精神的伤害。

而从教学比赛的次数看,个人认为,一个学校每学年举行一次教学竞赛就足够了。过多的举行竞赛对提高教学水平是得不偿失的。因为教师的教学水平并不是简单的比出来的。每个人的课堂教学水平只是自己各种知识和经验积累的结果,是自身长期累积而成的教育教学素质的一种展示,它跟比赛本身其实基本没有关系。

上一篇:教育管理软件PK排行榜
下一篇:学校的管理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而当好校长是一门艺术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