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文明礼仪教育课的建议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2-12-16
手机版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明礼仪教育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是建立文化自信的基石之一,也是真正落实“立德树人”。加强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文明礼仪教育,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增强文化软实力,对我市“创文巩卫”乃至“巩文巩卫”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这是一个事关三亚为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扛起三亚教育担当的重大问题。

  一、进一步加强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文明礼仪教育课的意义。

  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共十九大报告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的引领作用,坚持全民行动,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文明礼仪教育是个体健康成长和全面素质发展的基础内容,也是全面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文明礼仪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极为符合,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措施之一。

  有利于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彰显中国的文化自信,大幅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国文化影响力。三亚市是“一带一路”对外交流的窗口,借助“一带一路”和各种形式的交流契机,向世界展示三亚人的文明形象,推动文化的交流与互动。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了解礼仪交往规范,从了解而尊重再到欣赏,推进文化传播能力建设,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文明礼仪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同时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二、进一步加强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文明礼仪教育课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早在2010年就发布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教基一[2010]7号),三亚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将文明礼仪教育纳入地方综合课程纲要内容体系,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设文明礼仪教育课。但是文明礼仪教育在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进课堂还存在一些现实困难。

  (一)重视程度不够,礼仪习得“生态环境”尚未形成。

  文明礼仪教育在我市重视程度还不够,文明礼仪教育进校园但还没有真正进课堂。大多数学校只是发给学生一本文明礼仪教材,没有把它作为一门课程对待,作为独立课程直接教授的学校就更少,没有礼仪习得的“生态环境”,学生最终难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或习惯,没有系统讲授文明礼仪知识,也没有对学生进行礼仪、礼貌、礼节等的专业训练,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没有开发出优秀的文明礼仪校本课程教材,大多数学校没有把文明礼仪教育纳入三级课程体系。

  (二)缺乏适合学生的教材,教学资源不够丰富。

  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辅图书可谓琳琅满目,但对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缺乏适合年龄段和本地文化特点的教科书、教学参考或自学教辅读物。此外如文明礼仪教育绘本、动漫、音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也不够丰富。思想品德等课程涉及文明礼仪的内容比较少,或者只涵盖“纲要”部分内容,难以完成“纲要”规定所要求达到的教育目的。我市大多数公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订购一套《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文明礼仪教育》专题教材,有些文明礼仪教材内容难免与时代特点及地方特色都有脱节,更何况它不是考试科目即使做到人手一册也,学生也很少去阅读和体会。

  (三)相关文件没有安排专门课程

  海南省教育厅颁发的《海南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2017年修订)》(琼教基〔2017〕140号),在课程安排上没有规定单独开设文明礼仪教育专题课程,因此我市许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没有安排文明礼仪教育专门课程。

  (四)理论研究不够系统,配备专业教师难度大

  目前,我市大多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文明礼仪教师都是由德育课教师、班主任或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教师专职化又涉及到编制、经费等问题,操作难度很大。据调查,即使是我市直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也很难配备专门的文明礼仪教师;在一些边远山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是没有更多机会得到较全面的文明礼仪教育。没有系统的学习和专业培训,在海南省内的师范大学,文明礼仪理论研究不够系统,尚未形成专门学科,也没有直接设置相关专业,专业教师培养更是无从谈起,现有的教师队伍无法得到系统而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和指导。

  三、进一步加强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文明礼仪教育课的建议

  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加强国民礼仪教育,加大对国家重要礼仪的普及教育及宣传力度,在国家重大活动中体现仪式感、庄重感、荣誉感,彰显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时代价值,树立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良好形象”,对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认识理解,为我市“创文巩卫”乃至“巩文巩卫”,拿出争当排头兵的气魄,让文明礼仪教育在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课堂与课外并重,形成长效机制

  建议整体规划文明礼仪教育课程,将其纳入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年度工作计划,做好落实、监督、考核和评价,保障文明礼仪教育所需师资、物力和财力,从资金、编制、支撑方面加强配套,形成长效机制。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把文明礼仪知识课程作为校本课程,将文明礼仪教育贯穿于本学段教育全过程,全面提高学生文明礼仪素养,充分发挥周会课、班会课和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外文明礼仪。

  通过学校日常管理如校规校纪学习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明文礼仪文化活动,强化学生文明礼仪意识,营造文明礼仪氛围,引导学生践行文明礼仪。同时依托少年宫、志愿者和各类各层次的学生社团等资源,建立文明礼仪学习实践活动基地,组织社会实践活动,邀请社会专业人士参与学校文明礼仪教育。

  (二)加强优秀教材推广工作,开发或订购多媒体教学资源。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配备合适的文明礼仪教材,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层次性和实践性。加强优秀的文明礼仪教育教材推广工作,做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师生文明礼仪教材人手一册。鼓励教师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征,贴近学生实际开发文明礼仪教育校本课程;同时依托市场,订购更多体现文明礼仪教育的绘本、动漫、音视频等多媒体教材和读物,丰富文明礼仪教学资源。

  (三)保障课时,整合其他类似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文明礼仪教育是现代公民一生的必修课,需要提升到终身教育的战略层面,课程设置应该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每一个年级。文明礼仪教育每个学期不少于8个学时,可以利用校会课或班会课等形式落实。

  (四)加强政策配套,培养教师队伍

  加强对文明礼仪教育的教学规律研究,着力构建持续化的文明礼仪教育发展体系,通过三亚市教育研究培训院,或委托省内在有条件的师范院校开设文明礼仪教育专业,培养能胜任文明礼仪教育的教师队伍。加强在职教师队伍的文明礼仪教育的培训,提升文明礼仪专业素养,建立一支随时能够胜任文明礼仪教育的专职或兼职教师队伍。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创新教育形式和方法,提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开发符合学生实际和地方实际的校本课程,丰富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提高文明礼仪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个别师资条件不足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可以利用三亚市教育资源管理平台,探索文明礼仪教育课程的网络教学及视频同步教学。

上一篇:共渡难关,知心姐姐和你在一起(十一)|防疫童谣三首
下一篇:江岸区创新“洒扫应对”做法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