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堂:画画不是以画到黑为止,画黑不是目的,画亮也不是目的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1-02
手机版

  古人云:“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无论从传统的积淀中获取怎样的审美 经验 ,似乎都不能代替画家源自自然山水本身的感悟和体验,因为只有进入在自然山水之中的艺术感受,才称的上真正的心灵释放,是画家和山水的心灵碰撞。

  近年来,王兴堂不论借教学机会带学生下乡,还是教学之余独自写生。每年都拿出大量的时间外出写生,他的足迹遍及北方的山山水水,他把自己对自然山水情感体验,大胆地进行意象化,抽象化的处理后,蜕变为山的情态,水的神韵,并融入了画家个性化的审美意象,尤其是对北方山水莽原古林,神秘阔远,充满了自然的野逸之象,它的景色和气势震撼着画家多感的心灵,常常引发着与众不同的审美体验。

  ——梁文博

  对于任何一位学习山水画艺术的画家来说,传统基础是无法避开的。但总起来说其基础也不外乎三点:练手、练眼、练心。练手练眼,重在技法和审美认识上的提高,即重在对传统山水画技法形式的学习继承,掌握山水画的基本创作规律以及对自然造化归纳蒙养。

  练心一是多读书,二是多深入生活,不断熔铸艺术家的心境,提高画家的艺术修养和精神境界。所以对于传统的学习,不是古人怎么说,现代人就怎么做,有一个虚心学习传统和反传统的过程,即在学习传统的基础上如何演进。对传统产生“不满足”之意才能令其发展。

  中国画特别注重“气韵生动”。陆俨少说“气韵”是一幅画除去具象部分之外,而尚存之抽象部分。一幅画之有好韵味,点线起决定性之因素。我深知笔墨对于山水画发展的重要性,我在笔墨的锤炼上下过很大功夫,一直拿出大量时间坚持写书法,以加强对用笔的感觉,不断提高点画的质量,对于黄宾虹提出的用笔之法“平、圆、留、重、变”深有体会。

  对于“墨法”我也有自己的心得,通常用的方法:假使把一幅画的墨色分为十个色阶,平时训练墨法时采用走极端的方法,不走不温不火的中间路线。

  所谓“极端”的方法是:在淡墨区域里进一步把墨色之差拉大,比如一到三色阶这种很淡的画面里,再继续区分出十个色阶来。同理,如果是很重的画面,也要从七到十色阶区间里再分出一到十,如果可以的话加上中间就可以拉开到“三十个色阶”。同样的画面,别人能做到十个色阶层次,而我能做到三十个,这样便会与众不同。

  人们常说“胸有成竹”,但我认为所谓画前的“胸有成竹”只能打60到70分,有人可以在头脑中把构图都搞好,但那只是一个定式。真正的画家到达一定程度时即随笔生发,脱离程式化,脱离“胸有成竹”的定式。那种机械化的想着树如何摆放,山如何摆放,房子如何摆放,画100张都是一样,那是极度不负责的做法。

  画画不是以画到黑为止,画黑不是目的,画亮也不是目的,重点在于表达内心的感受。如何变现感受呢,就像说话一样,三句表达不充分就改为五句,淡的无法表达便加重。无论画淡画重都要很厚重,淡也可以很厚重,笔墨淡并不代表没有画完,比如倪瓒的山水画作品,就是淡雅萧瑟一路的代表。

  ——王兴堂谈山水画创作节选

  王兴堂

  1973年生于山东郓城县,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分获学士、硕士学位. 1998—2003年任教于四川美院中国画系, 现为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文化部青联委员,美术工作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山水画艺委会副秘书长,山东省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山东艺术学院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山东画院院聘画家,山东画院青年画院副院长,山东省少年儿童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当代中国画坛70后代表性画家。

  举报/反馈

上一篇:奶奶一生从未善待过我的母亲,临终前恳求原谅,母亲:原谅她吧
下一篇:小学数学最难的13种典型题,全在这里!赶紧收了吧!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