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幼儿教育“富贵化”现象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1-09
手机版

  越来越多家长愿意花钱让孩子接受“更好教育”。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少家长由于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即使勒紧裤腰带也要送孩子进入价钱昂贵的幼儿园……

  幼儿玩具的象征意义

  5岁的苗苗从一节乐高的免费试听课中喜欢上一种动手性强的课程,之后短短5天就花掉一两千元。苗苗的母亲是工薪阶层,她无力负担高昂费用,只能让孩子浅尝辄止。

  这种由一个丹麦木匠发明的可以互相拼插的塑料玩具,可以发挥想象摆出各种造型,多数孩子喜欢玩。

  苗苗母亲几次想给孩子报个一年半载的日常班,但近万元的学费让她却步。“尽管有不少智慧包含在其中,但它毕竟是一种游戏而已。”

  记者采访了解到,号称“把世界最好的教育带给孩子”,主打“玩中学、做中学”教育理念的乐高在呼和浩特市有两家店面,每课时收费180元,每周至少1学时,这样算下来,一年费用不少。

  花大钱送孩子去玩游戏是不是值得?许多人质疑。

  对此,一位年轻教师说:“你觉得收费高?可不止一位家长向校方反映‘是否可以进一步提高收费’,因为他们更希望让自己的孩子独占教学资源。”

  有的家长质问学校:“如果什么样的孩子都来上乐高,又咋能显出我们是‘高端人群’呢?”

  一款国外幼儿园的大众型玩具,到了中国摇身成为“奢侈品”!

  “我多么希望这种开发智力的玩具有一个平民身份,让大多数孩子玩得起。”一位家长感叹。

  玩具对孩子是一个获得快乐的工具,一堆沙子、一个空饮料瓶、几片树叶,同样能给他们带来快乐。

  上世纪80年代初出生的郝女士回想自己小时候的玩具不过是母亲从商场买回来的一个处理“塑料娃娃”。从开始抱着玩,到后来学着给娃娃用碎布头做不同款式的衣服,这个连眼睛都不会眨一下的“塑料娃娃”,就如同一座金矿,总有取之不竭的内容被她挖掘出来。

  如今,拨浪鼓上镶嵌施华洛世奇,玩偶也带着钻石吊坠,动辄几百元几千元的玩具“富贵气”逼人。

  “最贵幼儿园”人满为患

  王女士把5岁半的宝宝送到被称为呼和浩特市“最贵幼儿园”的一家私立幼儿园,全年费用总计五六万元,这家私立幼儿园拥有一定的优质教育资源。

  “说实话,之所以舍得花大力气在孩子身上投入,就是希望孩子有一个很高的起点,将来可以出人头地。”王女士说。

  最近,呼和浩特市另一所私立幼儿园的家长向记者反映情况,记者本以为是学费涨价问题,实则是因为班级多招收了学生。在某商业银行供职的张女士说,每个月涨几百元学费无关大事,关键是班级原来答应家长只容纳20个孩子,而现在却扩招到25个孩子。“孩子总数多了,又怎么能保障我们的孩子应当享有的资源呢?”

  记者采访了解到,越来越多家长为了孩子的启蒙教育使出浑身解数,导致“最贵幼儿园”不断涌现,“入园费”不断涨,还有一些优质公办幼儿园被塞条子、打招呼、缴纳“赞助费”等挤占。

  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

  东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副教授严仲连认为,幼儿教育富贵化现象并非个案。一些高端的学前教育机构将优质教育资源集中起来,家长则通过财富将其占有,这势必造成某种程度“教育不公”。

  严仲连说:“当前亟须政府在公办学前教育上加大投入,让每一个孩子在最初的学习阶段共同享有平等的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刘波认为,在日益富裕的中国,家庭教育进入非常复杂时代,尤其是一些家长把希望过多寄托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考上清华、北大,要求孩子琴棋书画全能。事实上,这些标准不利于孩子素质和品质的培养。

  究竟要给孩子怎样的教育?

  严仲连认为,小孩子本该拥有快乐的童年时光,一些家长需要纠正错误教育理念,应把更多精力转移到培养孩子身心和个性健康成长上来。

  新华社记者 张丽娜 刘懿德(据新华社呼和浩特3月23日电)

上一篇:一堂上到学生心坎的青春思政课
下一篇:@学生家长,疫情防控10条倡议请查收!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