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浦东高三二模作文范文评析3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1-10
手机版

  原题如下:

  一个人年轻的时候,想成为任何人,唯独忘了他自己。这似乎是一个普遍现象。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廓然自立此前亮亮老师已做过审题构思的详细分析,可以下面点击链接查看。

  2020年浦东二模作文构思详解

  例文

  廓然自立

  著名剧作家赖声川曾言:“人就是要打开自己。”在信息技术啸聚挥帜的时代,我们轻而易举地便能看到他人的生活,了解他人,并给予自己立人一些启迪与借鉴。因此,年轻的我们乐此不疲地“打开自己”,重塑自我,循环往复,永不停歇。(结合材料,提出在信息化社会能够轻易了解他人,是想成为任何人的客观原因。)

  诚然,总有经典大家的身体力行使我们仿佛顿悟,并汲汲“吸取”;总有世俗标准的强大影响,令我们不得已去套用,调整自身。但在这个不断成为任何人的过程中,我们失去甚至忘却自我的存在,也失去了廓然自立的能力。(承接上文,点明因为客观原因而忘了自己,就是失去了自立的能力。)

  首先是年轻造成的认识体悟不充分不深刻,曾经被羡慕的年轻的资本——可塑性强,固然与成长和认识自己有极大的助推作用,可如若不结合自身而加以运用,则会使矛盾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在对外探索和向外汲取的前提,应是有自我这一主体,而非舍本逐末地无目的式借鉴。我们或因缺乏对自身的充分认识而拥有假定、臆想的观念,致使一切“成为”都变成空中楼阁。(提出年轻的资本是可塑性强,从反面论证缺乏自我认识的后果。)

  在此意义上,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能带来自我超越的降临。周国平先生一向强调“自我的觉醒”,无论是对于生命体验的深刻反思,还是理性之力的“崛起”,拥有自我意识必然是实现自我超越,甚至是同古今贤人并驾齐驱的坚强基石,这不仅关乎认识自我,更是能立足自我,并投身“大事业,大学问”,带来那份特立独行的底气。(从正面论证,拥有自我认识才能超越自我,做到自立。)

  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身为年轻一代的我们,尤应塑起其内生精神,使自己的精神直立起来。纵使“他人即地狱”,哪怕时代的风暴来袭,也能够廓然自立,不为任何诱惑、任何由强大的世俗催生的条条框框所动摇束缚。(回扣标题和材料,点明自立是内生精神,不因外在而改变。)

  诚如历史学教授阎步克所说:每个墓碑之下,都是一部世界史,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宇宙。跳脱出自己的舒适圈。我们会找到所艳羡的那种人格。也会因大千世界的千姿百态而眼花缭乱。唯有在廓然自立后,我们能带着己心中的那个宇宙中心注视苍生,以静力量对抗外界的热与浮动,并在吸取他人和想成为的“任何人”身上之精华,奉行拿来主义而非丢弃“全身主义”之后,实现个体转型,积淀年轻的真正“资本”。(呼应上文年轻的资本,提出做到自立的方法:跳出舒适圈,以静力量对抗外界浮躁,并且吸取他人精华。)

  当然,这廓然自立并非是要我们同外界隔绝,如此隔阂并不是可取之策,伍尔芙曾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行走于世,始终不忘走进自己的内心;胡适先生年如一日地坚守自我,但又积极“入世”,为着时代的苦难贡献自身,同时“不说时髦话,不唱时髦的调子”,终成大家中的一员。(补充观点,用伍尔芙和胡适的例子,点明自立不是与外界隔绝,也要入世。)

  平衡个体与外界,“入乎其内”而又“出乎其外”,大抵是廓然自立的真谛所在。(总结点题。)

  亮亮老师评语:相较于另外几篇一类文,本文的整体性算是比较强的了。全文扣住自立来展开议论,首先从客观原因来分析,接着推论了正反两种结果,提出自立的重要性。然后揭示自立的本质是内在精神,继而点明自立的方法,这一步是深刻的推进,却也意味着前面正反的结果推论毫无意义,属于凑字数的枝蔓。直到最后,补充观点时,用了伍尔芙和胡适的例子。因此全文素材部分较少,论述比较空洞。可以看出来,考生是受了某种套路的影响,无法利用素材去展开思路、支撑观点,只能在每个部分浅尝辄止。

  亮亮老师建议:对于阅卷老师来说,看重的是观点,而对于考生来说,重要的则是素材,优秀的观点十之八九来自于素材的提炼。所以,依据素材的不同,来展开不同的作文思路,这才是“文无定法”。某些学校和教师教出来的套路作文,如总分总三段式、引议联结、点正反申联总……此类套作会严重影响学生行文思路的展开,禁锢学生的思维,而素材也随之变成了凑字数的工具,反过来又影响了学生对本应作为素材深入分析的人生世事的观察和思考,又一次扼杀了优秀观点的萌芽。这恐怕也是上海的作文阅卷负责人们感叹考生们的作文水平江河日下的原因之一吧!总之,亮亮老师希望各位考生能转换思维,不要总想着套路作文,而要真切地去关心社会中的具体问题,展开思考和探索,才是真正的“廓然自立”。

  举报/反馈

上一篇:2022江苏高校排名发布!南航位列第四,只因前三者实力太强
下一篇:2021年中考石家庄各校招生范围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