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说2021北京高考】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 让学科育人的功能 立德树人始终在场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1-14
手机版

  【专家说2021北京高考】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 让学科育人的功能 立德树人始终在场

  原创 教育面对面RBC2020-12-09

  晨雾 / 转帖

  

  

  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

  北京的题在内容和改革方面

  往前走了一大步

  有很多前瞻性的探索

  有北京味道 北京特色

  

  新高考的变与不变

  北京市从2020年开始独立命题,自独立命题以来,北京高考从未停止过改革的步伐。

  首先,依据变了,没有考试说明。在以往,考试说明其实是高考命题一个直接依据,而课程标准是一个根本依据,现在考试说明没有了,命题的依据在课标。因此,导向变了,科目变了,时间变了,录取也变了。

  高考的根本追求没有变。高考作为一个大规模的教育测试,公正公平把人才选拔出来,着眼于基础教育的现实需求,助力课程教学改革反拨,这个价值追求没有变。

  一句话概括,即:“以能力为基础,强化素养导向与价值引领。”

  

  新时代的高考定位

  教学 教研何去何从

  具体体现在“四个突出”“四个考出来”,北京高考试题的独特风貌是——行大道,求大气,宽广融通。

  首先,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要确立一个基准点,一个基本的立场。让学科育人的功能、立德树人始终在场。所谓的立德树人,反映在学科教学上,就是学科育人。学科育人就是在我们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对受教育者观念确立和价值观形成这些隐性的影响方面,发挥持久、有益的这种影响,然后学科协同起来,促进学生知识增长,能力提升的同时,健全其人格。

  第二,操作和实践层面,研究视角有一个转换,要研究学生的学,让深度学习真的发生。在课堂上,在学校里,真真正正的发生。当然,很可能要打破校内校外,课堂内外的壁垒,总之让深度学习真的发生。

  学科教学发挥育人功能

  第一、必须给学生必备知识。提供认识、阐述感悟这个现实是借的,而且未来学习发展通用的知识必须给,

  第二,学科独有的认知世界的视角,发现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关键要引导学生科学思维、人文思维、创新思维,不同的学科要有所侧重。

  第三,给学生价值观念。帮助学生寻求个价值与社会价值、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

  另外,学科教学给孩子独特的体验,通过学科的学习,才能获得经历体验到比较高的层次。

  教学设计的角度和实践的模型,有四个关键要素。分别围绕着单元的学习目标、引领性学习主题、挑战性任务、持续性学习评价。知识性的要素,开放的学习环境。

  

  在四个核心要素里边,既然强调“单元”,其实背后的一个潜台词是“整合、关联、结构化”。由新授课到一轮复习课就看出来主题进阶,而且内容是整合的。整合的结构化的内容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素养,而这个主题承载了核心的知识,凸显学习思维和学习进阶。

  具体知识的解决到核心观念的构建,老师像新授课那样把知识过一遍,正确的解析知识是到真正促进认识转变发展,从结论为本到思维外现,这是教学改革的路径。

  教研为学校赋能

  为教师赋能

  区级教研承担的任务在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就是促进教和考的良性互动,提供专业支撑与服务。区域教研的责任担当是弥补从理想到现实之间的落差,也弥合多主体。这是考试评价的不一致促进,教与学的良性互动依托什么?教研的深度转型,取向、目标、内容到改进,我们的教研方式确实有一个持续的不断的深度转型。

  校本教研是增强学术内涵,开展实践取向的微研究,解决真问题。一个学校的校本教研解决几个关键问题,价值认同问题,基本取向的问题。校本教研的背后是学科团队建设、兼容并茂、团队共进的问题。回归到研究最本体最本质最自然的状态。

  以上内容只代表嘉宾观点

  不代表本台立场

  ID: RBC_JYMDM

  【声明】本文为转发分享,已经注明来源。不代表本平台赞成或反对原作者的观点,文责和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2022年警校招生规则公布,报考条件需牢记,想报考的学生不要忽视
下一篇:2022年湖北成人高考报名攻略,看完不再迷茫!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