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揭开《诗经》里那个“桃花美人”的面纱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1-15
手机版

  《桃夭》这首诗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是一首祝贺新娘出嫁的诗。

  三月里,暖阳和煦,春风芬腴。那个从远处款款而来的新娘美极了,她像盛开的桃花,鲜艳而又芬芳。不仅如此,这位姑娘还带着三分明媚,七分娇羞,红着脸,遮着面,聘聘婷婷又袅袅娜娜。

  01自由恋爱,喜气洋洋犯罪片

  春秋以前,由于原始群婚制的观念仍存留在人们的思想中,封建礼教、封建规矩在民间的约束力远不如在后来的封建社会中那样强。所以,爱情自由还是当时主流的婚恋思想。

  自由恋爱的两个人,在结婚那天自然是喜气洋洋。

  亲朋好友给美若桃花的新娘送上了无限的祝福,“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祝你夫妻恩爱、家庭和睦;“桃之夭夭,有蕡其实”,祝你早生贵子、多子多福;“桃之夭夭,其叶蓁蓁”,祝你开枝散叶、家族兴旺。

  02以桃喻人,自此开始

  常言道,第一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天才,第二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庸才,第三个用花比美人的是蠢才。《周南·桃夭》是历史上第一首以桃花喻美人的诗歌,自此以后,人们都开始用花、特别是用桃花来形容美人。

  如:著名的《题都城南庄》,作者是唐代的崔护,他写道: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成语“面若桃花”就是从此而来。

  再如:魏晋的阮籍有诗《咏怀·昔日繁华子》,写道:

  昔日繁华子。安陵与龙阳。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

  悦怿若九春。磬折似秋霜。流盻发姿媚。言笑吐芬芳。

  携手等欢爱。宿昔同衣裳。愿为双飞鸟。比翼共翱翔。

  丹青着明誓。永世不相忘。

  成语“艳若桃李”便从此而来。

  再如:东晋陶潜,他经典的《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他更是以桃花源为主题,描画了一副人人都向往的“世外桃源”图景,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再如后来的,“玉腕枕香腮,桃花脸上开”、“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春秋时期的美人息夫人,更是被称为“桃花夫人”等等,都收到了《桃夭》这首诗的影响。

  这首诗出自国风,自然是当时的民间歌谣,在那个时候,女子出嫁时就会唱这首歌谣祝福新娘。当代《诗经》研究者陈子展说:“辛亥革命以后,我还看见乡村人民举行婚礼的时候,要歌《桃夭》三章。”可见其影响之大。

  03《诗经》里的爱情恋歌

  其实在《诗经》里还有很多表现爱情的恋歌。

  如《邶风·静女》写一对青年男女的约会,“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甚是富有生活的情趣;《周南·关雎》写一个青年男子大胆表达对一位窈窕淑女的爱慕之情,“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情感真挚而纯洁;《郑风·子衿》写一位女子对心上人思念“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召南·摽有梅》写一位姑娘因为担心青春易逝而大胆求爱的迫切心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大胆泼辣,情感至深。

  《诗经》这部我国文学的开端,经典而耐读。孔子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愿你我共沐经典,书香致远。

  本文由舒言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举报/反馈

上一篇:2021亚洲南京橡胶展在南京白马农业国际博览中心展出阵容强大
下一篇:37年的春天,12300余枚古币在这出土……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