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省跨省大联考结束,语文试卷透露4个信息,小学初中家长要注意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1-15
手机版

  8省跨省大联考刚刚结束,语文数学外语三科由教育部直接命题。自从部编版教材开始使用,几乎每个省都盯着这次的联考试卷,因为高三的学生还有几个月就要参加高考,而两年后将要参加高考的学生和备考的老师,都想要获取第一手信息,看看如何指导教学。

  此次试卷相对于山东卷和动画片全国卷来说,总体变动不大,但是有一些题目的变化,却值得人们注意,而且,其中透露的4点信息,更是对小学初中的家长,提出了警示。

  1.语文是一门重视阅读和积累的学科,光靠死记硬背和刷题将会被淘汰。

  从试卷的构成来看,整套试卷150分,但是记忆性的考察只有古诗词填空6分。而且就算是古诗词填空,也都是考察理解性默写。

  值得关注的是,其中第三题的默写,考察的是“沧海”的意象,并且没有明确指出,是哪一首李商隐的诗歌。

  古代诗人常用“沧海”这一意象展现宽阔胸襟,寄托忧思情怀,或抒发离情别绪,唐代诗人李商隐写过的名句是( )。

  这就说明,光抱着2020年修订的《课程标准》的64篇建议背诵篇目,已经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笔者有一个大胆的预测,以后有可能甚至取消建议背诵篇目,将范围再次扩大化。考察的就是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的孩子们的积累。

  这对不读书,不背诵,不思考的孩子们来说,将是很大的挑战。

  2.小学初中一定要多读书,否则连卷子都读不完。

  最新修订的课标中明确表示,必修选修各种阅读量不少于150万字,练笔不少于2万字。观察近几年的语文试卷,整张试卷的阅读量大约在9000字,学生在规定的150分钟内,不仅要读题,理解题,还要做题。此次的联考试卷,现代文有4篇阅读,古诗文要读《汉书.霍光传》和一首诗,语言文字运用又是2大段,作文还要阅读200多字材料才能写作。

  这就对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做出了要求。阅读能力包括:阅读速度,阅读理解能力。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量的积累。

  其次,部编版教材上下册都选入了整本书阅读,分别是《乡土中国》《红楼梦》,分别属于社科文本和文学类文本。小学和初中也都有建议阅读的著作。所以小学初中的阅读一定不能放手,要学会多种阅读方法,跳读,精读,略读等等,提升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这对以后的高考来说,非常重要。

  3.一定要三观正确,立场正确,观点正确

  无论哪一届高考,这都是最基本的。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是为了谁学习的,是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所以个人的价值实现一定不能脱离集体。在作文的写作中,要立足当下,关照历史,放眼未来。

  此次联考题目是“抗美援朝”,除了考察学生的历史知识外,还要求学生立场正确和观点正确。包括以前的题目,比如劳动,几个历史时期写信或演讲稿之类的,这是一以贯之的。

  4.重视传统和经典文化

  语文核心素养有4个: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所以从此次试卷的选材,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国家对传统和经典的重视。

  除了古诗文35分里选取的文言文和唐诗外,还有涉及到的围棋艺术,包括文学类文本。这些都要求学生,从小阅读、积累、理解经典文化。

  光靠高中三年积累肯定是不够的,小学初中就得重视起来。

  除了以上四点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现在教材讲究任务群,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很高,教材只是提升学生能力的载体,可以说,教材上有的,考试基本不涉及,考试考的,教材上基本找不到。

  所以小学初中的家长们,要提醒孩子,重视课内知识的掌握外,一定要重视课内知识的运用和语文能力的提升。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笔者在这里给出建议:

  1. 要重视课内基础知识,该理解记忆的,一定要理解记忆,因为课内具体某一篇目不会考,但是课内学到的知识点,和课外是相通的,课内学懂了,课外才能看得懂。

  2. 要多参与课堂活动,从活动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因为现在考试都是要求在具体的情境中给出任务,要求学生解决问题。所以当老师布置任务时,千万别用旧思维拒绝,要积极参与和配合。

  3. 家长不要盲目地给孩子报补习班刷题,题海战术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相反会占用孩子阅读和思考的时间,高考对孩子的考察,何尝不是对家长的考察呢?

  总之,此次联考试卷不仅对高三备考有很重要的意义,对于小学初中的家长也很有意义。

  我是高中语文说,热爱分享教育类,语文类干货,欢迎关注~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七年级历史(上册)详解版,期末考试前请务必牢记于心,都是重点
下一篇:600多幅珍贵历史照片再现延安时期党的新闻出版事业,相关主题展今向公众开放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