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三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3月)文综地理试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1-16
手机版

  一、单选题

  行道树是指种在道路两旁及分车带,给车辆和行人遮荫并构成街景的树种。史料记载我国早在周代就开始种植行道树,是世界上种植行道树历史最悠久、数量最多的国家。与自然环境中生长的树不同,城市的行道树通常栽种在一米见方,80厘米深的树池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周代时期行道树的主要作用是( )

  A.吸烟滞尘,美化环境

  B.标记道路位置及范围

  C.分隔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D.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2.与自然环境下的树木相比,大部分城市行道树的生存条件极其恶劣,表现在( )

  废气笼罩,低温冷害

  根域空间狭小

  土壤肥力不足

  水分难以涵养

  A.

  B.

  C.

  D.

  3.为较好地发挥行道树的功能,城市在选择行道树种时一般选择( )

  A.树冠大且密,耐修剪的树

  B.树干直且细,四季常绿树

  C.生长速度快,易结果的树

  D.吸水能力强,易拱根的树

  【答案】1.B2.C3.A

  【解析】

  1.因在周代地区没有机动车等现代交通工具,且当时城市化水平极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较少。因而行道树的主要作用不可能是“吸烟滞尘,美化环境”或“分隔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故ABD错误,因周代人类对环境影响较小,道路和其他区域标志不明显,行道树最有可能作为“道路位置及范围”的标记,因而B正确。故本题选B。

  2.因“城市的行道树通常栽种在一米见方,80厘米深的树池里。”地表周边地区没有土壤,树池与地下相邻区域也难以进行水分和养分的交换,树池里只有单一树木缺少其他植被,土壤养分也很难得到补充,所以与天然环境下的树木相比,大部分城市中行道树生长的根域空间狭小、土壤肥力不足、水分难以涵养。城市中有空气污染,行道树可能被废气笼罩,但是因为城市有明显热岛效应,因而与天然环境的树木生长条件相比,不会“低温冷害”的影响。因而题中组合的C选项正确,ABD三项错。故本题选C。

  3.据材料可知,行道树的作用主要是分隔道路、遮荫和美化环境。因而一般选择树冠大且密遮荫效果好的树,为使树木下部占据空间较小,通常要对树干下部枝叶进行修剪,所以要择耐修剪的树,故A正确;若树木易拱根则易破坏地表,影响人车正常行驶,或加重道路维护费用,因而D错误;在世界范围内,因各城市气候不同,其适宜选择的行道树类型就不相同,常绿树只能生长在部分地区,因而B错误;选易结果的树木作为行道树容易出现落果伤人(车)事故,因而不宜选易结果树木,故C错。因此本题选A。

  【点睛】城市中行道树的作用:

  1、行道树具有很好的光合作用,可以净化空气。

  2、行道树可以具有遮阳的作用,避免发生暴晒问题。

  3、行道树可以降低噪音,使得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好。

  4、行道树蒸发的作用可以有效地调节气候,气候条件会更理想。

  据联合国人口老龄化的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高于7%,则认为其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农村≥65岁老年人口比重与城镇≥65岁老年人口比重的差值为城乡倒置度。下图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时序演化特征与城乡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997年,中国开始整体步入老龄化社会

  B.1995年以来,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只是相对数量大

  C.2010年随着城镇老龄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倒置现象趋缓

  D.中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始于2000年,后呈加速发展态势

  5.导致中国出现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城乡之间( )

  A.生育率差异

  B.人口流动与迁移

  C.社会养老体制差异

  D.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6.解决城乡倒置现象的根本途径是( )

  A.积极推进减缓城镇化

  B.加速城市社会经济发展

  C.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

  D.降低农村人口老龄化绝对数量

  【答案】4.A5.B6.C

  【解析】

  4.1997年,全国≥65岁老龄人口所占比例为7.04%,城市和农村均超过7,故A正确。自1995年以来,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增长速度快,故B错。2010年随着城镇老龄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倒置现象趋增,故C错。农村≥65岁老年人口比重与城镇≥65岁老年人口比重的差值为城乡倒置度,2001年倒置度大于0,但2001年后波动变化,并不是加速发展态势,故D错。故选A。

  5.导致中国出现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的直接原因是人口流动与迁移,由于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引起城乡老龄化倒置,B正确。社会养老体制差异、生育率差异均不是城乡倒置的直接原因,AC错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主要是引起人口流动的原因,而不是人口老龄化倒置的直接原因,D错误。故选B。

  6.城乡倒置现象的产生原因主要是人口流动引起的,所以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引导人口合理流动的是根本途径,C正确。随着社会经的发展,我国应加快城镇化,A错。加速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不能解决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况,B错。不能降低农村人口老龄化绝对数量,D错。故选C。

  【点睛】“城乡倒置”现象,即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农民进城务工多,务工人口主要是劳动力人口,导致农村老龄人口比重高。

  北京市城区气温与北京各地区的气温偏差称为局地气温,局地气温的多年平均值可以作为北京城市热岛的量度,图为北京城市热岛的量度等值线图(实线为正值,虚线为负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量度最大差值可能为( )

  A.2.5℃

  B.3.5℃

  C.4.5℃

  D.5.5℃

  8.图中等值线可示意北京市区与郊区的过度界线的是( )

  A.0.9℃等值线

  B.0.4℃等值线

  C.-0.1℃等值线

  D.-0.6℃等值线

  9.近十几年来,图示地区量度值明显增大的原因是( )

  A.水域面积减少

  B.绿地面积减少

  C.全球气候变暖

  D.城市化速度加快

  【答案】7.B8.C9.D

  【解析】

  7.图中等值距差值0.25,北京城市热岛的量度最大值取值范围为0.9~1.15之间;北京城市热岛的量度最小值取值范围为:-2.35~-2.6,因此最大差值为3.25~3.75,四个选项中只有3.5℃符合,B正确。故选B。

  8.图中等值线,实线为正值,虚线为负值,量度值大于0有热岛效应,小于0热岛效应不明显;图中的虚线与实线的过渡区等值线比较密集,大致反映了北京市区与郊区的界线,所在过度界线大致为-0.1℃等值线,故C正确。故选C。

  9.近十几年,随着北京城市建设和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城区范围不断扩大,城市中大型建筑物增多,可能导致热岛的高温中心范围的扩大,D正确。水域面积减少和绿地面积减少对图示地区量度值影响不太大,不会使其明显增大,AB错误。近十几年来,虽然全球气候变暖,但温度升高不是特别大,所以对图示地区量度值影响不大,C错误。故选D。

  【点睛】由于城市建筑群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区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吸热率和更小的比热容,使得城市地区升温较快,并向四周和大气中大量辐射,造成了同一时间城区气温普遍高于周围的郊区气温,高温的城区处于低温的郊区包围之中,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岛屿,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城市热岛效应。

  马来西亚吉隆坡市(3.1°N,101.5°E)的“双顶屋”(由格片屋顶和普通平面屋顶组成),巧妙地利用格片屋顶“遮”与“透”,实现了对建筑采光和防晒的调节。图为双顶屋原理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因适应当地的气候特征,而合理的设计( )

  上风地带的水池

  镂空格片屋顶

  栽植的绿色植物

  低矮的楼层

  A.

  B.

  C.

  D.

  11.格片屋顶防晒效果最好的时间(北京时间)是( )

  A.1月7日13时

  B.5月7日16时

  C.8月7日12时

  D.10月7日15时

  【答案】10.A11.B

  【解析】

  10.由马来西亚吉隆坡市位于3.1°N可知,双顶屋位于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气候区,气温高,通风散热是房屋设计必须考虑的因素,上风地带的水池蒸发的水汽在盛行风的吹拂下穿过房屋,可为室内降温,镂空的格片屋顶利于散热,栽植的绿色植物可以通过蒸腾作用为室内降温,正确,A正确。在湿热的低纬度地区,低矮的楼房是不利于通风散热的,错误,BCD错误。故选A。

  11.图示指向标指示东南方向,格片屋顶的格片朝向西北方向,故对西北方向的太阳入射光线遮挡效果最好;双顶屋所在地的经度为101.5°E,当地经度位置与北京时间120°E相比偏西18.5°,所以当地的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约1小时14分钟;1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马来西亚吉隆坡市(3.1°N)的南部,北京时间13时,当地地方时约为11:46,此时太阳位于东南方向,格片屋顶防晒效果不好,A错误。8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马来西亚吉隆坡市(3.1°N)的北部,当北京时间12时时,当地地方时是10:46,此时太阳位于双顶屋所在地点东北方向,所以格片屋顶防晒效果不好,C错误。5月太阳直射点位于马来西亚吉隆坡市(3.1°N)的北部,北京时间16时,当地地方时约为14:46,此时是当地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刻,太阳位于当地的西北方向,防晒效果最好,B正确。10月太阳直射南半球,太阳直射点位于马来西亚吉隆坡市(3.1°N)的南部,当北京时间15时时,当地地方时约为13:46,太阳位于西南方向,格片屋顶防晒效果不好,故D错误。故选B。

  【点睛】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除南北两极外,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春秋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二、综合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椰子为热带喜高温多雨作物,宜生长在低海拔、冲积土中。在阳光充足和海风吹拂的条件下生长发育良好。椰子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综合利用产品高达360多种,是可再生、绿色、环保型资源。我国99%的椰子产自海南省,文昌市是其主产区。海南年产椰子高达3亿个,但目前加工需求量却是产量的10倍左右,导致大部分需进口。椰子原料是产业链的源头,为加快做大做强椰子全产业链的步伐,文昌市启动了“椰林工程大行动”,使椰乡快速扩容。下图示意海南省部分区域特征。

  

  (1)评价文昌地区椰子的生长条件。

  (2)分析导致椰子加工产业原料短缺的原因。

  (3)提出“椰乡快速扩容”的合理措施。

  【答案】

  (1)有利:文昌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太阳高度角大,热量充足;地势由西南内陆向东北沿海倾斜,利于夏季风抬升,降水总量大;位于沿海地区,海拔低,多海风;有河流在此入海,淡水资源丰富;滨海沙土广布,适宜椰子生长;

  不利:热带季风气候区,旱涝灾害频繁,病虫害较多,位于沿海,台风、风暴潮袭击,产量不稳定。海南省地处热带北缘,年产量较小;

  (2)加工用途多,市场需求广泛;近年来大部分用于鲜食(海南旅游业快速发展,游客对椰子鲜果费量不断增加;电商的兴起,物流发展,鲜食群体不断扩大;饮料行业升级转型,绿色纯天然植物蛋白饮料,椰子汁成热门饮品,深受消费者喜爱,椰子原料更是难以满足行业所需。

  (3)扩大椰子种植面积;加大科研投入,加快良种良苗的培育,增加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政府调动农民积极性,向农户提供种植补贴,制定种植管理地方标准;提高椰子单位产量;加快“文昌椰子”品牌建设,提高椰子种植收益。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以海南为区域背景来考查农业区位和农业发展等知识,旨在考查信息获取能力和阐释能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1)评价椰子生长的条件,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根据材料可知椰子为热带喜高温多雨作物,宜生长在低海拔、冲积土中。在阳光充足和海风吹拂的条件下生长发育良好。文昌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太阳高度角大,热量充足;该地地势西南地,东北高,受地形抬升作用明显,降水较多;文昌位于沿海地区,海拔低,多海风,有利于椰子的生长;图中该地区有河流分布,水资源丰富;滨海地区,堆积作用强,土层深厚,适宜椰子生长。不利条件主要分析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和气象灾害及产量。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季风不稳定,旱涝灾害频繁,病虫害多;位于沿海地区,容易受台风、风暴潮袭击,产量不稳定;海南省的热带地区纬度较高,年产量较小。

  (2)从材料可知椰子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综合利用产品可以达到360多种,说明椰子加工用途多,市场需求量大;随着海南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鲜食椰子的需求量不断增大;饮料行业的转型升级,对纯天然的蛋白饮料的需求量也在进一步扩大;海南年产椰子高达3亿个,但目前加工需求量却是产量的10倍左右,说明电商的兴起,物流发展,需求量在逐渐扩大。

  (3)主要从种植面积、政策、品牌建设等几方面来分析。首先可以通过扩大椰子的种植面积来实现椰乡的快速扩容;其次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优良高产品种的培育,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政府对椰子种植户进行政策补贴,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快文昌地区椰子品牌的打造,提高椰子的知名度,提高种植效益。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第一长尼罗河发源于赤道附近地区,全长6671KM,注入地中海。流经埃及境内的河段仅1350千米、被称为“客河”(不是由当地的径流汇聚而成的河)。凭借尼罗河古埃及人生存繁衍,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将一年定为365天)。他们发现每当天狼星(恒星)在日出前出现时,尼罗河就开始泛滥,埃及人就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第一天。下图示意尼罗河流域部分区域年降水量与1月、7月风向。

  

  (1)分析此段“客河”的形成原因。

  (2)推测在风帆航船的时代,古埃及人是如何实现在尼罗河上自由航行的。

  (3)试从古埃及人制定太阳历的过程,分析尼罗河流域各自然地理要素的关联性。

  (4)阐述埃及被称为尼罗河赠礼的原因。

  【答案】

  (1)此段河流流经区域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降水量少,干旱,蒸发(量大)旺盛;此段河流流经区域地表为沙漠覆盖,渗漏严重(下渗量大);河流河源区及上游补给水源充足,上游水量大,导致流程长,向北注入地中海。此段河流流经区域为尼罗河中下游区域,地形平坦,流速较缓,蒸发量和下渗量较大;此段河流流经区域为热带沙漠气候区,气候终年高温降水量少,地表径流汇入少。

  (2)尼罗河自南向北流,向北航行降帆顺流北上;返航时选择1月利用偏北风升起风帆返航。在风帆航船的时代,从古埃及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角度实现自由航行。

  (3)地球的公转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随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导致热带草原气候的干湿季的周年变化,引起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的尼罗河水的定期泛滥。

  (4)尼罗河在埃及河段定期泛滥,在洪水淹没过的两岸冲积形成肥沃的土壤;埃及人创造了农业种植和灌溉技术,生产出大量农产品,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剩余的农产品,供给在城市里聚集起来的各种有专门技能的人,从而又促进了城市的电影蜜蜂快速发展和商业的流通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发展,埃及人发明了土地测量、几何学、创造太阳历等。

  【解析】【分析】本题以尼罗河流域部分区域年降水量与1月、7月风向示意图为背景,并结合相关材料,主要考查尼罗河流域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突出了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

  (1)依据材料信息,尼罗河流经埃及境内的河段,被称为“客河”(不是由当地的径流汇聚而成的河),即类似过路者。因此此段“客河”的形成原因,可以结合河流特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及水循环(蒸发、下渗、降水、地表径流)等角度来分析当地没有径流(支流)的原因。具体而言,尼罗河在埃及河段,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大陆西岸20°—30°N附近),终年炎热干燥(看图例降水量亦可知),即降水量小而蒸发量大,地表难于形成径流;埃及等地多为热带荒漠(自然带),沙粒疏松,水分易渗漏,水流下渗量大,难以形成地表径流,故此段“客河”无支流补给,全靠上游来水补给;而“尼罗河发源于赤道附近地区”,上游降水量大,河流水量大,经地势起落,最终北流,经过埃及注入地中海;埃及河段地势低平,流速较缓,蒸发量和下渗量较大,该区域又是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量少,地表径流汇入少,所以形成了“客河”。

  (2)在风帆航船的时代,从古埃及人充分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了自由航行。尼罗河的流向是自南向北,即南高北低,如果帆船向北航行,收起风帆,可以顺流北上省时省力;往南航行时,则应挑选冬半年,利用盛行偏北风,扬起风帆,借助东北信风逆流而上。

  (3)根据材料,“每当天狼星在日出前出现时,尼罗河就开始泛滥,埃及人就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第一天”,可知埃及先民根据尼罗河涨落规律及天狼星运行周期而制定历法。尼罗河涨落规律,源自地球公转引起的太阳直射点南北回归运动。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回归运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的季节移动,最终导致热带草原气候(尼罗河的泛滥,主要与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青尼罗河有关:6-9月份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埃塞俄比亚高原,青尼罗河流域进入雨季,使尼罗河下游水位上涨)的干湿季发生周年变化;尼罗河上源的补给类型和水量来源主要是雨水补给,易引起尼罗河水的定期泛滥。

  (4)“埃及被称为尼罗河赠礼的原因”,可从尼罗河对埃及农业、工商业、城镇建设等方面影响作答。首先,尼罗河是沙漠地区少有的水源点,能够满足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要求;其次,尼罗河定期泛滥,两岸冲积形成肥沃的土壤,埃及人就据此兴修水利、开渠筑坝,发展耕作,农业种植和灌溉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其中部分(剩余)的农产品,供给城镇居民(城镇主要居住各种有专门技能的人,即手工艺人和商人),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农工商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商业的流通;为了便于生活、生产活动,埃及人根据尼罗河的涨落特点,发明(创造)了太阳历等文化,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

  14.[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青海冷湖火星营地是中国首个火星模拟基地,是“火星研学旅行实践教育科研科普基地”。它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北部边缘,距离敦煌机场270公里,被称为“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营地占地面积约80亩,搭建有模拟未来人类移居火星后的建筑,可同时容纳60人睡眠舱住宿,100人帐篷住宿。旅客在这里可以沉浸式体验“火星生活”。火星营地空气干燥、通讯阻断,地处没有光污染的无人区,夜空星河格外璀璨,附近还有一个天然温泉。

  分析火星营地开发目的及评价其开发条件。

  【答案】

  开发目的:科学研究与生态研究保护,可吸引更多人对未知星球的探索与发现;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一科学价值;满足人们的好奇心,猎奇心理,身临其境地体验到居住在火星上的状态,恍若踏足火星(体验感)--游览价值: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发挥地域特色,体现旅游资源可创造性--经济价值;文创研学旅游,将对旅游产业乃至经济社会的发展带米积极作用。

  有利条件:该地旅游资源独特非儿,旅游资源价值高;既有最像火星的地貌,又有温泉和沙漠景观和没有光污染的观测条件,旅游资源较丰富,集群性较好;营地可以实现沉浸式体验火星生活,旅游设施较完善;

  不利条件:地处柴达木盆地西北部,位置偏远,市场距离,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昼夜温差大,高原缺氧等条件会影响游客身体,客源市场狭小;气候干旱,环境承载力小等。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以青海为区域背景来考查旅游资源的开发目的和开发条件,旨在考查知识运用能力和阐释能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从材料中可知,该地被称为“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因此开发该区域可以用于科学研究和生态研究,吸引更多人探索未知星球,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可以满足游客的好奇心,猎奇心理,身临其境的感受到类似于火星的状况,增强游客的体验感;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的开发旅游资源,体现旅游资源的可创造性;同时开发旅游资源,可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开发的有利条件主要分析集群状况、基础设施等。根据材料可知,该地的旅游资源具有非凡性、独特性,旅游资源的价值高,观测条件好,与青海省的其他旅游资源具有良好的集群状况;该地的基础设施完善,可以让游客沉浸式体验火星环境;该地发展旅游业的不利条件主要分析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该地位于柴达木盆地,位置偏远,市场距离远,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该地气候恶劣,昼夜温差大,高原地区缺氧,环境承载力小;客源市场狭小。

  1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指出“扫码点餐”对环境保护产生的益处。

  【答案】

  节约利用资源:扫码点餐菜单不需要印刷,减少了纸张使用(消耗);菜单可以随时更新,不需要重新印刷,减少资源的消耗;固体废弃物排放:减少废弃纸张丢弃,减少固体废弃物堆放:零油墨印刷,减少了废气废水废渣地排放;节约成本,减少消耗。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通过新型的点餐方式来考查对环境的影响,旨在考查知识运用能力和分析能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与传统的点餐方式相比,扫码点餐不需要经过纸质打印,这样可以减少纸张的使用,节约资源;从菜单的制作来看,扫码点餐的菜单只需要后台操作即可更新修改,减少了纸质菜单重新印刷的工序;电子菜单不会产生垃圾,纸质菜单使用后会产生固体废弃物垃圾;纸质菜单需要印刷,而印刷会带来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因此电子菜单可以减少废水、废弃、废渣的排放;总体来说,电子菜单节约了运营的成本,减少了能源的消耗。

  

  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扫一扫上面二维码加入学习吧。

  适用对象:高二,高三全体学生,高中地理老师,地理旅游爱好者

  部分图文

  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探讨之用,如涉及侵权,请留言处理。

上一篇:2022年高考复读的好处是
下一篇:2020高考英语高频考点——阅读理解七选五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