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新“研”旧,2015
“析”新“研”旧,2015—2020高考历史选择题按考点分组精讲—五四运动至抗战爆发前
河北省沧县中学:蔡增清
一、考题详析
【2020年高考题】20世纪20年代,中国度量衡的状况是,“同一秤也,有公秤、私秤、米秤、油秤之分别”“同一天平也,有库平、漕平、湘平、关平之分别”“同一尺也,有海关尺、营造尺、裁衣尺、鲁班尺及京放、海放之分别”。这一状况(A)
A.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
B.加剧了军阀林立的局面
C.造成国民经济结构失衡
D.阻断了商品的大量流通
【解析】正向思考:材料表明20世纪20年代,中国度量衡混乱,标准不一。关于度量衡统一的意义,在秦朝历史中有所涉及,相关评价对思考此题有借鉴作用。通过秦朝的历史知识可知,统一度量衡有利于促进全国经济交流,材料所述内容当然不利于经济交流,A项是不利于经济交流的具体表现,所以,A项正确。
筛选排除:由秦朝统一度量衡有利于巩固统一,此题容易反推为B项正确,但B项不符合20世纪20年代的事实,据所学知识,20年代国民政府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而且,材料显示的度量衡不统一,并非表现为地域之间,而是行业之间,所以,此种混乱与割据不存在因果关系,B项排除;此题涉及的问题与经济结构无关,当然不会导致经济结构失衡,C项排除;“阻断”的用词绝对化了,不符合实际,D项排除。
方法启示:知识迁移是一项重要的能力,但不能简单化,应结合相关材料与史实,明确两个不同对象的具体相似之处。
【2019年高考题】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A)
A. 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 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 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D.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解析】正向思考:《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主阵地,“民主”一词在1919~1922年出现的频次的降低,说明人们对“民主”的关注度降低,因为辛亥革命后实现了形式上的“民主”,但中国社会没有发生根本改变,这说许多人“民主”救国信念动摇了,而“革命”一词的频度最高,说明“革命”是人们探索救国之的重点方向,通过“革命”改造社会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所以,《新青年》高频词的变化,反映着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已经由“民主”、“科学”转向了马克思主义,所以,A项正确。
筛选排除:国民革命运动发生在1924至1927年,当时国民革命运动尚未开始,当然谈不民众对它的态度问题,B项排除;知识界包括的人员很广,在《新青年》发文的,或新文化运动的主动参与者,在知识界占少数,是知识界的先进分子,所以,《新青年》中的主流观点,不代表知识界的观点,事实上当时大多数的知识分子仍然倾慕资本主义制度,C项排除;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从宏观上说从1840至1949年之间都没有改变,即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两对矛盾之间阶段性调整,材料说的两个时间段也没有出现,D项排除。
方法启示:对题目选项涉及到的概念,一定要明确其内涵,看命题材料中对应的内容是与之符合,本题C项中的知识界,与题干材料中的《新青年》凝聚的知识分子群体,就不能等同。
【2018高考题】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如俄国式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C)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解析】正向思考:任何思想争论,结果都会使参与争论者,对相关问题的思考更加深刻、全面,正确的思想由于其合理性,会赢得更多人的认可。相反,错误的思想,其不合理性就会在辩论中暴露出来,被越来越多的人抛弃,正如有名话所说“真理越辩越明”。所以,关于社会主义是否符合中国的争论,只能是使更多的人得出社会主义适合中国的结论,并促进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所以,C项正确。
筛选排除: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的道路,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确立的,A项排除;B项明显与讨论的主题不一致,排除;D项,“消除”的用词绝对化,排除。
方法启示:选项用词绝对化的,除非与教材中有明确表述,优先排除。
二、考情分析
2020年的考题考查并非教材中的主干知识,正因为如此,凭“知识”本身很难直接作出判断,更能考查考生处理新材料,应对新情境的能力,更能考查考的历史素养。
2018、2019年两个考题实际上考查的历史内容一致,从表面上看都考的这一时期的思想,进一步分析则是考的五四之处中国先进分子对求国道路的新探索。五四以后,是中国思想界出现了异常复杂争论剧烈的局面,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有限改变、新文化运动、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等,中外重大历史事件,都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影响。辛亥革命令人失望的结局使人们对救国道路产生质疑;新文化运动对中西文化的态度,引发人们的思考;帝国主义战争及巴黎和会等,使国人对西方文明产生了不同的认知,由盲目追崇到反思其弊端;十月革命使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不一样的“革命”,与不一样的前景。可以说,五四之后是中国先进分子对救国道路进行新选择的时期,就在思想界局面复杂、斗争激烈的情况下,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倡导的“革命”道路,被先进分子锁定,从而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通过以上分析,2018、2019年两个考题的意义,你明白了吗?
三、高考预测
1、五四运动至抗战爆发前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是:中国革命新道路的选择与探索时期。最新连续两考的是“选择”,接下来是不是应该考探索了呢?这一时期的探索活动共产党是主角,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共产党与其他革命力量关系探索,即建立统一战线,第一次国共合作说明,中国共产党与其他革命力量的合作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合作对中国革命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只是由于主观与客观的原因,没有能够使合作维持好;二是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路;三是农村政策与革命关系的探索,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重要的革命力量,如何发动定力量是中国革命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积极维护农民利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四是对如何处理国内矛盾与民族矛盾的探索,国民革命运动时期,帝国主义与国内封建军阀勾结在一起,所以,国内矛盾与民族矛盾并重,“打倒列强,除军阀”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呼声。九一八事变后,民族矛盾上升,中国共产党把解决民族矛盾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并最终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2、这一历史时期,六年仅出现了三个命题,属于相对较“冷”的考点,与这一时期的历史地位似乎不太相称。虽然六年只有三年在这一考点命题,但命题是连续出现在2018、2019、2020年,这是不是预示着冷到极点后的升温呢?
对于这一历史时期,除了前面分析的历史特征,我再提示两点,一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起点。新在什么地方呢?革命的领导力量变了、革命的指导思想变了,人民群众由革命的旁观者变成了积极的参与者等,总之五四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是十公广泛而深远的。二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是继民族工业短暂春天之后,中国民族经济又一快速发展时期,其成就取得的原因,其最终的结局,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中高考五年真题汇编》上架了!含试题解析和知识点!
下一篇:专科大学前20名榜单!排名前三的大专:录取分都在二本三本之间!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
- 信用信息赋能,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今天距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还有10天!
- 北京自学考试和成教有什么不同?
- 道县:开展2023年基础教育业务工作培训
- 融入智能技术 赋能创新人才培养
- 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脊柱侧弯?一个方法教你判断!
- 让长三角市民共享,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市面越做越大
- 华容县实验小学:最美莫过夕阳红 最浓不过敬老情
- 原创恭喜!王楚钦代替樊振东世界排名来到第一位,双方积分差仅有15分
- 自考会计专业有哪些课程?
- 播出预告丨上海市天山初级中学:不一样的学习评价
- 杭州亚残运会火炬传递圆满成功 “桂冠”画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 自考学士学位英语什么时候报名
- 日本学校要求的托福分数
- 证明差“老师”能教出好“学生”?江苏博士最新研究成果,引发国际关注!
- 让共同发展繁荣之路越走越宽广
- 原创拒绝恩比德!尼克斯目标清晰!锡伯杜点名要他,三分王成球队答案
- 喜庆乔迁五周年,共度九九重阳节
- 蚂蚁庄园今日答案最新:味精加热太久真的会致癌吗
- 2024年辽宁省普通高考报名即将开始
- 粤港澳大湾区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将于10月23
- 难忘那次5天5夜的长途机动,还有那个同车的义务兵驾驶员
- “周五课堂”来了新老师
- 在学生中走俏的萝卜刀引发争议,消保委提醒:警惕其暴力暗示
- 校园圈丨让学生走出家门做历史作业,结果出人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