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大江东”点赞!“教科书式救人”温暖全网,上海素质教育见成效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0-12-24
手机版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记者:姜泓冰

王老伯为格致中学高一(7)班学生盛晓涵送上锦旗。孙中钦摄

05后上海少年“教科书式”救人,温暖全网

这两天,上海一个15岁少年街边救人的故事,穿破初冬降温天,感动温暖了很多人。

一个多月前,63岁的王老伯在高中同学聚会后,陡然摔倒街头不省人事,老同学们都有些手足无措,忙着扶他坐起,掐人中、拍背,希望唤醒他。此时,一个高个子校服少年挤入人群。他细心观察到老伯出现尿失禁,用手在他鼻下试探,感觉呼吸已变得微弱。有人猜测老人可能被食物噎住了,少年认为应该是心脏骤停,但为了排除可能性,还是先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做了拍挤压动作,见没有任何食物吐出,立刻依照自己的判断,将老人放成平卧姿势,开始进行心肺复苏的急救。

他一边疏散围观人员,一边解开老人胸前纽扣,为他做体外按压。为了让救援更有效,他还赶紧教会王老伯的同伴做“鼻式人工呼吸”,协助救人。经过五六分钟连续按压,原本脉搏微弱、体温下降、仅有微弱喘息的王老伯,重新开始自主呼吸。少年不敢停手,一直坚持按压到120急救车赶到、医护人员拍着他的肩说“小伙子可以放手了”,才松下一口气。此时,距离他开始施救,已经过去20分钟。

经瑞金医院诊断,王老伯遭遇大面积心梗,心脏外侧三根血管全部堵塞,整整昏迷了十天十夜才醒来,若非抢救及时,后果不堪设想。

老人们凭着这张救人现场拍下的照片,到格致中学查询到了救人少年的身份。(受采访人提供)

救人少年不肯透露姓名,回到学校也不曾提起救人的事。但老人家们凭校服上的“格致”二字推断出,他可能是上海知名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格致中学的学生。他们拿着现场拍下的模糊照片到学校询问,老师们一眼认出,他是学校高一(7)班学生盛晓涵。

12月16日中午,住了26天医院、身体康复的王老伯刚出院,就在高中老同学和老师的陪伴下来到格致中学,为这个见义勇为、抢回一条命的少年送上锦旗,亲口道一声感谢。

15岁的“救命恩人”,像大多数青春期少年一样,被一群爷爷包围着、拥抱着、感谢着时,流露出腼腆、窘迫的表情。

但正是这个少年,救人之际积极勇敢、不慌不忙;虽不愿多受关注,不希望被太多曝光,但面对采访,仍将自己急救时的判断依据和不够完美之处精准说明,勇气、理性、正能量、知识技能、行动力,一样都不少。

“教科书式救人”的少年,是怎么养成的?

面对镜头和一群老伯伯们的包围和拥抱,15岁的“救命恩人”有点窘,远不像救人时那样“手势正确”。孙中钦摄

热心少年有底气,他就读过的每所学校都有急救课程。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上海小囡,盛晓涵的成长细节不难找。

听说他救人,格致中学的老师和同学们都不意外。高一年级组长余光辉老师和盛晓涵同班同学张芳宁、胡智翔都说,他性格开朗,是学校里有名的热心人,课间主动帮老师调试投影设备、扛实验器材,不厌其烦为同学解答学习上的问题,积极报名参加班级活动,帮同学去卫生室拿药,大扫除主动干重活累活……平时不论认不认识,只要看到别人有麻烦,他一定会站出来帮忙。

盛晓涵在奥林幼儿园就读时候的老师、现在的回民幼儿园副园长吴轶老师“起底”:做游戏时,小盛最爱做“小医生”,为“小病人”救死扶伤,懂的医学知识最多。“还是小暖男,会照顾小伙伴。有次我带班,嗓子不舒服,一直咳嗽,小盛让全班孩子安静,让我休息一下去喝杯水。当时就被他感动到了。”

盛晓涵想得更深:“我只是做了出于本心的事情。真不想让大家觉得‘某个人很厉害’,只想让大家想到,这么小的学生都能这么做,我为什么不能这么做呢?”

上海举办中小学健康教育主题活动,心肺复苏体验活动吸引了很多家长和学生参与。刘蕾摄

万一老人没有被救回来怎么办?万一是“碰瓷”遇到讹诈怎么办?……盛晓涵说,危急时刻,谁能想这么多?

“当一个人倒在地上,如果走过去的人都想是不是会讹我、我会不会亏钱之类的,这个社会就输了;人人都想我要不要去帮他、他是不是遇到困难了,不管最后帮没帮成,那么这个社会就赢了!”

小盛这段话,一半是戳人心窝、让成年人羞愧的尖锐深刻;一半则让人温暖,心生希望,看到“一代更比一代强”的例证。

出手救人,仅有热心或书本知识是不够的。生死攸关的瞬间,人多嘴杂的纷乱环境,头脑不慌,准确研判,动作不走样,还能被称为“教科书式救人”,必定经过专业技能培训,甚至反复练习。

盛晓涵的底气,除了对医学的个人兴趣,更多来自于学校教育。他说,要感谢从上海市教科院实验小学、格致初级中学到格致中学,他就读的每所学校都开设有急救课程。今年10月7日,格致中学初、高一年级全体师生还在东方绿舟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心肺复苏和救护包扎技能培训和考核。事实证明,一次次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练习确实有效。

救人之后,小盛想的全是“技术性”细节:喜欢打排球,最高纪录是一个小时连续垫球2300下,才能坚持连续体外按压20分钟;“当时太紧张了。其实不远处有酒店,我应该赶紧让人去借一个AED设备来,说不定更有效。”

军训期间,黄浦区的高一新生正在参加急救技能培训。黄浦区教育局供图

素质教育见成效,上海要让高中学生都有能力成为“盛晓涵”

小盛的话,不经意间,透露出上海在布设城市应急救护设施、开展技能培训方面的成绩,也让人看到上海孩子“上学”之后,除了读书、刷题、考试之外,学到、练过的本领还真不少。说了多年的“素质教育改革”,终是见了成效。

“学校会举办健康教育讲座,由卫生老师中午通过学校电视台向学生宣传健康卫生知识,包括急救知识。高一军训安排伤口包扎、心肺复苏知识学习和演练,军训结业式上还会进行汇报表演。定期举办逃生演练,学会自救和互救,每个班的卫生员都是红十字会员骨干,卫生老师会对他们定期进行培训,并组织他们参加市区相关比赛。”格致中学老师这样介绍。

上海开设了公共安全体验教室和区域体验中心,学生们正在学习使用灭火器。陆嘉辉摄

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上海市青少年校外活动营地东方绿舟举办的学生军训,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下系列活动就包括学习紧急救护、心包扎、止血、固定、搬运与自救互救方法。格致中学所在的黄浦区红十字会,会在学生完成救护培训项目后,为他们颁发合格证书。

据上海市教委介绍,近年来,上海中小学校通过健康教育课程、主题班会活动、晨会等形式,开展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知识教育。理论授课与技能实训结合,让不少高校和中小幼教师都熟悉掌握了急救具体实施步骤、过程及各类常见伤害事故紧急处理方法,包括心肺复苏及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使用。2017年起,全市还组织开展中小学校园应急救护基本知识与技能宣传展示活动,已连续举办四届。

上海率先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图为高中生志愿者在敬老院为老人们服务。陆嘉辉摄

从幼儿园到大中小学分段普及紧急救护课程,将其列为高中军训的必备项目,意味着一大批学生都将有能力成为“盛晓涵”。这是一个时代、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的福音。

“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王平将对学生的救护知识技能培训,提升到教育改革和未来取向的高度来看待。他指出,上海着手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全面深化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着眼探索德智体美劳全要素的过程性评价办法,不再单纯以考分排名评老师、以考试成绩评学生、以升学率评学校,扭转了教育功利化倾向。

“一流城市孕育一流教育,一流教育成就一流城市。”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这样说。

一流教育与一流城市,必不是精致利己主义的培养皿,而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温暖、光明的所在。

上一篇:山东中小学56人以上“大班额”实现动态“清零”
下一篇:56岁的朱军被告骚扰女学生,这个有名有势的人,嘴脸是什么样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