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关秘籍”来了!5位学长学姐分享MBA备考经验
听“学长学姐”分享备考经验
SOMer谈
听说你对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Desautels管理学院联合培养的双学位硕士项目——全球制造与供应链管理(GMSCM)硕士项目,心仪已久,但却因迟迟过不了MBA全国联考与面试关卡而止步不前?
如果是这样,那么今天这份由5位浙大管院MBA学长学姐们带来的“备考经验”,你可得好好收藏学习一下了!
图片来源:Pexels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级GMSCM新生平均有11.04年的工作经验,且65%为合资或外企的中高层管理者。
而下面这5位学长学姐都是平均工龄长达15年的制造供应链行业“老兵”,一起来看看他们在备考过程中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备考秘诀。
分享者:陆美娟
陆美娟
2019级全球制造与供应链管理MBA学生
苏州力奇研发有限公司 OEM采购经理
工作时长:12年
米兰昆德拉说:“生活,在别处”。 我想告诉你:“梦想在浙里”
——陆美娟
如果说身体和灵魂至少要有一个在路上,我会选择灵魂,备考浙大GMSCM的经历对我而言就是一段有趣而珍贵的灵魂之旅吧。
毕业至今,我一直在制造业从事供应链相关工作。随着传统制造业人口红利的逐渐消退,区块链、AI、5G等新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一日千里”。我常常会陷入沉思,传统制造业将如何把握好科技发展带来的新动力?个人、公司甚至整个行业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浙大人”最自豪的称号
老校长竺可桢的新生两问太过于深刻,不敢缪答。于我而言,选择浙大的理由就是这么简单,“在浙里,我能和历史上众多灿若星辰的名字一起,共享浙大人的称号“。
找寻到“量身定做”的项目
GMSCM这个项目专业性相对较强,授课老师都来自浙大和麦大的顶尖教授。翻看宣传册上的课程设置,便让我心动不已。
例如:供应链管理模块的数据决策与模型,制造模块的计算机集成制造,行业模块的制造行业阶段……感觉这个项目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
关于我的备考之路:收获的幸福
随着年纪的增大,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除了工作,还要兼顾家庭。要把平时休息,娱乐的时间用来备考,对自己脑力和体力都是挑战。
为了难得一遇的GMSCM项目,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一定要全力以赴,时间宝贵,不留遗憾。庆幸的是,自己备考过程的付出,带来了收获成功的幸福感,而且两者绝对是正相关的。
关于面试与雅思:走好到“浙”里的最后一公里
浙大的面试和麦大的电面,我认真的准备着所有要提交的文件资料,面试过程还是有些忐忑,要相信自己,也相信面试老师专业和负责的判断。
雅思考试准备时间有限,考试题型非常灵活,对于能力的考查很全面,建议学弟学妹们尽量提前准备,提前通过考试,不然这到浙大的最后一公里路可不好走哦。
米兰昆德拉说:“生活,在别处”。我想告诉你:“梦想在浙里”。
分享者:吴罡
吴罡
2019级全球制造与供应链管理MBA学生
杭州工美(香港)国际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工作年限:14年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多长,而在于有多少个能够铭记的瞬间。我相信,自己作出的改变,一定能被铭记。
——吴罡
35岁的中年危机源于一成不变
过了三十五岁,中年危机自然而然就来了,而最大的危机就在于生活一成不变,选择的机会越来越少。2005年大学毕业之后从事国际贸易工作,在一家公司一呆就是将近15年。我一直认为,人生总是需要有突破的,于是考MBA读研究生就成了我2018年选择改变的方向。
MBA考试和高考相比,其实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比的更多是决心和耐力。考研的动机越明确,就越有动力复习,也就越有机会考上。2018年对于我来说,是非常忙碌的一年。公司2018年设厂缅甸,设厂初期,我每个月至少飞两次缅甸;剩下的一半时间,还要去国外参展和拜访客户。所以整个2018年的状态是不在机场,就是在去机场的路上。但比忙碌更可怕的是,习惯的改变。放下书本十几年后,很难再静下心来读书。
自知定力不如人,所以复习计划就显得尤为重要。计划的设定要求不能太高,但必须严格执行,先松后紧。我的复习计划是6月开始,但是整个6月,我的复习内容就是调整状态,哪怕睡前关掉手机,拿着书发呆两小时,也算完成任务。当状态回来后,复习也就是按部就班了。其实不论是数学、逻辑、写作,还是英语,一本辅导材料就足够了。
但是复习也应该根据自身情况有侧重点,作为文科生的我,把重点放在了数学和逻辑,看完了整本书。写作和英文,我基本就在出差的路上完成,看看写作范文和背背英文单词。关于备考最后还有一点重中之重,那就是真题加时间模拟,主要目的在于熟悉题型,做好答题速度和答题心理的测试。综合考试大多数的人都会感到时间紧张,懂得放弃非常重要。
要坚信努力终有回报
生活中有很多值得开心的事情,努力终有回报便是其中的一种。当我被浙大管院中文MBA项目预录取,同时又满足申请GMSCM项目条件的时候,那真是一种幸福的选择。
我躺在床上想了一夜,便决定从中文项目转到GMSCM国际项目。从感性的角度,GMSCM全英文教学,不同文化背景的教授,可以培养更好的国际视野;而且,可以选择海外交换三个月,也算换了一种方式圆了出国深造的梦;从理性的角度,GMSCM全球制造与供应链管理,完全和我当下的工作契合,能够提供更好的知识结构,更具专业性;而且,花了同样的钱,有机会拿到浙江大学和麦吉尔大学的双硕士学位,投资回报率更高。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多长,而在于有多少个能够铭记的瞬间。我相信,自己作出的改变,一定能被铭记。加油吧,同学们!我在浙里等你,在GMSCM项目等你!
分享者:吕瑜
吕瑜
2019级全球制造与供应链管理MBA学生
浙江中大集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进出口业务部门经理
工作年限:24年
当职业倦怠来袭,读书就是最好的选择
在中大工作了2-3年的时候,就有过迷茫;每天都是做不完的工作,每年的业绩也做得算好,就是感到倦怠和疑惑,考虑应该系统整体学习。那时正在职业的上升期,升职之后,工作异常繁忙,连生病休息都是奢侈,只能先选择工作;后来有了家庭和孩子,生活的重心变成兼顾,工作之余的时间大多用在陪伴和养育孩子,只能再次把自己的小需求放在一边。
陪着孩子经历完美国大学本科申请的酸甜苦辣,陪着TA经历了入校适应的九月的某天,看到朋友圈的推送,预告浙大考研项目的2018年度最后一次讲座,我觉得自己人生阶段性任务暂告一段落,应该可以做点自己想做的事,于是,我就来了。
其他片GMSCM项目你值得拥有
1. 浙江大学和麦吉尔大学都是全球顶尖的综合性院校,师资强大;
2. 时间宝贵,机会难得,选择挑战性大的项目更有意义;
3. 地理位置合适,集中式学习,对工作生活影响的可能小一些。
备考的点点滴滴
笔试备考2个月
GMSCM项目要求申请者必须参加12月份的全国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笔试)并提供有竞争力的成绩,必须通过浙大和麦吉尔大学的英文面试,还有托福或者雅思的成绩要求。
确定申请这个项目的时候已经是2018年的10月份了,没有太多选择,我决定先笔试再面试,先参加笔试再参加外语水平考试,一是觉得自己毕业20多年了没有系统学习过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能坐得住,笔试复习可以测试一下;二是因为决定报考当天,2018年最后一次的英文面试申请即将过期,觉得不必慌乱行事。
相对而言,备考笔试是整个过程中比较辛苦的一环。而且,据说如果没有面试优秀托底,笔试成绩需要比录取分数线高20%左右才有竞争力。同时备考笔试也是一次自我检验,检查自己是否还能沉下心来枯坐学习。
数学篇——高考后到现在没有参加过数学考试,重新拿到数学历年真题时,发现除了勾股定理,大部分的公式都忘记了。通过查找公式完成第一份数学样题,对自己解题思路,解题速度,题型敏锐度,知识点强弱,计算准确度等有了大致了解,我把复习的重点放在记忆公式和熟悉题型上面:10月份系统复习,每天完成一定量习题,尽可能弄懂吃透;11月开始真题练习,查漏补缺。工作出差时也尽可能做上1-2道题。给自己的目标定位准确率80-85%,最后可能是基本达到了吧。
逻辑篇——和大多数人一样,没有系统学过逻辑,工作生活中一直被人评价逻辑性强,所以第一次做逻辑真题时大吃了一惊,首先是时间控制,在规定的时间里仅仅完成了60%的答题,最后延时将近1倍完成答卷后正确率只有60%。系统性学习已经来不及了,就去买了习题书来做,和数学一样,分析了解自己的强弱点,有针对性每天做几道习题。等到11月份开始做真题时,果然发现解题速度和正确率提高很多。给自己的目标定位准确率80-85%,最后可能也是基本达到了吧。
英语篇——大学里第一外语是法语,所以大学里专业课程和法语课比较多,英语课少的可怜,英语考试也很少参加。高中毕业的英语功底还算扎实,工作中有一些简单应用,看美剧有一些积累,分析完了,就先过单词,用“扇贝”先把考研词汇快速过完,再把雅思词汇过一遍,基本“粮食”有了。
研考英语四大题型——完型填空、阅读、翻译、写作。完型填空主要考单词和语法,分值不多;阅读理解都是客观题,占分最高,主要考察词汇量,语法,各项知识积累和逻辑分析,;翻译题是英译中,对中英双语都有考核,基本分易得,高分实难;写作有两篇,一篇是应用文写作,一篇是分析性文章写作,应用文小作文对应不同的写作目的,有格式要求,需要一些记忆。要提醒的是,要控制好时间,因为我在英语考试过程中,英译中和小作文多做了一些推敲,草稿修改了几遍才誊抄上卷,导致最后一篇大作文直接匆忙写就,导致最后英文成绩只有78分,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
写作——中文写作两篇,一篇是有效性论证分析,一篇类似于高考的语文大作文,有效性论证分析需要会分析,按照一定的格式来写,相对比较好写;大作文完全需要功底,短短的两个月,每天做了数学逻辑,就不可能有时间练习大作文;所以最后真考和我模考一样,大作文都放弃。
通过备考和真考,能送上的经验教训就是早一点准备,按照自己的强弱项来分配答题时间,有选择有放弃。
面试分享
我是笔试成绩和雅思成绩出来以后参加面试的。我的面试策略非常简单,实事求是。面试官是按照你提交审核的材料来认识你,并且设计问题让你回答。如果所有的材料内容都是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回答起来就会非常流畅。把自己的真实想法、真实感受,用简简单单的语言真诚地表述出来,和面试官们一起面对面探讨沟通,就是最好的方法。
祝各位都能心想事成!
分享者:宋健
宋健
2019级全球制造与供应链管理MBA学生
执御Jollychic 供应链开发总监
10年“跨境电商”与供应链的千丝万缕
工作年限:12年
In the end, it’s not the years in your life that count. It’s the life in your years.
——宋健
加入亚马逊,新工作遭遇新瓶颈
2017年初工作转型,离开了传统的外资工业品行业加入亚马逊,以前总在前端跑市场,找需求,签订单,其实对后端的供应链没有特别深刻的认识,但从事跨境电商之后,突然发现供应链的确是卖家成功的制胜法宝!
一、从产品层面,工厂通过亚马逊做B2C和B2B生意会有很多直观的市场数据,结合自身供应链能力开发新品是重要一环;二、从物流层面,为了提升时效和买家体验,在没有任何订单的情况下产品必须提前备货到亚马逊的FBA海外仓,工厂-头程-清关-入海外仓-尾程-签收,整个交付流程对厂家的供应链把控能力要求尤为严格。于是,自然而然就果断报考浙大GMSCM项目,既有浙大管院的工商管理,又有麦吉尔的供应链管理,一举两得!
备考之艰辛
个人总结:如笔试能力不突出的同学强烈建议提前批面试突围。
面试部分:GMSCM全程20-30分钟英文,作为一个面试老司机,有些经验跟大家分享:首先英文是一项基本指标,因为项目全英文授课。其次,谈谈面试的方法论:1,听清楚面试官的问题,结合自己的行业做回答,不要为了迎合问题做非专业分析,因为问题不是单一而是连续的;2,善于举例,用数字来证明自己的论点和成绩会更为直观;3,不同于工作面试,在有限的时间里不用太过详细赘述某一观点,求全而不求精。
笔试部分:其实坦白来说,我一直不是一个擅长考试的学生,那同为非学霸体质的你该如何准备呢?(前提:面试一定要准备充分,争取拿优秀)
首先,多做真题,一是了解历年考试的方向和难易,二是可以模拟考试环境,提前适应;其次,做题过程中要勤于总结,做错的题要了解背后的逻辑和原因,题干千变万化,但题型是固定的,切记;最后,学会答题权重分层,比方说逻辑题占比多、分数大、耗时短,其实就可以重点突击,一般来说数学题较难,计算耗时长,所以我的经验都是放最后突击!懂得放手也是一种策略!
雅思部分:我个人觉得有迹可循,不然外面的培训机构也不会如此之多。很多人可能自认为英文很好,但第一次考雅思都会觉得懵,因为从题目的本身难度来说的确不难,但最后的得分却不一定高,口语和笔试皆如此。所以多做雅思真题很重要,特别重要,要提前适应那种答题风格,倒不是“套路”,但绝对有方向,最后跟老外口语答题时尽可能顺着问题走,时间有限,答对即得分,不需要过多解释自己的论点!
总结语:
In the end,it’s not the years in your life that count. It’s the life in your years.
希望与各位相聚紫金港,“浙”里扬帆,求是同行!
分享者:王强
王强
2019级全球制造与供应链管理MBA学生
制造与供应链管理老兵,
曾就职于宝洁、玛氏、好时、乐高等著名外企
工作年限:11年
同学们放一放眼前有形有用之事,用两年多的时间在浙大学一学这无形无用的大道之学,提升认知和境界,未来的路才能走得更高更远。
——王强
不要用“人生也就这样了”的态度看待自我
2018年,我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报考浙江大学全球制造与供应链管理MBA。有朋友问:“你10年前就是研究生了,开始工作就是外企管培生,为什么还要报考MBA呢?”
我想,既不是为了文凭,也不是为了学习一般的管理理论。浙大吸引我的,是一种开阔的人生态度,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浙江大学校歌》唱到“惟学无际,际于天地”,学问之广阔,唯有天地之大,才可为其边际。在三十多岁的年纪,能够不被既往的职业路径锁死,不用“人生也就这样了”的态度看待自我,追求新的可能和更高更远的梦想,既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幸运。
当然,很多人报考MBA,都有现实的考虑,希望从中获得学历、资历、人脉和名校的背书,来为自己未来的人生助力,这些都无可厚非,也不难实现。
GMSCM项目会让你收获超过预期
但对于报考全球制造与供应链管理专业的同学们来说,你的收获将远超这一切:
如果你是制造和供应链领域的老兵,浙大精准的专业定位,正是为你量身订制;而平均工作经验十年以上的同学们,每个人都是一座宝藏,将与你一起“核聚变”;全英语教学,一半课程由麦大师资授课,不用出国也能“留学”;浙麦双学位,终身双校友会平台的加持,在国内优秀到没朋友。
除了以上实实在在的收获,正如开学典礼上魏江院长讲到的“大学之学,乃是’无用’之学”。人生的问题,答案往往无法在现有的格局和认知水平上解决。这种时候,同学们放一放眼前有形有用之事,用两年多的时间在浙大学一学这无形无用的大道之学,提升认知和境界,未来的路才能走得更高更远。
连过三关,坚持到底不留遗憾
接下来,分享一下我的备考经验:
第一关:提前面试
我参加了8月25日杭州场下午的面试,成绩优秀。为了以防万一,我提前一天就到了杭州,住在学校附近。结果面试当天赶上暴雨天气,前面的同学因此迟到,排在第三个面试的我被提前到了第一个面试,坏天气正好帮了我一把。
全球制造与供应链管理专业的面试是多名老师对一个同学的个人面试,全程英语面试,时间大概二十分钟。除了问到以往的工作经历,还会问到报考的目的,未来的规划,为什么选择浙大和这个专业等等。如果来得及,建议大家先参加提前面试。既可以给自己增加录取的可能,又可以提前熟悉和了解学校,免得盲目报考留下遗憾。
第二关:雅思
由于是和麦大合办的全英语项目,这个专业要求考生最迟在次年3月前,提供有效期内的6分以上雅思成绩单。了解海外留学的同学们都知道,如果是直接考取麦大等国际名校的研究生,雅思成绩一般都会要求6.5分甚至7分以上。雅思6分的要求,已经很照顾在职考试的考生们了。
顺便提一句,国内其他高校和国外高校合办的全球项目,很多都是只有国外高校的结业证,没有硕士学位的。从这点上讲,浙大和麦大合办的这个专业,才是真正不折不扣硬核全球项目。
虽然雅思成绩提交的时间不是非常紧迫,但是建议大家还是尽早考试,这样如果一次不过还来得及重新考。我在十一长假时,刷了七天的剑桥雅思真题,然后参加了10月13日在杭州的雅思考试,成绩7分。
第三关:管理类联考
2018年是全国考研人数破纪录的一年,达到了295万人,国家线从165分提高到了170分。可以预见,2019年全国考研人数和国家线,很可能会再创新高。
由于是保研,高考之后,我已经17年没有参加过重大的考试了,而管理类联考要和各个年龄段的考生同场考试,说实话心里并不是很有把握的。好在联考的科目只有英语和综合两科。英语因为刚考过雅思,就没有花太多精力备考。但是和雅思相比,联考英语还是有特别之处的,比如英译汉,完形填空,雅思里并没有这样的题型。但是和雅思作文忌讳用模板不同,联考作文可以适度准备些模板,相对容易些。
另一科综合,可以分别复习数学,逻辑和写作。我是十月中旬开始开始备考的,时间只有不到70天。按照工作日3小时,周末10-15小时计算,我只有200多个小时的复习时间。为了让复习更有效率,同时有一个外部的参考,我选择了某培训机构的网络课程,并且直接跳过了基础课,从系统科开始复习。
当时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每天上下班要往返嘉兴和嘉善,单程需要一个多小时。这样到家后的复习时间就非常有限了。为了不浪费时间,我逼着自己练就了一项“特异功能”:耳朵上课。上下班途中,我用培训机构开发的手机APP,以1.5-2倍速听完了英语和写作。到了冲刺阶段,由于熟悉了基本题目,连逻辑和数学这样的课程,也可以用耳朵听课了。
考场实战篇
管理类联考考得就是管理。比如综合这门考试,三个小时的时间肯定是不够的。根据自身的情况,我选择了保数学和作文,牺牲逻辑的策略。先用四十五分钟答完了数学,得分57分。然后直接转到写作,由于我写字慢,先写作文保证了我不会因为写不完失分太多。最后留给逻辑的时间,刚好是一小时。逻辑是我最薄弱的科目,对我来说,花两倍的时间准确率不会明显提高。事实证明,这样的考场策略兼顾了自身强弱项分配时间,还是比较成功的。
虽然复习时间很仓促,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我还是取得了联考总分219的成绩。对于在职备考的考生们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在工作和生活琐事的干扰下,很容易放弃。但回过头来看,只要坚持下来的同学,大多最后都取得了不错的结果。也祝福大家在今年的考试中顺利过关,金榜题名!
关于全球制造与供应链管理硕士项目
信息来源:“浙大MBA”公众号
原文编辑:佟庆
今日编辑:段婷
欢迎关注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官方微信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
- 信用信息赋能,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今天距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还有10天!
- 北京自学考试和成教有什么不同?
- 道县:开展2023年基础教育业务工作培训
- 融入智能技术 赋能创新人才培养
- 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脊柱侧弯?一个方法教你判断!
- 让长三角市民共享,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市面越做越大
- 华容县实验小学:最美莫过夕阳红 最浓不过敬老情
- 原创恭喜!王楚钦代替樊振东世界排名来到第一位,双方积分差仅有15分
- 自考会计专业有哪些课程?
- 播出预告丨上海市天山初级中学:不一样的学习评价
- 杭州亚残运会火炬传递圆满成功 “桂冠”画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 自考学士学位英语什么时候报名
- 日本学校要求的托福分数
- 证明差“老师”能教出好“学生”?江苏博士最新研究成果,引发国际关注!
- 让共同发展繁荣之路越走越宽广
- 原创拒绝恩比德!尼克斯目标清晰!锡伯杜点名要他,三分王成球队答案
- 喜庆乔迁五周年,共度九九重阳节
- 蚂蚁庄园今日答案最新:味精加热太久真的会致癌吗
- 2024年辽宁省普通高考报名即将开始
- 粤港澳大湾区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将于10月23
- 难忘那次5天5夜的长途机动,还有那个同车的义务兵驾驶员
- “周五课堂”来了新老师
- 在学生中走俏的萝卜刀引发争议,消保委提醒:警惕其暴力暗示
- 校园圈丨让学生走出家门做历史作业,结果出人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