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教案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1-20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什么观点,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3、掌握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请同学们想一想,关于马的文章有哪些?

  关于成的成语有哪些?(马到成功,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关于马的故事有哪些?

  二、初读课文。大体感知这篇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步,老师投影展示这篇课文,不会读的字先跳过去,大致读一遍,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篇课文大致写的是什么?如果有不会读的字,请学生说出来。老师顺手在黑板上写出来(4个字)。

  祇 槽枥 骈

  让学生把生字读熟,读准 ,同座位两个同学互相检查,再读课文,自由读,不齐读,放开声音读。读完后,老师再进一步强调这4个生字电影蜜蜂

  第二步,试读白文。无标点符号,培养学生的语感。怎么断句?先把句中停顿的地方读好。

  第三步,学生看着投影,把课文抄下来,抄的要求:一个相对完整的信息单位连起来抄,按句子抄,一句一句抄,一边抄,一边加标点,标点不要求全部准确,全是句号也可以。同时分段落,第二段从哪里开始,第三段从哪里开始。抄完后请一个同学起来读,同学们听他断句和分段的情况,老师掌握一下学生断句的正确与否。

  第四步,在学生读的基本准确后,让学生读竖排版没标点的,请三个学生读,谁愿意给我们读一下?在学生读的时候,其他同学看他读的是否准确,然后评价。

  请同学们看着投影上的课文,把不理解的句子划下来,然后把教材打开,借助教材注解,把不懂得弄明白。看注解还不懂的地方,把书合上,看投影,把里面重点的词语找出来,老师指导学生,把重点词语意思讲出来。

  第五步,翻译课文,同座位两个同学合作,翻译后分别写到本子上;也可以自己先写,然后再和同学交流。

  三、精读课文

  先自己思考,然后四人小组交流,再选3个同学在全班交流。

  1、说说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什么观点,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借千里马表达自己希望得到重用,以展才志。)

  2、这篇短文仅100余字,多次提到“千里马”,却不显得啰嗦。作者提到“千里马”的方式有哪几种?各具有怎样的效果?(作者提到“千里马”的方式有四种:1、先有伯乐,才能发现千里马;2、有的千里马不被发现;3、千里马吃一次有时能尽粟一石。4、千里马虽能行千里,但是如果吃不饱,就没有力气行千里。)

  3、阅读下面的短文,结合课文,写一段文字,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不少于300字。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资治通鉴·唐纪八》

  让学生写一段文字,老师要和学生一起写,才能保持对写作的感觉,同时给学生做出表率。

  唐太宗令封德彝举荐贤才,很长时间没有选荐一个人,太宗质问其原因,答道:“不是我不尽心竭力,而是现在没有奇才!”。人才肯定有,古时候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君主,靠的就是那个时代的人才。封德彝没有发现奇才,就是因为不善于发现人才。要有慧眼识英才的本事,才能发现人才,否则,就有可能埋没人才。不让人才被埋没,就要让人的才能得到发挥。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注意观察人的做事方法、做事能力,要给人发挥才智的机会,给他们展示才能的舞台,要从细小之处发现人的才能,在具体的工作中,发现人的才能,。发现了人才,还要加以培养,在工作上给以关心,在生活上给以关心。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发挥人的长处。术业有专攻,不能求全责备,不能要求过高。

  四、作业:背诵全文。

  举报/反馈

上一篇:80%大学生赞同阅读经典经典阅读"必修课"如何上?
下一篇:2023秋季美国研究生入学申请时间表!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