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打造“课程育人”先锋队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1-23
手机版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教工化学第一党支部以培育创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为契机,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带领支部全体党员、教师积极培育打造“课程育人”先锋队,不断探索、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培养知农爱农的农药绿色发展拔尖创新人才,努力书写教书育人的奋进新篇。

  主要做法

  (一)强化理论武装,增强课程育人思想自觉

  支部依托“三会一课”、“双周三”集中政治理论学习、“明理讲堂”、主题党日等平台,组织党员、教师深入学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汇编成册发放给党员、教师,作为日常学习的工具书、案头书,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的重要论述,更加深刻领会“三全育人”理念,把握做好课程思政建设的工作要求,激发党员、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提高思想认识,不断增强做好课程育人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党支部开展“学党史·悟思政”学习研讨活动

  (二)挖掘“思政元素”,实现课程育人全课覆盖

  打造“化育英才”支部学习平台,邀请学科泰斗、93岁高龄的陈万义教授讲述建立全国第一个农药学专业的学科历史和世界农药行业发展趋势,深挖学科育人资源。同时,立足农药学、化学类课程教学实际,组织教师将32门课程教学大纲转化为“育人大纲”,充分挖掘每门课程的思政元素,将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意识和绿色发展、乡村振兴、“三农”情怀等有机融入课程设计和教学全过程,将专业课程的知识点、理学思维的要素与思政教育的元素一一对应,运用传统讲解、实验演示、互动游戏、视频播放、3D打印、案例讨论等多元教学手段,使知识点、思政元素、教学手段“三位一体”有机结合,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贯通,增强学生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感责任感,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农药学学科泰斗陈万义教授做“化育英才”辅导报告

  (三)名师示范引领,提升课程育人质量效果

  支部注重发挥名师示范引领效应,国家教学名师周志强教授开设全校核心通识课《自然科学与素养》,从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经典事例、最新进展的角度,与学生探讨理想、诚实、自信、独立、坚持等问题,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理想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课程自开设起就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成为全校课程思政的典范,课程教学团队入选2020年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由周志强教授领衔,支部多位学科骨干教师党员参与建设“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名师传帮带作用,积极邀请多名院士和国家教学名师,就课程思政、学科及专业建设、研究生培养开展立德树人专题研讨会、课程设计、示范性教学等活动,赴河北滦平开展教育扶贫合作交流,在提升支部党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水平的同时,提高课程思政育人质量和效果。

  (四)打造精品项目,培育课程育人“最美课堂”

  支部实施“双融合、双促进”课程思政建设行动计划,进一步提升教师党员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党支部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支部带领所在学科系的全体教师共学共研课程思政基本功,邀请国家教学名师彩万志教授以“专业课堂巧设计,春风化雨育英才”为题做课程思政建设理论与业务培训,集中梳理有特色、有风格的课程思政案例,辐射带动支部教师党员做好课程思政,潘灿平教授的《思政理念下<农用化学品管理与风险分析>的改革与实践》课程入选校级研究生思政课程建设精品项目,刘东晖教授的《“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农产品安全及实验课程发挥思政教育功能的探索与实践》入选校级教改项目。

  主要成效

  以培养知农爱农的农药绿色发展新型人才为使命担当,党支部结合专业特点经常性组织开展课程思政业务培训与集中研讨,党员发挥带头作用,主动申报课程思政教改项目、带头研究打造精品课程,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营造了齐心努力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氛围。1门课程获评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1门课程教学团队入选2020年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支部多位名师领衔或参与的课程育人成果获得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2门课程入选课程思政类校级教改项目;培育出校级“立德树人好老师”4人,先进事迹被广泛报道。

  党支部通过抓实抓强“课程育人”,党员、教师“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意识显著增强,形成了“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生动局面,促进了支部党建与人才培养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推动党建与业务“双融合、双促进”,培育打造了一支心怀“国之大者”的育人先锋队,形成了具有理学特色、支部特点的育人品牌。

  经验启示

  一是注重加强政治理论武装,不断筑牢教师思想根基。支部始终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引领支部党员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心怀“国之大者”,坚持“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高质量教师队伍。

  二是注重搭建师生交流平台,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质量。支部在学院党委的指导下,打造了“化育英才”学习平台,邀请学科知名专家学者讲授农药学科发展史系列辅导报告,深挖学科育人故事和红色资源,立足农药学、化学类课程教学实际,把四史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建设中,将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意识和绿色发展、乡村振兴、“三农”情怀等有机融入课程设计和教学全过程;实施“双融合、双促进”课程思政建设行动计划,带动支部教师党员积极申报课程立项,提升教师党员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意识和能力。

  三是注重发挥名师示范引领,打造课程思政育人标杆。支部多名学科骨干教师党员积极参与“名师工作室”建设,充分发挥名师传帮带作用,邀请校内外院士和国家教学名师团队,就课程思政、学科及专业建设、研究生培养开展立德树人专题研讨会、示范性教学等活动,提高课程思政育人质量和效果,并辐射带动河北滦平教育扶贫工作,在提升支部党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水平的同时,团结带领师生不断践行立德树人、强农兴农的使命担当。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2023年1月11日

  责任编辑:刘铮

上一篇:专科护士和职高卫校有什么区别?
下一篇:【赛事采风】福建省第十七届运动会群众比赛暨2022年福建省全民健身运动会门球总决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