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研究生考试将如期举行,或将出现大规模借考,考生不动试卷动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1-24
手机版

  受疫情影响,很多高校已经提前放寒假了,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已经宣布延期举行,而2023研究生考试能否顺利举行,便成了考生和家长都很关注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让很多应届生把希望寄托在考研上面。通过提高学历水平,来增加就业机会。2022年考研人数就达到了457万,今年的确切人数还没公布,从各所高校公布的数据来看,人数至少会增加20%以上。

  

  自从国考宣布延期以后,考研党们也在呼吁延期考研。只不过考研兹事体大,一旦延期,就会影响研一新生正常开学,高校教师的工作也会受到影响,更会耽误学生的学业。

  

  根据目前的防疫政策,很多考生无法回到报考点正常参加考试。家长也不想因为考研,而让学生面临健康风险。可是考试时间日益临近,身在外地的考研党们也不知道如何是好,难道复习了这么久,连上考场的机会都没有了?

  相关部门也公布应对措施,身在外地的考生,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提交“借考申请”更改考试地点。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兼顾,优化考生服务。尽最大努力实现应考尽考、平安考研的目标。

  

  如今考生跨省或跨市赶考,虽然不用再受隔离限制,也不用做核酸了,但是依旧面临较大的健康风险。若考生在中途身体不适,也会影响自己和其他同学的考试成绩。

  若能通过借考实现让学生就近考试,既可以为学生减轻赶考成本,又能减低考试风险,不会让考研党留下遗憾。尽管申请时间只有48小时,申请借考的人数却十分可观,今年或将成为史上规模最大的借考现象。

  

  研究生考试中出现“借考”不是新鲜事了,去年就曾有过先例。浙江和陕西在2022年研究生考试中提前探索了借考模式,为近千名考生提供在居住地就近考试的机会。

  

  研究生考试借考难度很大,对试卷的调动提出了很高要求。考生报考的专业院校不同,参与的考试科目和试卷也不同。尤其是专业课考试,很多是高校自主命题,要求借考工作必须精细化。

  今年山东、河南、甘肃等省份也加入到借考的行列中,不同地区的教育政策不同,目前并不是所有省份都满足借考的条件。毕竟考生不动,让试卷动起来的工作量和难度很大。

  

  对于考生而言,只是换了一个地方考试,但是对于考点来说,可能已经收到自命题试卷。考生提出的借考申请通过后,原考点需要把试卷寄送到新考点。若是通过邮政部门运输,必然费时费力,尤其是借考人数庞大的时候,就需要考试院发挥统筹作用。

  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出于对试卷保密的考虑,具体实施细则暂不公布。凡是借考审批通过的考生都可以放心备考,今年的考点数量可能会翻倍,高校和教育部门会采用双向复核的方式,确保试卷调动准确无误。

  

  根据去年浙江省的借考数据计算,15.8万考生中,有400名考生借考,为此增加6个考点,400个特殊考场。根据该比例推算,今年参与借考的省份增加,借考规模可能会达到百万级。好在有去年的经验积累,今年各个考场都增加了工作人员的数量。

  

  这种新的考试模式,也会为研究生招生考试提供新思路,为考生提供跟多的便利,也算是因祸得福。要知道在考研线上复试模式推出以前,考研党需要亲赴异地面试。在路费和住宿费上开销甚大,不是每个家长都有时间全程陪同,学生的安全问题也有很大隐患。

  有的学生可能需要跑好几个城市,参加多轮面试,无疑也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若路上耽搁,可能还会延误面试时间。如今学生根本不用出门,在家里通过网络就能参与面试,大大提高安全性和招生效率。对于三无家庭的学生而言,也不用被高昂的考研成本而劝退。

  

  如今借考制度能让跟多考生受益,即使疫情结束后。那些在外地实习的学生,也无需再为了考试而特意返回学校。在最后备考阶段,学生还需要调整心态,做好安全防护,争取以最好的状态走进考场。预祝各位考生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今日话题:大家觉得借考制度应该大范围推广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教育讲学人#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为党育人,为国育才|2022年上音“音乐+思政”建设成果与经验回顾
下一篇:中法上海共议碳中和 探索低碳发展之路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