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总】有关后浇带的相关规范条文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1-24
手机版

  小编按:后浇带经常在施工中碰到,经常有同行为了赶工期或者施工方便,擅自移动后浇带,或者为了顶板通车,提前封闭后浇带。那么,到底能不能这样做?请看下文:

  

  【一】 JGJ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P140

  12.2.3 条规定:

  高层建筑地下室不宜设置变形缝。当地下室长度超过伸缩缝最大间距时,可考虑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降低水泥用量;也可每隔 30~40m 设置道贯通顶板、底部(板)及墙板的施工后浇带(缝)。后浇带可设置在柱距 三等分的中间范围内以及剪力墙附近,其方向宜与梁正交,沿竖向应在结构同跨内;底板及外墙的后浇带宜增设附加防水层;后浇带封闭时间宜滞后45d以上,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提高一级,并宜采用无收缩混凝土,低温入模。

  【二】JGJ6-2011《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

  P38

  7.4.2 条规定:

  当筏形与箱型基础的长度超过 40m 时,宜设置沉降缝和温度收缩缝。当不设置永久性的沉降缝和温度伸缩缝时,应采取设置沉降后浇带、温度后浇带、诱导缝或用微膨胀混凝土、纤维混凝土浇筑基础等措施。

  7.4.3条规定,后浇带的宽度不宜小于800mm,在后浇带处,钢筋应贯通。后浇带两侧应采用钢筋支架和钢丝网隔断,保持带内的清洁,防止钢筋锈蚀或被压断、踩弯。并保证后浇带两侧混凝土的浇筑治疗。

  7.4.4 7.4.5 7.4.6 7.4.7 .7.4.8 7.4.9是关于后浇带施工规定,需要的话可自行翻阅。

  

  【三】 GB50010-2010(2015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P102

  8.1.3 条规定:

  如有充分依据,对下列情况本规范表8.1.1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

  1 采取减小混凝土收缩或温度变化的措施;

  2 采用专门的预加应力或增配构造钢筋的措施;

  3 采用低收缩混凝土材料,采用跳仓浇筑、后浇带、控制缝等施工方法,并加强施工养护。

  当伸缩缝间距增大较多时,尚应考虑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

  8.1.4条规定当设置伸缩缝时,框架、排架结构的双柱基础可不断开。

  【四】 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P83

  8.4.20 条规定:

  带裙房的高层建筑筏形基础应符合下列要求: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用于控制沉降差的后浇带,当沉降实测值和计算确定的后期沉降差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当高层建筑基础面积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要求时,后浇带宜设在与高层建筑相邻裙房的第一跨内。当需要满足高层建筑地基承载力、降低高层建筑沉降量、减少高层建筑与裙房间的沉降差二增大高层建筑基础面积时,后浇带可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二跨内,此时应满足以下条件:

  1)地基土质较均匀;

  2)裙房结构刚度较好且基础以上的地下室和裙房结构层数不少于两层;

  3)后浇带一侧与主楼连接的裙房基础底板厚度与高层建筑的基础底板厚度相同(图8.4.20b)图略。

  

  

  【五】 GB50108-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P46

  5.2.1 条规定:

  后浇带应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间距宜为 30~60m,宽度宜为700~1000mm。

  5.2.2 条规定:

  后浇带可做成平直缝,结构主筋不宜在缝中断开,如必须断开,则主筋搭接长度应大于 45 倍主筋直径,并应按设计要求加设附加钢筋。

  5.2.4 条对后浇带的施工规定如下: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 42d 后再施工,但高层建筑的后浇带应在结构顶板浇筑混凝土 14d 后进行;后浇带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 28d。

  

  

  

  

  【六】其他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混凝土结构2009年版规定:3.2.5现浇单向板或双向板,当跨中设置后浇带时,相邻两边支座的负钢筋应考虑后浇带浇灌混凝土前的悬臂作用而予以适当加强。也可在施工时增加临时支撑。

  中国院2018统一技术措施:

  

  

  以上规范电子版及后浇带相关文献,可扫码进入知识星球下载(收费内容,慎重):

上一篇:专科生该如何准备考研
下一篇:一文道清语音转文字市场(Audio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