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成绩,应该果断通过指标到校升高中?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1-25
手机版

  原标题:什么样的成绩,应该果断通过指标到校升高中?

  6月2日,成都市教育局正式发布了全市普通高中学校招生计划。

  而随着招生计划的公布,也意味着2022年中考也就真正进入“读天”倒计时了,真正的战斗已经吹响冲锋号。

  但对于部分初三学生来说,可能中考带来的紧迫感相对就要小得多,因为这部分学生,将通过“指标到校”政策实现初升高直升。换句话说,假如想上同一所高中,通过了指标到校政策的同学,只需要达到基准线要求即可,而是不是绝对拼分数,自然压力没那么大。

  这也正是我们反复提醒家长要高度重视指标到校的重要原因!因为这是实打实的分数优惠。

  但也有一部分家长对指标到校有些纠结。这部分家长的情况普遍有个共同点:孩子成绩中等偏上甚至非常偏上,冲一冲,也许能冲进四七九,但如果走指标到校,可能拿到的只是区级指标到校名额甚至校级指标到校名额。

  那么,什么样的成绩,应该果断通过指标到校升学?哪些情况又可以考虑去冲一冲?今天,我们就和大家聊聊这个很实在的话题。

  1、什么是指标到校?

  按照官宣文件解释,指标到校就是为了均衡教育,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辅助薄弱学校,由教育部门将省级及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统招计划按比例均衡分配到相应初中学校的招生名额。

  如果再通俗一点,就是省级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拿出一定的招生计划,分配给各个初中,各初中通过综合评选,择优推荐学生入学。

  目前,成都指标到校有三种。

  一是市级指标。由成都的四七九中三校七区共同给出,“5+2”城区的各个公立初中都可以享受,只有非常少数的民办初中可以拿到,成都东部新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区、郫都区等二圈层城区,则以区为单位统一拿到四七九指标,再根据各区情况分配给区内各初中。

  一般来说,市级统分指标到校生计划=四七九三校七区50%的统招生计划-艺体指标-高层次人才子女指标。从今年的情况来看,今年四七九指标到校名额大幅增加,“5+2”区域市级统分指标总数为898名,较2021年增加198名,增幅达28%。也就是说,今年将有更多的学生享受到指标到校政策,升入四七九中的三校七区就读。

  成都市教育局官方公众号截图

  二是区级指标。由本区内的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给出招生计划,一般是统招计划的50%,主要面向区内公办初中,部分区内民办初中也可拿到。

  最后一种是校内指标,也叫本校直升。主要是民办高完中和市级示范高中及一般普通高中给本校的学生提供的直升指标。

  2、指标到校有什么好处?

  和中考相比,指标到校最大的好处,是这种方式就读优质高中的机会要大得多。

  如果参加校内指标或者区级指标,学生可以不用参加中考。就算是参加市级指标,学生成绩只需要达到“5+2”区域省级示范性普高填报志愿指导线,即重点线即可。

  比如,2021年七中林荫校区的中考录取分数线为统招642分,调招641分。而四七九三校七区中录取分数最低的石室北湖统招分数线也高达618。

  而如果拿到市级指标到校,仅需在中考考到当年重点线(2021年为556分),即可顺利入学。这个分差,最高达到了86分。

  这是从分数的角度来进行的计算。而如果从招生计划和竞争人数来看,这笔帐同样简单易算。

  以区级指标为例,一般来说,区级指标招生计划为统招计划的50%,分配到各个公办初中,少说也有几十个,而公办初中区级指标的竞争对象为本校学生,试想一下,和本校学生竞争几十个区级指标到校名额的机会大?还是和全区所有初中学生一起竞争剩下的另一半统招计划机会大?

  结论显而易见,肯定是前者。

  再加之今年市级指标的扩容,整体上来说,通过指标到校入学,肯定比中考要容易得多。

  3、什么成绩,应果断通过指标到校升学?

  这里说的指标到校,主要指的是区级指标到校,因为市级指标到校本身数量不多,分配到各个学校后就更少,能被市级指标到校录取的学生,成绩即使不是顶尖,也基本是第一梯队。所以。能拿到市级指标,毫不纠结,马上走。因为你能去考的顶尖学校,也就是这几所了。

  但对于是否参加区级指标到校而言,不同成绩的学生就值得斟酌了。

  因为如果本身成绩非常好的学生来说,他的升学路径肯定优先考虑市级指标到校,或者通过中考,去敲开四七九三校七区的大门;其次,如果是中等偏上成绩的学生,也可以通过中考,去搏一搏市内顶尖高中。所以,这类学生,只要初中三年水平稳定,一二三诊分数都透露出“很有希望”的信号,当然是可以冲一把的。

  但对于中等甚至中等偏下成绩,或者成绩不太稳定,考试心理素质不强的学生来说,争取拿到区级指标到校,是把升学风险降到最低的一个方式。甚至校级指标到校只要有机会,都应该好好考虑。

  为什么?

  从今年各区出台的区级指标到校政策来看,部分区(市)县已经改变了此前简单使用诊断性考试的分数作为推荐的唯一标准,取而代之的,是响应双减政策的号召,要求制定推荐方案的各初中学校,要全方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指标到校生推荐依据。

  也就是说,成绩只是其中考察的一个标准,同时,成绩也要综合考虑学生初中三年的学习成绩表现,除此之外,德育、体育、美育以及劳动教育方面的表现都是推荐的依据。

  因此,对中等成绩的学生来说,在成绩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应该多从其他方面发力,全力争取指标到校名额,获得区内重点高中的直升机会。

  当然,成绩不是唯一标准也并不意味着成绩不重要,在综合素质评价中,成绩依然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于中等成绩的学生来说,依旧要努力学习,提升成绩,在能够拿到区级指标到校的情况下,果断通过指标到校升学。

  最后一种情况是校内指标,因为校内指标通常只存在于民办高完中和市级示范高中及一般普通高中,对民办高完中来说,通过校内指标留住生源,是提升高中出口的重要方式,一般来说,民办高中也不会去申请区级指标到校。

  如果有怎么办?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综合决策,自己所在的民办高中和区内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哪个的办学实力更强,最后选择到底是走区内指标还是校内直升。比如顶尖的那几所民办,当然也没啥好多值得纠结的。

  至于市级示范高中及一般普通高中的校内指标到校,成绩中等偏下,但又想读普高的学生,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也建议积极考虑。毕竟,你在选学校,学校也在选你,如果摆在你面前的机会不是足够丰富,为什么不趋利避害,做一些稳妥的考量呢?

  记者丨陈兴隆

  责任编辑:

上一篇:2021年北京高职自主招生院校网上报名网址汇总
下一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先进计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