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自习课上我思绪翻飞,学霸们却能专注刷题?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1-25
手机版

  是不是常常有这样的疑惑:

  为什么自习课上我思绪翻飞,学霸们却能专注刷题?

  为什么我一天到晚昏昏欲睡,学霸们比我晚睡早读还能精神抖擞?

  为什么别人聊个游戏我都能high到不行,学霸们对很多诱惑却能无动于衷?

  冯唐说过“成功没有捷径,但需要一些好的习惯”,如果将学习行为进行分解、对比、研究并从中找到一些规律的话,好习惯与坏习惯被验证是成绩好坏的晴雨表。甚至说,习惯比聪明更重要!

  学习成绩怎么样?看这些习惯你有没有?

  1.尊重和欣赏老师

  适应老师才乐于接受老师传播的知识。环境有时不可选择,良好的心态让你更能适应学习的环境;

  2.自学预习

  自学是获取和掌握知识最重要手段,提前预习培养个人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力,听课即更有效率;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基本都有预习的习惯!

  3.专心听课

  课堂是抓住重点、难点、疑点的时候,积极思考和学习正确的思路,做起题来就得心应手;

  4.善于提问

  敢问、会问,提问不仅可以解决困惑,同时也增强了学习能力。提问本身是对自己思维的梳理和贯通,经过自己抽丝剥茧,整理出的疑问;

  5.多交流

  独学则孤陋寡闻,交流有助于吸取别人的优点,积累更多、更高效的思维方式;

  6.独立作业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总结知识和解题思路,增长自己的能力;

  7.认真审题

  这是考试的重要能力,抓住关键、理解内容,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的外延和内涵,然后应用所学,解决问题;

  8.反思归纳

  对于错误的重新整理,并不断完善自己。

  以上是优秀同学必备的8个好习惯,好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从现在开始强大自己!

  学习的韧性,就像马拉松选手一样,你的赛道是三年,必须保持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坚持长久的努力。那么,学霸是如何保持这样的学习力的呢?又是如何利用这种加速器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沉迷学习第一式——自制力

  很多学霸身上,往往表现出非常强的自制力,愿意为了一个既定的清晰目标,去持续付出努力和代价。他们往往非常清楚自己当下做的事情,将会产生的无论是心理上和现实中的利弊,还是短期和长期的利弊,并且能够克服短期的诱惑,把计划高效率地执行下去。

  实际上,很多学霸同样喜欢追剧、网购、打球、熬夜打游戏,自制力在他们身上并不是表现为一心学习而没有任何娱乐和放松,而是他们能很好地权衡娱乐放松和学习之间的利弊关系,在其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即不会造成短期的疲劳,又不会影响长期的学习。

  要成为一个自制力强的人,需要具备两种品质:

  第一,具备明确的目标:这是我们在上一篇文章反复强调的一点;

  第二,对利弊权衡非常清晰:能很好地权衡短期利弊和长期利弊,心理上的利弊和现实中的利弊。

  人实际上都是对短期利弊非常敏感的生物,但是却容易忽视长期的利弊。比如高考前,即便是最学渣的同学也知道要临时抱佛脚,但是回到一两年前,并不是所有人都明白学习的重要性,或者说忍受学习这个“痛苦”过程的重要性。

  因此,自制力实际上是一种非常难能可贵的品质。“牛逼就会放肆,但聪明就是克制。”

  

  沉迷学习第二式——外制力

  个人的自制力毕竟是有限的,尤其是对于心智尚不成熟的高中生而言。那么就需要寻找外部的制约因素,来帮助计划的执行。

  对高中生来说,最主要的外部制约因素,来自学校。很多奉行军事化管理的高中往往都是在外部制约上下功夫,再加上科学的管理和强大的教研体系,很容易就诞生称霸一省的超级中学。

  靠外制力保证计划的执行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前提,即受制约方的认同感。比方说河北的学生,从小学就被潜移默化“上H中就能上好大学”的观念,也清楚地知道这样的一种外部管理是有效的。

  相反,很多时候家长想管管学生,往往被一句“你不懂”给噎回去了。原因就在于,学生往往不觉得家长是真的懂他的学习状况、不觉得家长真的了解他的学习计划,甚至觉得家长是在横加干预自己的复习进度。

  只有当学生明白学校和家长的能力、目的和对自己实际情况的了解,那么外部制约才不会演变成一种对抗,而成为一种良性的制约。对于家长来说,就需要多做功课去了解孩子学习的许多细节,包括遇到的具体问题、当前的学习复习计划。

  此外,除了强硬的外部制约,尚且存在一种软性制约,即群体压力(Peer Pressure)。当身边存在一群有相同目标和相似计划的同侪的时候,当他们都在为了自己的目标付出努力的时候,置身于其中的个体也更容易向他们看齐。所谓的“学习风气”大抵就是这一回事。

  一天当中,完整的学习时间和良好的精神状态非常重要。如果碎片化时间过多或是精神状态长时间欠佳都是有问题的,前者说明自制力和外制力有问题,后者则说明身体状况跟不上学习进度。

  那么应该如何提高效率呢?

  

  效率超高第一式——身体才是最大的本钱

  一些学生都有过这样的体会:一到晚上自己很容易就陷入嗜睡的疲劳期,不能长久地保持高效率的学习状态。除了精细化地管理和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还需要考虑如何改善自己的身体状况,使得自己能够在高强度的学习工作当中保证效率。

  让自己保持精力充沛的方式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休息、饮食、运动。

  ▼休息规律

  第一,保证最少的睡眠时间。

  长期来看,在高强度的学习工作下,每天至少应当保证6小时的睡眠。即便到了高三,“6点30分起,12点钟睡”的作息并不难保证。

  第二,作息应当尽可能规律。

  周末不必赖床、考前不必熬夜或者特意早睡,尽可能让自己的作息趋于规律化。因为对于身体来说,每一次的调整作息都要耗费额外的精力,想想周末赖床过后起不来的周一和考前特意早睡反而失眠的经历就明白了。

  第三,午间休息。

  午间休息并不完全不等于睡午觉,而是说在午间可以有意识地让自己放松(午睡、闭目养神、冥思),或是选择低强度的学习(比如阅读课外书、练字)。对于没有午睡习惯的学生,没有必要为了休息而去休息。

  第四,周期性计划性地放松。

  在完成一个相对长期的学习计划或学习周期(如月考、质检)后,在开始下一个学习计划或学习周期之前,可以有计划性给自己一段时间的放松。但放松不等同于放纵,如果“放松”过后身体更加疲劳,则需要调整放松方式。

  ▼运动锻炼

  运动本身虽然是消耗能量的,但是保持规律性的运动能够激发身体活力(增强心血管功能、增强抗压能力)。

  对于高中生来说,课间休息时候踢毽子、打羽毛球,晚自习下课5分钟的慢跑,既不花时间也能保持身体的活跃机能。即便是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经过1~2星期的慢跑也能够很快感受到精神状况的好转。

  归根结底,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能够减少精力的消耗。

  

  效率超高第二式——专注一件事

  很多人认为同时进行多任务能够提高效率,事实上,这只适用于少数简单而琐碎的事务。对于高强度的学习而言,应当尽可能地保证每个时间单元专注同一件事。

  如果让一个人左手画圆的同时,右手画方,他会不自觉地“一段圆、一段方”交错进行,看似“同时画圆画方”,实际上不过是“圆方交替”的一个过程。人类的大脑实际上并不擅长同时处理多个任务,多任务实际上是不过是在不同的单任务之间快速切换。

  不仅如此,对于高强度的学习任务来说,在切换的过程中大脑需要更多的预热时间,不同的任务也会相互干扰,注意力被不断的切换所分散。事实上,多任务不仅增加了完成任务所需的总时间,也降低了学习的效率,无法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思考。

  避免分心走神,有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创造稳定的学习环境,保证学习不会受到无关的因素干扰。

  零食、水果、小说、电视和电脑都应当尽量避免出现在学习的环境中。此外,尽量保证自己的学习区域、书房、书桌干净整洁。

  第二,将学习区域尽可能与生活区域、娱乐区域保持相对独立。

  一个独立的学习区域能够保证自己不容易轻易过渡到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即便短时间的脱离学习状态,也能够较快速地回到学习当中。这也是为什么即便在假期,一些学生也习惯到图书馆、学校的自习室学习。

  最后,分心走神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学习过程中蹦出来的种种想法,如果是无关的或者不重要的事情,重新回到学习过程中即可;如果真的是重要的事情,就记录在专门的本子上(计划本),学习单元结束后尽快去处理。

  

  效率超高第三式——拒绝等待

  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短期收益,而忽视一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看到收益的任务,比如背单词、总结生物课本知识点、坚持锻炼减肥等。每当面临相对复杂和枯燥的任务时,就更容易被其它诱惑所干扰。

  避免拖延的办法,首先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计划,但更进一步,需要拒绝等待。

  很多人喜欢等到一个特定的时间节点(有时不过是心理节点)再开始做一些重要的事情,比如“还剩一小时作业也写不完,不如等到明天早晨再做”、“月底考试,考前一周再复习”、“等放暑假,我就能好好补英语了”。

  决定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去做的标准,永远是这件事情对自己短期的和长期的、现实的和心理上的价值,一拖再拖或是总要等到某一个特定时间点再开始,只能说明这件事情在你的心里并没有那么重要。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很大程度上是心理上的惰怠、抗拒和逃避现实,让开始一件事情变得异常困难。

  如果一件事情足够重要,那么完成它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刻、马上、刻不容缓地投入到这件事情当中。

  至少,迈过最初的这个门槛。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中国发布丨2024年起黑龙江省高考语数外三科使用全国卷 不分文理
下一篇:中国教育报评论:给“包过”的考研机构建个黑名单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