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265xx.com/res/images/mobile.png)
「目录」《世界经济与政治》2021年第10期
国际组织的非核心职能拓展——以世界银行参与全球治理为例
杨娜 程弘毅
【内容提要】国际组织是全球治理的重要行为主体,它们以履行各自核心职能为目标,在全球治理的具体领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一些国际组织凭借自身优势在资源相对稀缺的治理领域拓展其非核心职能,可从能力—意愿—时机三个维度探究国际组织拓展非核心职能的原因及途径。世界银行在全球公共卫生领域和气候变化领域的实践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首先,凭借资金和知识双重优势,世界银行得以在全球治理进程中积极扩展影响力。其次,行动理念的变化与回应机制竞争的被动反应分别是世界银行职能拓展的内外动因。世界银行借问题关联途径提升组织内成员与特定领域既有机制接受其拓展职能的意愿。最后,某些领域的治理缺位为世界银行职能拓展提供了有利时机,它及时有效地推动了机制渐进式变革,以期实现职能供给与治理需求相匹配。国际组织拓展非核心职能的行为具有促进机制间互补合作、减少治理赤字的效果。但如果缺乏相应的协调机制,随着拓展非核心职能的国际组织越来越多,国际机制间的职能重合与资源竞争可能加剧。
【关键词】国际组织;世界银行;非核心职能;全球卫生治理;全球气候治理
【作者简介】杨娜,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程弘毅,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世界卫生组织的区域化治理结构改革缘何困难
晋继勇 郑鑫
【内容提要】分权化的区域治理结构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发挥其全球卫生治理功能的制度障碍。世卫组织针对分权化的区域治理结构发起了多次改革,但均无果而终。通过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可以解释世卫组织区域化治理结构改革难以实现的原因并展望谭德赛发起的世卫组织DNA改革的前景。历史制度主义认为,国际组织创设时刻的制度选择深受业已存在的制度形式影响。制度确立之后,出于维护既得利益的考量,制度受益者会抵制根本性的制度变革,造成制度发展的路径依赖。由于世卫组织成立之初已存在泛美卫生组织等区域性卫生治理机构,其选择了分权化的区域治理模式,并赋予区域办公室在人事任命和预算制定方面的高度自主权。随着区域办公室在财政和人事两方面的权力不断加强,区域从中获得了“递增收益”,强化了世卫组织变革中的区域分权化路径依赖,导致世卫组织历次有关区域治理结构的改革难以成功,这也决定了谭德赛发起的世卫组织DNA改革不具有现实性。
【关键词】历史制度主义;世界卫生组织;区域化;递增收益;全球卫生治理
【作者简介】晋继勇,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教授;郑鑫,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硕士研究生。
规范选择、权力竞争与美国“航行自由行动”
李明泽
【内容提要】美国”航行自由行动”不仅针对中国,也涉及全球各大洲50多个沿海国家。既有航行自由研究有规范和权力两种解释路径,前者主要强调规范差异,后者则侧重权力竞争和安全冲突。现实中,美国采取“航行自由行动”时极少只遵循规范或权力逻辑,两类逻辑经常同时存在,而且规范和权力本身往往也是多种而非单一的。作者构建了1991—2010年全球122个沿海国家的海洋规范和有关安全变量的面板数据,采用多层次模型法研究国际规范和国家权力如何影响航行自由行动对象国的选择。研究发现:在“航行自由行动”中美国对国际规范的选取会遵循权力逻辑,选择有助于权力扩张的类型;考虑权力因素时则会遵循规范逻辑,选择有助于被普遍接受的类型。即国际秩序中规范和权力互动是双向的,规范可以抑制权力,也可以正当化权力;权力可以破坏规范,也可以促进规范。这一框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美国“航行自由行动”的特征以及美国塑造国际秩序的不同策略。
【关键词】航行自由;国际规范;权力竞争;国际海洋法;国际秩序
【作者简介】李明泽,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
领导权与大国欧亚地区竞争的演化
顾炜
【内容提要】大国通常在全球和地区两个层次上展开竞争,力求获得并增强领导权。地区主导国分享领导权似乎有悖大国竞争的常识,分享的原因及其对地区竞争演化的影响是重要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作者将大国对领导权的价值判断划分为双重独占、全球优先、地区优先和双重分享四种类型。不同身份的大国对领导权价值的差异化判断影响了互动策略和大国竞争的发展态势。理论上,地区主导国可以调整领导权目标,通过分享地区领导权管控地区竞争,继而以全球优先为目标集中应对全球竞争。欧亚地区竞争的演化过程为这一理论路径提供了实践案例。受制度竞争愈加突出的影响,地区主导国俄罗斯以分享地区领导权、将中国转变为“协作型竞争者”的方式有效管控了欧亚地区竞争。通过分享上海合作组织的领导权并引入印度作为“协作型竞争者”,俄罗斯又得以部分维护其在欧亚地区的领导权。俄罗斯的经验显示出分享地区领导权可以成为大国的理性选择。由此出发,崛起国可以不追求过渡性的地区主导国地位,而是通过与其他大国共享地区领导权,避免地区竞争影响全球竞争。
【关键词】领导权;地区主导国;协作型竞争者;欧亚地区竞争;崛起国
【作者简介】顾炜,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
“改革方法论”与中国的全球治理改革方略
余博闻
【内容提要】中国已成为全球治理改革的有力推动者,但对中国全球治理改革实践的既有研究或是过分渲染中国行动的“颠覆性”,或是过度强调中国行动的多样性和碎片化。作者认为,要全面理解中国的全球治理改革方略,须先理解中国改革开放实践所生成的“改革方法论”。中国“改革方法论”的要义在于权力、话语和具体方案三个维度上改革行动的分工与协调。权力和话语维度的改革旨在为具体方案维度的创新提供政治空间,在此基础上方案创新以实事求是精神为指引,强调包容性治理试验和依据治理绩效选择最优方案。“改革方法论”塑造了中国的全球治理改革实践。中国在制度性权力和宏观话语维度正采取愈发积极和坚定的改革行动,包括争取既有国际机构的决策权、新建国际机构以及塑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非西方话语。不过,上述行动并非为了彻底颠覆既有秩序,而是为了打破西方的权力和话语垄断,为治理方案创新创造空间。由此,中国选择国际发展领域为突破口,以“一带一路”为治理创新试验区,开展了大量包容性治理方案创新和试验,促进了中西方知识的碰撞与融合。
【关键词】改革方法论;制度性权力;全球治理;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
【作者简介】余博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讲师。
中美博弈背景下的澜湄水资源安全问题研究
李志斐
【内容提要】2010年之后,澜湄地区成为中美竞争和美国制衡中国的新战略地缘空间。水资源作为该地区重要的自然资源,在中美竞争中与权力政治相结合,演变成一种影响地区政治发展的权力资源。水资源安全化成为美国制衡中国战略实施的切入点和重要内容。美国在澜湄地区对中国采取了硬制衡和软制衡两种制衡方式,其中制度制衡是软制衡的主要内容,水资源安全问题是制度制衡的重要载体。美国坚持政治对抗、孤立与制衡中国的立场,抓住水数据收集与共享、水利基础设施投资和水资源合作机制构建这三个关乎澜湄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议题,通过规则重构、观念重建和功能遏制三种策略手段对中国进行制度制衡,并构建多层级伙伴关系体系作为湄公河—美国伙伴关系等排他性制度实施的支撑体系,持续将水资源安全问题作为制衡中国的重要战略议题。
【关键词】澜湄合作;水资源安全;制度制衡;中美关系
【作者简介】李志斐,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举报/反馈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
- 信用信息赋能,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今天距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还有10天!
- 北京自学考试和成教有什么不同?
- 道县:开展2023年基础教育业务工作培训
- 融入智能技术 赋能创新人才培养
- 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脊柱侧弯?一个方法教你判断!
- 让长三角市民共享,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市面越做越大
- 华容县实验小学:最美莫过夕阳红 最浓不过敬老情
- 原创恭喜!王楚钦代替樊振东世界排名来到第一位,双方积分差仅有15分
- 自考会计专业有哪些课程?
- 播出预告丨上海市天山初级中学:不一样的学习评价
- 杭州亚残运会火炬传递圆满成功 “桂冠”画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 自考学士学位英语什么时候报名
- 日本学校要求的托福分数
- 证明差“老师”能教出好“学生”?江苏博士最新研究成果,引发国际关注!
- 让共同发展繁荣之路越走越宽广
- 原创拒绝恩比德!尼克斯目标清晰!锡伯杜点名要他,三分王成球队答案
- 喜庆乔迁五周年,共度九九重阳节
- 蚂蚁庄园今日答案最新:味精加热太久真的会致癌吗
- 2024年辽宁省普通高考报名即将开始
- 粤港澳大湾区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将于10月23
- 难忘那次5天5夜的长途机动,还有那个同车的义务兵驾驶员
- “周五课堂”来了新老师
- 在学生中走俏的萝卜刀引发争议,消保委提醒:警惕其暴力暗示
- 校园圈丨让学生走出家门做历史作业,结果出人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