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1-25
手机版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上可溯至古诗词中酒丰富的意象,下可追至几千年后现代的酒桌礼仪。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电视史上第一条商品广告,就是关于酒的——《参桂补酒》。从诗词歌赋到影视传媒,正是中华酒文化一脉相承、生生不息的体现。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光皎皎,李太白持酒闲步庭下。向后看,身边无一同行人;向前看,雾霭沉沉,不知路途通向何处。月尚有阴晴圆缺,唯有这手中酒啊,片刻不离弃。

  文人的酒樽,映出了一段段无人问津的悲欢离合,映出了无数迁人骚客怀才不遇的落魄光景,映出了一段段失落王朝尘封的历史。

  无情的是酒,有情的是人。酒掠过中国历史的千万个春秋,被端上过皇帝的国宴,也给临上砍头台的死刑犯壮过胆,看尽世态炎凉,兜了一圈道一声“天凉好个秋”。这日子啊,还是在诗家里待得舒坦。

  

  一、酒话愁乐

  情,是诗家不朽的主题。其中,愁与乐更是常客,统筹着诗词的命脉,写尽众生百态。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北宋)范仲淹《苏幕遮》

  

  明月高悬孤楼之上,飘零在外的游子啊,我劝你不要独赏这月色,料峭凄寒。酒乃佳人,亦可充知己,携一酒樽登高楼,不论它怎样揉断愁肠、怎样让这相思泪涟涟。

  该词作于公元1040年(宋仁宗康定元年)至公元1043年(庆历三年)间,时范仲淹正在西北边塞任军中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战事。边塞锁人不得归,羁旅相思,夜不能寐,遂借酒浇愁。不想,饮酒本意解愁,此时偏偏加深了愁绪:“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欲遣相思反而更增相思苦。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

  强乐还无味。

  ——(北宋)柳永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买醉是为何?让酒赚了我那年少意气罢,烟光残照如何,衣带渐宽如何,只管对酒当歌纵疏狂。只是当这酒樽空了、欢声笑语落地时,才后知后觉强颜欢笑的索然无味。

  该词出于柳永的名篇,“强乐还无味”下一句即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借酒消愁”除了“愁更愁”,还有另一种可能,便是此处词人写到的“还无味”。愁源于情愁,在欲饮酒排遣而不得后,词人笔锋一转,非但不为其所拘,反倒心甘情愿地看“衣带渐宽”、为伊人憔悴。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人生得意几何?无非功成名就、衣锦还乡、儿女绕膝、美酒高歌。然此刻我欲还乡,虽非衣锦,却亦妻儿相伴、春光弥漫。此情此景,怎少得了好酒?来,满了这三大白,高歌一曲助兴狂喜。

  该诗为诗人听闻家乡失地收复时所作。据说,当时欣喜若狂的杜甫冲口唱出这七律诗,此诗亦被称为他的“生平第一快诗”。时年杜子美52岁,已作异乡人漂泊在外多年。而今失地已收,战乱将息,黎民疾苦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的苦日子,终将一笔勾销。自古诗词多写愁,而此篇以酒写乐,以“白日”“青春”助兴,堪称诗史经典。个人认为,这两句诗,放在任何一个言喜悦的场景都是适宜的。

  

  二、酒寄友人

  古时候交通不便,一别一面便是经年。千言万语抑于心中,想说的,都在这酒里了啊。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唐)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想去见你,秋风冷雨夜里,远远跋涉过群山流水,轻轻道上一声:“辛苦了。”放心,带了你最爱的美酒,重逢时我们尽可围炉再话凄凉、笑谈猖狂。

  该诗动人之处在于落笔之处尽是友人,虽身处异处,诗人却能设身处地想象到友人风雨中寂寞凄清之景:带一瓢酒,也并非为了自己独饮,而是想为友人排解风雨夜里的哀愁。以萧疏淡远之笔,启表面平淡实则深挚之情。于萧疏中见空阔,于平淡中见深挚。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唐)王维《送别》

  

  狭路相逢,请你下马来饮酒,又问你要去往何方。你说将去终南山,生活不顺遂,便去做名隐士,与白云缠绵、醉卧青山。去吧朋友,那流水林木、花草鱼虫,皆等拥你入怀。

  该诗以白描的手法,淡淡地描述了送别归隐的情境。诗中的“君”,其实也是诗人自己的真实写照。因“不得意”而归隐,是当时多少怀才不遇的士人无可奈何下所做的选择啊;那尘世的功名利禄总有尽头,只有山中的白云没有穷尽时,足以供你排遣了。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此行君一去,便是西出阳关、黄沙漫天,再无相识亲友,再见之日,不知更待何时。千言万语抑在胸中,相对无言,唯有举起这酒樽,再喝一杯吧,再喝一杯吧。

  该诗为王维送友人前往西北边疆所作。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这酒里,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心情、处境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在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不只属于行者,于诗人更甚。

  

  三、以酒言志

  抑郁不得志的士人好借酒发愤懑,边关的征夫好以酒言乡愁,古往今来的骚人墨客,无一不饮酒抒人生之志。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宋)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老友相见不易,何必再咨嗟唏嘘思乡之苦?姑且趁着这大好春光年华,点上一炉热火,把刚采下的鲜茶烹煮其上,作诗、饮酒,不负人生一大快意。

  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意。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此作。思乡之情,在苏东坡的笔下,一扫前人的哀愁,只管饮酒、煮茶、作诗,正是诗人奋力挣脱苦闷心境、追求超然境界的志向所在。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晋)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

  

  又到一日饮酒时,携东篱下采得的菊花,遥望那南山在云霭下苍翠可人,景致甚好,有飞鸟相伴还家去。万物有灵,一切都似乎别有深意,又都尽在不言中。

  该诗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诗人感慨良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全诗无一“酒”字,却处处是诗人饮酒时的悠然心境,看似平淡却醇美而回味无穷。其意境从虚静忘世,到物化忘我,再到得意忘言,层层推进,是陶渊明归隐后适意自然和返璞归真的人生哲学的最深邃、最充分的体现。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宋)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饮下这一杯薄薄的浊酒,家尚在那万里外。当初踌躇满志驱车赴边塞,而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又怎能让我心安理得卸甲田园?

  该词作于北宋与西夏战争对峙时期,彼时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线,承担起北宋西北边疆防卫重任。“浊酒”,指沉淀物多的酒,相较“清酒”造价低,多见于平民百姓家中。其中“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一杯浊酒,难以消浓重的乡愁。“燕然”,即燕然山,据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此后“勒石燕然”就成了胜利的代名词。

  该词基调悲凉却不悲观,构成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是一首古代边防军人之歌,体现了词人开阔悲壮的英雄气概。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唐)李白《将进酒》

  

  放浪形骸,笔酣墨饱,与其自怨自艾白发三千丈,不若今朝有酒今朝醉,欢歌纵酒、佩剑驰马,举金樽以对明月。太白一生纵酒任性,挥洒文字;恃才放狂,笑傲江湖。

  “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表象。诗人“得意”过没有?“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吟》)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行路难三首·其二》)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但并不就此消沉。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有用”且“必”,是不容置疑的价值宣言,从貌似消极的表象中透露出一种深藏其内的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积极态度。

  自信自负如李太白,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尽管才高八斗却难以如愿,这迫使他做出了强烈的反抗,即承袭魏晋之风,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对现实的愤嫉和不满。“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以酒排遣内心的压抑苦闷,于醉眼朦胧中纵声放歌,暂时忘却政治人生的失败,恢复本真性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超脱。

  当酒成为李白人格的一部分,他便寻找到了生活的另一面,从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可以说,酒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其个人意志的完整与实现。

  

  诗人多为酒场得意。唐宋的诗人不仅善饮,更把饮酒当成一种爱好:李白有“醉圣”的雅名,他的“会须一饮三百杯”、“斗酒诗百篇”为后人赞誉;杜甫更是“少年酒豪”,鲜有人知道杜甫嗜酒如命,“朝朝回回典春衣,每夕江头尽醉欢”;诗魔白居易更是自称醉司马。到了元明清时期,诗酒交融俨然成为一种传统,马致远的“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扬升庵的“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哪一个不是美酒浇灌出诗篇、诗美煮酒醇厚。

  饮酒作诗,酒扬诗魂,有酒的地方就有人作诗,作诗的地方必有人饮酒。酒放飞人的想象,任诗人追风逐电、酣畅淋漓;诗使酒更具韵味、留芳千古。

  

  同样地,在现代传媒领域中,自中国史上第一条商业广告《参桂补酒》以来,酒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开学后前往传媒博物馆参观照片哦~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参考资料

  [1]赵光昕.“酒”在诗词当中的作用探讨[J].青年文学家,2017(32):88.

  [2]吕效端.古典诗词中的酒文化[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29(02):198-200.

  【你还知道哪些和酒有关的诗词呢?快快来评论区分享吧!】

  

  公众号改版

  “星标”我才更方便

  接收我的消息哦

  只需四步

  

上一篇:874万毕业生的就业季:企业缩招、毁约、尴尬云招聘
下一篇:《干部任免审批表》“学历学位”栏怎么填写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