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科大新传转战安大新传,我经历了什么|安大新传经验贴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吞吞学姐,我是一名在职备考最后上岸安大新传专硕的考研人,这次上岸是我参与研究生考试的第三战,要同时兼顾工作的原因,我的每一战准备的都并不充分,今年上岸自认为是有运气成分的,所以本来豚姐邀请我来讲座的时候,刚开始我是没有底气的,因为我的备考标签太过鲜明,这份鲜明决定了我的备考特点:抓重点、提效率、追求时间性价比、快速找到得分点。这算是一种并不踏实备考方式。不过后来转念一想,可能也有一些像我一样在职备考无法放弃工作的同学,我的经历也许能帮助你更快的避坑,找到备考方向。而对普通的考研同学,无论是一战、二战、跨专业,希望今天我干到不能再干的干货帮助你提高备考效率,卷过其他考研人。
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需要澄清的一点是,即便今天我的分享主题可能紧紧围绕高效备考,但是也绝不是如何30天上岸类似问题的答案。考研是一场硬仗,不排除一些大神可以短时间上岸,但绝大数的我们是普通人,尽管我可能不如一些考生花的时间多,投入的精力大,但是在我考研历程中还是付出了相当多的努力和心血。
首先我要说的就是在职考研之决心要大。同时工作加考研意味着什么?在座的可能很多同学并没有真正加入一家工作单位参与工作,全身心的作为一个单位的一员承担重要的工作内容。不同于实习,成为一名职业人之后,你上班时间的精力几乎是被工作牢牢占据的,你需要承担相应的工作内容,并对其完全负责。在我工作之前我也在三个单位实习过,实习的时候我可以利用学校的一些事情向实习单位请假,我基本只承担一部分的工作,同时一般我的工作会有一个前辈指导我,实习单位也不会完完全全的放心将某一部分的工作完完全全的交给实习生。如果你是一名已经毕业并且工作过半年以上的同学那一定能够对我说的感同身受。
所以,在职对于一个考研人就意味着:
你需要做好备考时间不充分的准备,除非你的工作可以摸鱼,并不忙碌。一份正常的工作,在工作时间之内无法去备考学习,而一天只有24个小时,除去睡觉和其他生活零碎时间,能用于考研的最多也不会超过15小时,对比正常的考研人你还要减去你工作影响的时间。别人可以一天专心的在图书馆自习室从早上呆到晚上,按照自己的进度集中精力的循序渐进,而你不仅要白天忙于工作事务,还要上下班通勤。不得不认清的现实是,时间是在职考研最大的障碍。
你需要做好长时间精力高度集中的准备。开始在职备考后,上班时精力消耗的疲惫感,不再允许你每天通过下班后的休闲娱乐来缓解,可能只有那么一会你可以放空一下自我。解决完工作中的事务之后你就要尽快的投入到高效的备考中。试想一下:在白天应对完工作中各种各样的事情,下班通勤回到家后,你不能时常舒舒服服的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玩游戏、追剧和好友聚散。而是可能休息了一小会之后得尽快抓紧时间学习了,甚至于不休息。你能迎接这样的挑战吗?这不是一天两天、一周两周、而是会持续最起码半年以上,你的心态能承受的了吗?
你需要做好因为工作而随时打断复习计划的准备。对于我个人而言,学习虽然是苦的,但是在一段时间沉浸式的、踏实的学习过程中我也是享受这种循序渐进、充满收获、十分满足的获得感,不知道有没有和我相同感受的同学?只是人有惰性,常常会拖延、deadline的紧迫让你十分后悔怎么没早点开始学习。而边工作边考研会让你一直有被deadline追赶的感觉,因为确实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你完成正常应该完成的学习量,就算你删减任务量,突然的加班也可能随时打断你的学习计划。
既然参加工作肯定就意味着你的年龄偏大,可能面临着复杂的个人生活环境,恋爱、婚姻、家庭、生活起居、父母是否理解。不再像在学校时那么简单、纯粹。
但是今天讲座是为了帮助大家应对困难,而不是说这么多难处劝退你们,是给大家缓解焦虑而不是制造焦虑。所以重点在于解决方法上,如果你已经是一名毕业参加工作的打工人,在决定考研这件事情上,请在第一步认真、慎重的思考清楚要不要辞去工作,如果可以的话我推荐辞职全心的备考,会极大可能增加你一战上岸的可能性。每个人都是梦想家,可能在决定考研的初期你已经开始幻想考上研究生之后,家人的欢喜、自己的飞跃、周围人的肯定,但是,从决定考研到上岸后的喜悦,这中间你还需要付出日日夜夜的努力,或煎熬、或疲惫。别人看到的:是我在兼顾工作的情况下,一边赚钱一边实现自我提升、考研成功,看不到的是我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早起上班前背单词,晚睡熬夜争取时间。认清现实做决定,回归现实找方法,切忌空中楼阁似的盲目自信,自信要用在帮助自己克服障碍、强化动力,而不是忽视困难、盲目向前。在第一步思考后,如果你和我一样因为一些原因无法辞职,那么就需要你做好自己的心理建设、下定决心去迎接备考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几条建议:
去掉可能耽误你时间的无谓生活细节,将空余的时间尽可能的用于复习之中,例如女生爱买漂亮新衣服、打扮自己,男生可能喜欢打游戏或者聚餐。要知道,一年不做这些事不会怎么样。但是如果这一年备考你没上岸可能就要再熬一年时光。而目前的考研趋势,在招生没有大改动的情况下,考研一定是一个越来越卷的筛选型考试。今年没考上,明年更难考上。你的外在形象上干净整洁就好,劳逸结合上有益身体健康的体育运动最好,请将生活重心围绕一个研究生上岸的中心点,去掉必须和影响你备考状态的关键事情,其他的能省去则省去。
工作的你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可以尝试用金钱换取时间效率,如购买学习资源,考研报班。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就不要精打细算的什么各种app搜索最低价,各种对比攻略式的寻找学习资源了。碰到好的学习资源,能接受的情况下尽快下手并运用,比花时间各种对比价格然后下载了不看强的多。
了解新伙相传考研并报班加入全程班,就是我的这个心态: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搜寻、整理资料这种知识获得感和时间性价比弱于学习优质资源的事情,我更倾向于花钱来节省时间,机构会定期帮助你制定学习计划、推送优秀学习资源、选取优质老师教学、一对一答疑辅导、根据院校特点模拟考试。如果你不是有充足的时间自给自足我非常推荐你报班,就算你时间充裕也同样可以报班来提高效率。除了报班,还有一些高质量的学习硬件(如:ipad)和付费型的资料分享群也可以关注。
如果问你,你觉得工作后的考研人对比未正式走入过职场的普通考研人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我的答案会是:更稳定的学习驱动力。怎么理解这个答案呢,工作后的人往往会比学生时代更加成熟,在了解社会辛苦之后更加懂得学习的重要和考研的意义,这种经历后才懂得的觉悟会让工作后的人获得更为稳定的学习驱动力,推动形成更高效的学习执行力,用好你的意志力,把握好人生经历带给你的成长。
想和大家聊聊时间缺失之高效抢分,这部分我会讲到一些时间管理和专业课的一些方法。
我查到初试分数的时候,我周围的人都过来恭喜我,顺带一点商业互夸,说你好厉害呀等等之类,只有我身边最近的人:我老公(是的,我是一个已婚人士),他对我说我觉得你值得这个分数,这两年你真的好辛苦。他每天和我在一起,感受我对待工作和考研的付出,我觉得我没有耽误工作也有尽力考研,但是我确实有忽视家庭,毕竟时间是个有限单位,这里多一点那里就有少一点。不过因为没有孩子,一直是二人世界,所以时间上算可以自行分配。
为什么我说抢分,用了这个动词“抢”,因为我真的是尽力的和时间赛跑争取可能的时间,如果说理想的在职考研是上班摸鱼看书,普通的在职考研是耽误了白天时间,那我的在职考研就是拿睡眠和零碎时间去补差,因为我的工作比较忙经常性的会要加班。对我来说,抢占时间的方式是:将各种知识利用现代技术快速的转变为可碎片化学习的内容。将需要段落背诵的部分按内容专题分类录音在我的喜马拉雅中,当然我设置的是私密不可见,哈哈毕竟对自己的声音还没有那么的自信,从初期的专业课到后期的肖四背诵我采取的都是这样的方式。如果你时间更充裕点可以在录音之前,先内化学习,做到你能完全理解理论内容,然后把学到的知识点像给他人教授一样去讲述一遍录下来,这也被称为费曼记忆法。想象自己正在教别人,让知识从输入到输出。如果你的时间紧张,你就在熟悉知识之后,直接录音书本内容。录的时候是一遍强化,听的时候因为是自己的声音你会熟悉,这也是不断强化,并且听这件事不受空间影响,所以就能去帮助你抢时间了,买个蓝牙耳机,走路、吃饭、散步,甚至睡觉等等时间都可以去听,有一句话虽是通俗但是是真理——重复是记忆他妈,这种听的重复会让这些碎片化的时间变得更有性价比。对于我来说,从起床开始我就会点开播放,漱牙洗脸、整理形象、准备出门上班,一直到开车通勤,不停的重复播放去听。从我考研开始,我的车载音频就从流行音乐变成了自己的录音,因为我的上下班通勤需要半小时的车程,像听广播一样的去听自己的录音内容,让这来回的一个小时也成为了我的记忆时间。同时有一些比较适合摸鱼的会议,就是那种基本是领导在说,说的也不是那种非听不可的内容,人比较多领导也不太能注意到你的会议,就可以带个不那么起眼的无线蓝牙耳机心里默背知识了。还有一个冷知识,睡觉的时候听也可以记忆哦。这是有研究证明过的,在睡觉时,你的大脑仍然很活跃,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小红书或者知乎搜搜睡眠学习法,我会在睡前把当天的背诵听着回顾一遍,然后定一个定时播放,听着去进入睡眠。 用APP抢占一些你可以用眼用脑的碎片时间,手机一般大家都是随身携带的,一些日常的碎片时间,例如各种等待时间(等人、等车、等饭等等),不那么忙的上班空隙,总有你偶尔可以摸鱼的时候。像政治刷题、英语单词记忆、名词解释背诵就可以在这些碎片的空闲间隙利用手机APP来进行。之前的公共备考中有推荐相应的软件,但是这需要你形成一个主动意识,你要有意识的让自己去在碎片时间时想着多做一道题、多背一个单词,而不是稍稍得空去刷个短视频,去瞅个娱乐热搜,去逛个淘宝。积少成多,量变到质变,慢慢的时间积累到一定时候你会发现原来这些碎片时间能完成那么多的任务量,你做三四月的事,八九月就会有答案。 对于一个边工作边备考的考研人,不用工作的休息日和忙完结束的夜晚是特别特别的宝贵的,请一定善待这些时光。这些时间才是让你能考上研究生的关键所在,前面所说到的都无法让你深入式学习、投入式思考。从在职备考开始我突然体会到了学生时代没有完全感受到的那种沉浸式学习的快乐,因为我的大部分时间都得面临被工作一直干扰,心像猫抓一样无法专心,所以我特别宝贝我不用加班的休息时光,找到书桌、打开课本、倒一杯水,安静地学习,可能越难得越珍视。利用好这些时间,快速进入专注状态,投入100%的精力,从而提高相对效率。这对于任何考生都是想追求的状态,毕竟在现代快节奏、强刺激的氛围下,深度阅读已经是一种难得的技能了。 说完一些备考上时间管理的小技巧,给大家讲一下短时间的专业课应试,我们都知道安大新传专硕分334实务部分和440史论部分。在334的实务中,纵观这几年,安大基本是这几种题型,会在第一大题中出有关于新闻业务的、紧跟时代的材料分析题,这时候其实作为考生的你都可以自己押押题了,当然有押题大神魔哥在,你能想到或想不到的,魔哥基本都会在模拟卷中高质量的帮你押题,第一题之后就开始在消息改写、新闻评论、采访提纲、新闻策划、新闻评析和互联网时代新新闻形式(如:微信一句话新闻、微博等)来选择出题。
实务非常推荐跟班练习+自我积累,这里极力安利我们的新伙相传安大全程班,我虽然一直工作很忙,但是实务课程我几乎一节不落的听完了,并且按时写了作业。新伙的实务内容讲解非常有逻辑,同时又不失技巧。大魔王老师真是妥妥的宝藏,实务的部分我几乎就是紧跟机构课程,没有其他额外的自我准备了,不管技巧方法、案例分析到作业批改、典型讲解。每次内容我都完整的听下来了,对比二战没有报班,三战听专业的实务课程有种“我悟了”的感觉。
除了跟班上课,还需要你做好个人的积累,在最开始,河豚学姐就会告诉大家一些积累实务的方式,多看多思考。从电子报纸到公众号都会有相应的推荐。同时最给力的是会整理月度的热点事件评论和新闻,大大减少了你搜寻资料的时间。多积累是让你养成一种新闻习惯,毕竟无论是改消息还是评论都是有套路可言的,对于时间少的备考生来说,短时间就不要想什么创新了,套路是你最实用的保分秘籍,它可能拿不到特别高的分数,但是也不会给你特别低的意外。
另外,多积累能够让你最大范围的缩小盲区,如果一个事件你了解你看到过,考场上会大大减少你思考的时间。实务这张卷子可是实打实的有字数要求,还需要你深入阅读、思考再输出,诚实的说三战的实务卷子我就没有写完。写到第三大题的时候我已经意识到时间不够用了,果断放弃了一道我觉得伤害最小的题目。改消息4000字+的长文章看完,满脸黑人问号,完全不按套路出牌,又延长了我的思考落笔时间。所以对于实务最后要建议大家的就是做好限时训练,在平时练习时就给自己一定的时长限制,慢慢的控制在理想的时长范围之内,才能有效防止考场上某一道题超时而影响试卷的完成。
专业课440部分今年的考试我有运气成分,在440备考时,我发现我的时间实在不够用了,所以我放弃了在440中占比比较小的新闻史,只看了一遍没再着重背诵和记忆了,而没想到这么巧的是今年安大专硕居然新闻史一题都没考,所以这是我的运气。在新闻史的备考上就不能给大家太多的建议了,只能说范围上建议放在近代新闻史,对于古代和现当代安大倾向去考的可能性偏小一些,新闻史的准备还是要踏实一下,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完整背完两遍,其实新闻史尤其是近代的新闻史是可以当听故事一样的去学习,那个年代媒体的发展史紧跟时代发展,是一代代媒体人、革命家、文人、政治家的奋斗史,所以建议大家理解的去学习新闻史,如果你和我一样时间不够用,那可以有选择的熟悉了解。
440一般为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一般会出3道偏背诵的简答题,考察你的理论基础。这部分需要你踏踏实实的背书,传播学的一些基础理论和以前卓越贡献的大咖们是出现率较高的内容,新伙3月就开始的思辨课你值得拥有,尤其的跨专业考生可能更需要讲解式的学习理论基本。
第二三部分一般都是偏热点的问题,安大喜欢紧跟热点但是又反押题,所以大热的事件多半不太会考,这部分推荐大家关注新闻与传播学术前沿,关注新传的四大刊(《新闻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论文的研究的热点话题,不一定要深读文章,但是可以看看论文的主题和其中的大体思考思路,会有助于你的论述题,还有一本孙祥飞的本年度的《媒介透析热点与前瞻》。同时豚姐的热点课程不容错过,只要你踏踏实实的跟下去,就会在做题时发现这也讲过,那也讲过。
同时专业课后期新伙的模拟试卷会带给你惊喜,会给你像考试要求一样去模拟做题,试卷质量非常高,不仅能提前适应考试的感觉,最重要很有利于锻炼你把握做题的试卷。我当时就是因为9-10月工作处于最忙的时候,始终觉得准备的不好,没有勇气参与模拟试卷,担心把自己心态考崩了,但是我每张试卷的讲解都有好好去听。
好运藏在努力里,优秀藏在平凡间,每一个坚持下来的考研人都值得尊敬,愿每一段考研旅程都可以以渺小启程,以伟大结束。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
- 信用信息赋能,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今天距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还有10天!
- 北京自学考试和成教有什么不同?
- 道县:开展2023年基础教育业务工作培训
- 融入智能技术 赋能创新人才培养
- 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脊柱侧弯?一个方法教你判断!
- 让长三角市民共享,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市面越做越大
- 华容县实验小学:最美莫过夕阳红 最浓不过敬老情
- 原创恭喜!王楚钦代替樊振东世界排名来到第一位,双方积分差仅有15分
- 自考会计专业有哪些课程?
- 播出预告丨上海市天山初级中学:不一样的学习评价
- 杭州亚残运会火炬传递圆满成功 “桂冠”画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 自考学士学位英语什么时候报名
- 日本学校要求的托福分数
- 证明差“老师”能教出好“学生”?江苏博士最新研究成果,引发国际关注!
- 让共同发展繁荣之路越走越宽广
- 原创拒绝恩比德!尼克斯目标清晰!锡伯杜点名要他,三分王成球队答案
- 喜庆乔迁五周年,共度九九重阳节
- 蚂蚁庄园今日答案最新:味精加热太久真的会致癌吗
- 2024年辽宁省普通高考报名即将开始
- 粤港澳大湾区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将于10月23
- 难忘那次5天5夜的长途机动,还有那个同车的义务兵驾驶员
- “周五课堂”来了新老师
- 在学生中走俏的萝卜刀引发争议,消保委提醒:警惕其暴力暗示
- 校园圈丨让学生走出家门做历史作业,结果出人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