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阅读:毕淑敏直面生命历程,展现临终关怀医院的真实画面!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1-26
手机版

  寒风中的那一丝温暖,

  喧闹中的那片刻宁静,

  跟随2022作家日一起云阅读吧!

  这里有各国汉学家

  为您带来多角度、多维度导读,

  这里有作家本人为您揭开创作内幕,

  这里更有作家亲自为您品读精彩片段。

  北京新闻

  ,赞 13

  推荐书目,毕淑敏作品《预约死亡》

  向死而生,便无所畏惧,

  便大胆的追逐生命的色彩,

  春之生机、夏之无尽、

  秋之丰盈、冬之寂静,

  每一寸光阴都值得被珍惜。

  毕淑敏,

  中国当代作家。

  1987年发表处女作《昆仑殇》,

  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

  《预约死亡》

  是毕淑敏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

  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

  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

  一方面以一个医生严谨客观的态度

  为读者描述了真实的死亡过程,

  另一方面以一个女作家的身份,

  为我们塑造了充满爱心、

  为维护人的尊严而尽心竭力的人物形象,

  用平实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

  临终关怀医院的真实画面。

  毕淑敏说:死亡首先是未知啊,我们对于未知的东西有一种天然的恐惧,但是,死亡的人,又没有办法回过头来告诉我们,那究竟是怎样一回事,所以我们是在一个未知的状态下,去探索一个我们必然会遭遇的问题,那这个就是我觉得我作为一个医生出身的作家,应该肩负起的责任。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

  “死亡”并不是一个人们愿意讨论的主题,

  死亡被掺杂了太多凄迷可怖的描述。

  若论起对死亡的思考,

  从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

  到庄子的“齐生死”,

  放眼西方从柏拉图的精神不朽论

  再到宿命论、寂灭论,

  人们或忽视、或逃避、

  或幻想、或悲观,

  然而,

  死亡终究是我们共同的终点。

  老舍文学院 周敏:

  其实,面对死亡是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每一个现在在座的人都要必须面对的。我们如何去写好这个面对死亡的这些事情,毕淑敏老师在《预约死亡》以及她其它的很多作品里面都提到了死亡,而且是直面直接去提“死亡”这两个字眼。王蒙老师曾经评价过毕老师一句话,评价毕老师是文学界的白衣天使。我觉得这个评价一直在我心里面。

  韩国汉学家 沈知嬉:

  我觉得处在这种时代阅读《预约死亡》,有助于反观数字后面隐藏着的人的生命和记忆。

  美国汉学家 柯伟业:

  让人在日常当中去面对这些最终必然要面对的问题,做一个心理的准备和处理方式。

  韩国汉学家 金依莎:

  对读者来说这是一种新体验的小说。

  埃及青年翻译家 梅·阿舒尔:

  毕老师的作品在我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她写出了很多人的内心情感。

  来源:BRTV新闻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中国名气不大但实力强大的大学有哪些?
下一篇:2021最美大学生湖北唯一入选者刘耀东:让绿色科技不再“高冷”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