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疼痛吗?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1-26
手机版

  国际疼痛学会决定从2004年开始,将每年的10月11日定为“世界镇痛日”。作为每个人一生中体验最早、最多的主观内在感觉——“疼痛”,是我们经常遇见的问题。但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疼痛的认识比较片面,认为疼痛只是疾病的症状,只要疾病治好,疼痛就会消失,所以至今还有众多患者正在忍受着疼痛的折磨。

  

  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疼痛是怎么回事!

  1

  疼痛是疾病吗?

  疼痛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对于能够忍受的慢性疼痛,很多人没把它当回事,认为忍忍就过去了。WHO已明确指出,急性疼痛是症状,慢性疼痛是疾病。

  急性疼痛

  指短期存在(少于三个月)、通常发生于伤害性刺激之后的疼痛,由原发疾病引起,随着原发病治愈疼痛也随之消失。

  慢性疼痛

  常在原发疾病治愈后,疼痛仍持续存在,并呈逐渐加重趋势,可在没有任何确切病因或组织损伤的情况下持续存在,此时机体病理的生理变化与原发疾病完全不同。

  

  2

  关于疼痛有哪些“误区”?

  误区一:“又不会疼死人”

  研究表明:全身广泛性疼痛持续一天,就可能因疼痛使癌症患者死亡的危险至少增加20%。慢性剧烈疼痛如果得不到缓解,会发展为顽固性癌痛,成为一种疾病,并成为患者自杀的重要原因。所以,积极进行止痛治疗,可提高生活质量。

  误区二:忍忍就好了,能不吃止疼药就别吃”

  对于疼痛,许多人能忍且忍。但是,疼痛不仅使患者精神痛苦,劳动力丧失,生活质量下降。长期延绵不断的疼痛,还会使人体各种器官的功能发生紊乱,免疫力低下而诱发各种并发症。

  

  3

  疼痛有哪些“危险特征"?

  有些疼痛是一时不适,但有些疾病带来的疼痛则是长久折磨。不同特征的疼痛也藏着一些危险信号。

  撕裂痛:胸背突发最凶险

  临床上,表现为撕裂样疼痛的疾病有很多种,例如外伤后肋骨骨折、胸膜炎等。但情况最危急、临床最多见的原因是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是直接从心脏的左心室发出、最粗大的动脉,是人体动脉系统的源头。主动脉壁分内、中、外三层,如果内膜受损破裂,让中层暴露,内外膜就会在高速、高压的血流冲击下发生分离,形成夹层。通俗地讲,就是血管劈了。

  发生主动脉夹层后,由于血管外膜受到剧烈牵拉,人会感到撕心裂肺般的疼痛。主动脉从心脏发出,沿脊柱下行,并在胸腔和腹腔内分出很多分支,向全身各处输送血液。

  

  夹层所在位置不同,带来的疼痛也会有所不同:

  1、若夹层病变累及近端升主动脉时,表现为前胸痛;

  2、夹层位于降主动脉时,多表现为肩胛区疼痛;

  3、若疼痛出现迁移,则提示夹层进展。

  主动脉夹层发病迅速,如不及时就医可危及生命。对于本身具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患者,若突然出现胸背部撕裂痛,应提高警惕。

  电击痛:多是神经受损

  神经纤维传导迅速,当其受损时,引起的疼痛多为针刺、刀割、电击样的锐痛,具有突发突止的特点,更有患者表现为触摸痛等痛觉超敏的情况。

  典型的神经疼痛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以三叉神经痛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为代表,是神经本身或一级神经元(脊神经节神经元)受损,或受损后诱发功能紊乱所引起的疼痛。

  第二类多是由于神经受压,缺血缺氧,继而影响通路所致,临床多见于颈、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所引起的颈肩腰腿痛,疼痛程度受到颈腰椎活动姿势的影响。

  钝痛:病因难确定

  当针扎了手、刀片划伤手时,人可以敏锐地感到具体的疼痛部位,这种痛一般称作锐痛。

  

  钝痛所反映的疼痛部位不如锐痛具体,疼痛程度略强于隐痛,常见于内脏炎症或癌性疼痛。长期钝痛会影响患者心情,导致焦虑等不良情绪。

  与头痛、关节痛等容易明确病因的疼痛不同,腹部钝痛原因更需临床专家结合症状进行细致筛查。胃肠炎、胆囊炎、胰腺炎、慢性阑尾炎等均会引起腹腔内的钝痛发作。

  钝痛的特点是定位不清,一些泌尿系统疾病,如膀胱炎、肾炎,会造成腰部和下腹部钝痛,女性常见的慢性盆腔炎、卵巢囊肿也会导致下腹部钝痛。

  牵涉痛:最具迷惑性

  在临床上,不少患者抱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观念,也正因此,给了一些疾病可乘之机,让患者跑错了诊室。临床常提到的“牵涉痛”就属此类。

  内脏器官和体表的疼痛感觉都是通过神经传递给脊髓,再由脊髓传递给大脑所形成的。有些内脏发生病变时,疾病刺激由内脏感受器接收,由交感神经纤维传入脊髓,进而影响与之处于相同脊髓节段的其他躯体神经支配区,造成该部分区域浅表或深部痛,即为牵涉痛。

  一般来说,每个内脏病变时都有较固定的皮肤牵涉痛区。例如:

  1、食管病变会导致胸口、右上肢疼痛;

  2、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往往导致肾区疼痛(腰疼);

  3、肝、胆囊疾病可引发右肩、右肩胛痛;

  4、颈椎5、6节病变时,除颈椎神经根不适外,也有颈肩、肩胛区痛。

  来源:生命时报

  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谢。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

  抗击疫情

  大医同盟与您在一起!

上一篇:优秀学子一定不能错过的两个专业:软件工程和集成电路(芯片)
下一篇:2021年自考教育学类本科专业有哪些?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