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给花花草草颁“身份证”,给长江珍稀鱼类写“传记”!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1-26
手机版

  漫步于海大校园

  你也许关注到

  树上有一些亮闪闪的金属牌

  牌子上介绍了

  树木的名称、学名和一个二维码

  拿出手机扫一下这个二维码

  可以读到一篇介绍的科普小文

  这其中的点点滴滴

  要从一位名叫周明玮的海大学子说起

  

  周明玮:上海海洋大学

  水产与生命学院生物学专业研究生

  为花花草草颁“身份证”

  头戴遮阳帽,脖子上挂着单反相机,在校园里走走看看拍拍照是周明玮的常态。周明玮可不是来海大参观的游客,而是校园里科普达人。

  2017年,周明玮进入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学习。彼时的他,对校园中花花绿绿的各种植物有着浓厚的兴趣,闲暇时到处逛逛,探索校园里的植物,遇到特别感兴趣的还会采集一点材料对照一些科普文章的描述细细解剖观察。

  

  时间长了,周明玮萌生了做校园植物科普的念头。一开始,他只是拍拍照、发发朋友圈,后来在黄旭雄老师和周志刚老师的支持下,他决定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让更多同学了解这些身边的植物。

  说干就干!就这样,一个做植物科普的小分队成立了。喜爱植物的周明玮同学负责科普文章写作,精通计算机的陈团结同学负责二维码和网站制作,还有两位同学负责其他相关的事务。

  由于周明玮曾经在上海辰山植物园标本馆暑期实习,对植物园里带二维码的植物挂牌记忆犹新,因此团队采用二维码挂牌链接原创科普文章的形式进行科普。

  很快,银闪闪的植物挂牌点缀在校园的草木之间。在第一教学楼附近,植物种类丰富且学生活动频繁的地方,团队为很多植物挂上了“身份证”。周明玮说:“尽管写原创科普文章颇费时间精力,但哪怕只有一位同学读到文章后觉得学到了点什么,并对这些看上去平平无奇的植物多了点兴趣和关注,我的努力就没有白费”。

  

  

  

  扫码识别后的科普文章

  

  带上“身份证”的植物们

  给长江珍稀鱼类写“传记”

  2022年暑假,本科毕业的周明玮在机缘巧合下得到锻炼自己做科普的好机会:上海自然博物馆官微开了一个名为“江毓万灵——长江珍稀物种系列”的科普文章合集,专门介绍长江中和长江流域的珍稀动物。周明玮同学受邀为这个系列写稿子。他选择了自己最感兴趣且相对熟悉的长江珍稀鱼类——白鲟、胭脂鱼和中华鲟。

  网上有关长江珍稀鱼类的科普文章很多,但怎样写能更有特色,唤起人们保护动物的意识,值得下功夫研究。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周明玮广泛收集中英文资料,仔细研读并认真思考,将长江珍稀鱼类的故事还原,写出生动的鱼类“传记”,呈现给读者。

  “我从小就非常关心中华鲟保护,这次有机会用自己的文字为之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算是我的荣幸了。因此,我尽量全面地收集资料并仔细解读,用准确客观又生动的文字将中华鲟的命运和动物保护工作者拯救中华鲟付出的巨大努力呈现在读者面前,希望我的文字能唤起更多人对于中华鲟乃至更多水生动物的关注。”周明玮说。

  剥开知识的“硬壳”

  2022年,周明玮成为了一名上海海洋大学生物学专业的研究生。读研期间,周明玮不仅积极参与科研,还有一个小目标:为上海海洋大学的科研成果写科普文章。

  “作为一所‘双一流’高校,上海海洋大学每年都有大量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但或许由于专业间的‘鸿沟’及个人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许多同学可能对自己专业以外的研究成果知晓并不多。”周明玮解释了自己的初衷。

  因此,周明玮希望能在读研期间写作科普文章,让更多同学、校友乃至校外人士了解海大各个学院的师生在做什么。“虽然我的专业是生物学,但我感兴趣且有所了解的领域还是挺广的,化学、食品、海洋等都是我所关注的话题。我也相信自己有能力解读这些领域的文献,用自己的文笔剥开知识的‘硬壳’,把有趣又易于理解的‘内核’生动地呈现给校内外读者。”

  “如果大家对科普感兴趣,想为传播海大研究成果或为海大学生们提供更好的科普教育材料,可以通过邮箱联系我。”

  邮箱:m220100075@st.shou.edu.cn

  

  欢迎大家与周明玮一起学习、交流

  为上海海洋大学科普工作

  奉献自己的力量!

  海大通讯社

  摄影丨黎相伶

  文案丨周明玮 向云

  编辑丨朱宇河 赵祎晨

  责任编辑丨陈潘毅 石诗美

  原标题:《他给花花草草颁“身份证”,给长江珍稀鱼类写“传记”!》

上一篇:佳木斯卫校都有什么专业?
下一篇:「专科版“国防生”」湖南定向培养士官学校之:长沙航空职业学院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