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让古籍走出“深闺”
原标题: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让古籍走出“深闺”
书籍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蕴含着民族的历史记忆、思想智慧和知识体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所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高等学府,南京大学已经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始终肩负着文化建设、文化传播、文化育人和文化创新的重任,为国家的强盛、科学的进步、民族的复兴作出了重要贡献。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南京大学也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古代典籍。作为图书馆重要的特藏之一,古籍线装书收藏量近40万册,其中善本有3000余种、3万余册。南京大学图书馆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这些古籍四部皆备,尤以古代地方志、目录学文献、边疆图籍、明清别集、丛书的收藏为特色。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在海内外古籍界均有影响。
这批珍贵的文献与学校一起经历了战争年代的烽火硝烟,动荡时期的颠沛流离以及和平年代的繁荣发展,是几代南大人历尽劫难、九死一生才得以保存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在南京大学一个多世纪的学术发展史中,这批文化瑰宝发挥过重要作用,充当过重要角色。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文献一直藏在深闺,鲜为人知。
2012年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杜厦图书馆全面开馆,所有古籍搬迁到2000平方米恒温恒湿书库,又建设了设施先进的文献修复室,古籍的保管保护条件得到根本改善。与此同时,古籍的开发利用和宣传推广工作也有序开展。
系统整理馆藏,遴选珍品影印出版,嘉惠学林
整理影印出版《南京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南京大学图书馆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在地方志的收藏方面形成了重要特色。1923年,南京大学前身之一的金陵大学与美国农业部开展了中国农业史研究的合作项目,1929年金陵大学建立文、理、农三院体制,时任农学院农业图书研究部主任的农业史专家万国鼎先生,争取到美国农业部一等赞助经费,开始大力收集地方志。因农业图书研究部早期属于农学院和图书馆共同管理,这项工作也得到了当时图书馆馆长刘国钧先生的积极支持,随后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也加入了这项工作。他们四处派员到各地古旧书店去广泛收购,很快便形成了金陵大学图书馆的特藏。根据1933年的统计,当时已收集方志2270余部22600多册,在国内名列前茅。抗战时期,金陵大学继续在四川等地区收集方志。抗战胜利后,地方志先后运回南京。1952年院系调整时,将金陵大学图书馆、金陵大学文化研究所以及中央大学所藏地方志全部并入南京大学图书馆。此后,担任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的李小缘先生、施廷镛先生努力搜求,并组织人力手抄,馆藏不断丰富。目前,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古代地方志有4300多种,4万多册,其中尤以江苏、浙江、四川三省的为多。这些古代地方志中列入善本的有300多种,其中稀见本百余种,孤本方志40余种。
2012年,经过古籍部核点与整理,精选出68种珍稀方志,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出版,共70册。方志涉及19个省、市、自治区,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记载,有20种仅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完帙。除独家收藏的珍本外,其他均为刊印不多、流布不广、未见影印的稀见方志。
整理影印出版《南京大学图书馆藏古籍珍本丛刊》(稿钞本卷)。南京大学图书馆藏稿钞本有650余种,涵盖经史子集四部。经过仔细甄别,图书馆挑选了44种影印出版。其中稿本24种,抄本20种。有15种稿本、18种抄本未见刊刻,抄本中有15种为孤钞本,由此可见这批珍贵的稿钞本文献价值和文物价值之高。这批稿钞本于2017年11月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影印出版,共40册。
编辑出版《南京大学古籍善本图录》。南京大学图书馆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联合博物馆、文学院、历史学院等古籍收藏单位,全面整理南京大学的善本古籍,从南大馆藏3000多种善本中遴选出282种珍贵且极具特色的古代文献,通过善本图录的形式结集出版。
《图录》全书分成四个部分:一为唐代写本,计3部;二为宋元古椠,计7部;三为明清佳刻,计194部;四为稿钞校本,计78部。这些善本,从唐写本、宋元刻本到明清刻本,从官刻、坊刻到家刻,从活字本、套印本到插图本,从目录学文献、地方文献到稀见珍本、名家钞校批本,反映了中国古籍传写刻印传播的历史,体现了南京大学的百廿积淀与传承。
举办丰富多彩活动,让师生了解古籍印制与修复过程和传统技艺
利用一年一度的南京大学读书节、世界读书日、非遗日等,举办各类文化推广活动,让师生了解古籍、热爱传统文化。如:化浆为纸,古法传今——蔡伦造纸DIY、亲手制作一本属于你的“武林秘笈” “剞劂成书,纸墨传之”雕版印刷体验活动、指尖上的记忆——抢救古籍我们在行动、湿拓·印象、书籍装帧与文化创意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举办古籍大展,让古籍走出“深闺”
在迎接南大百廿华诞之际,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博物馆、文学院、历史学院等单位遴选出200余种极具特色的善本,于2021年11月22日至12月21日举办“册府千华·南雍撷珍——南京大学古籍菁华展暨中国古代套色版画特展”。这是南大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展品最精的古籍展,很多难得一见的善本一起亮相,有来自敦煌石室的唐代写经、稀如星凤的宋版元版、多姿多彩的明清版刻,还有南大特有的孤本秘笈、先贤手泽,珍善并陈,琳琅满目。本次展览还得到中国古版画研究会(筹)的大力支持,展出异彩纷呈的套色版画70余种。
展览主要由“册府千华”和“南雍撷珍”两大部分组成。关于彩色套印内容,以“中国古代套色版画特展”形式,将70多件套明代至近代的彩色版画集中呈现,特别是汇聚了多种版本的《芥子园画传》《十竹斋笺谱》。“南雍撷珍”板块侧重展示南京大学所藏珍本秘笈,全方位展现了南京大学古籍的收藏特色和深厚底蕴,尤其对南大著名教授评点、批校并捐赠的古籍,进行重点推荐。
为了让观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古籍,本次展览组织了多场“跟着教授看展览”活动。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版本目录学专家武秀成教授作了题为“古籍版本鉴赏”的学术讲座与现场导览。文学院赵益教授为大家带来题为“书籍形制与意义传达:以‘册府千华·南雍撷珍——南京大学古籍菁华展暨中国古代套色版画特展’展出古籍为例”的讲座,让师生更加直观深刻地了解到书籍形制与意义传达的关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程章灿教授作了题为“南雍撷珍与江苏文脉”的讲座,厘清了本次展览与江苏文脉之间的密切联系。展览期间,图书馆、博物馆组成的策展团队也组织了两场接力导览活动。
为了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古籍修复技艺与古代印刷文化,图书馆文献修复中心组织了三场现场体验活动,分别是“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体验活动”“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流沙笺制作体验活动”和“墨印彩拓——传统印刷与流沙笺制作体验活动”。
本次展览利用新媒体做了立体化、多方位的宣传。图书馆拍摄了两个长度为5分钟的修复视频,以影像的方式介绍了传统古籍修复技艺与手工纸浆修复技艺。策展团队利用校内的“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博物馆”“南京大学图书馆”公众号及校外媒体,宣发了30多篇展览宣传与现场报道,扩大了展览的社会影响力和文化传播力。
一个月的展览时间,南大古籍大展在高校、省内、国内乃至国际上都引发了热议。《中国日报》(China Daily)刊发了题为“Campus Tale for Ancient Books”的英文报道,让展览的影响传至海外。南京大学文学院胡锦豪博士的万字长文《蹲展记》更是将此展览与多家“册府千华”展作比较,并从学术的角度深入解读了展览的设计、展品的说明,体现了展览充分与教学科研相结合的特色。展览得到了校内外广大师生、观众的热切关注与高度评价,在“南京大学图书馆”的公众号文章后,数百位观众留下了情真意切的观展感言。这场展览,既体现了南大“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优秀学风,又产生了广泛的正向社会效应。
在校方的支持下,本次展览的展览图录得以在南京大学社会科学处立项,展览文稿已经汇总,预计将于2023年由凤凰出版社出版。
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古籍工作更应注重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今后,图书馆将在加强古籍整理、修复的基础上,深入发掘古籍承载的优秀文化基因,出版一批代表南京大学收藏特色的书籍,同时以古籍大展成功举办为契机,寻找更多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图书馆)
责任编辑:
上一篇:内蒙古自治区进一步规范普通高中招生工作
下一篇:关于2023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的通告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
- 信用信息赋能,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今天距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还有10天!
- 北京自学考试和成教有什么不同?
- 道县:开展2023年基础教育业务工作培训
- 融入智能技术 赋能创新人才培养
- 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脊柱侧弯?一个方法教你判断!
- 让长三角市民共享,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市面越做越大
- 华容县实验小学:最美莫过夕阳红 最浓不过敬老情
- 原创恭喜!王楚钦代替樊振东世界排名来到第一位,双方积分差仅有15分
- 自考会计专业有哪些课程?
- 播出预告丨上海市天山初级中学:不一样的学习评价
- 杭州亚残运会火炬传递圆满成功 “桂冠”画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 自考学士学位英语什么时候报名
- 日本学校要求的托福分数
- 证明差“老师”能教出好“学生”?江苏博士最新研究成果,引发国际关注!
- 让共同发展繁荣之路越走越宽广
- 原创拒绝恩比德!尼克斯目标清晰!锡伯杜点名要他,三分王成球队答案
- 喜庆乔迁五周年,共度九九重阳节
- 蚂蚁庄园今日答案最新:味精加热太久真的会致癌吗
- 2024年辽宁省普通高考报名即将开始
- 粤港澳大湾区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将于10月23
- 难忘那次5天5夜的长途机动,还有那个同车的义务兵驾驶员
- “周五课堂”来了新老师
- 在学生中走俏的萝卜刀引发争议,消保委提醒:警惕其暴力暗示
- 校园圈丨让学生走出家门做历史作业,结果出人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