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大附中考入北京大学,特殊的高三,她也承受不一样的压力!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2-03
手机版

  学生姓名:李松晓

  毕业中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就读院系:北京大学元培学院

  新的开始,前路漫长

  我家距离北大仅仅两公里,从阳台窗口就能遥望王克桢楼的轮廓。我也常从北大门外路过,或许是因为近在咫尺、早已习惯,小时候我对北大并没有十分清晰的印象。后来升入初中发现班主任是刚从北大毕业的研究生,高中阶段又遇见了许多来自北大的老师,结识了就读于北大的学长学姐,在高二升高三的暑假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夏令营,我对北大的抽象认知才逐渐变得具体而丰盈。中学时代,从近旁的北大人身上,我感受到燕园的包容与温暖,知道了在北大,每人独具一格的天性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自此我开始暗自期盼,有朝一日也能够踏入其中。

  而今时光飞逝,高中生涯画上句点,琐碎的片段和想法纷涌而出,难以捕捉。今年的居家隔离和高考延期可能是我们这届考生惊心动魄的集体记忆,憋闷、颓丧、消沉、寂寞……负面情绪容易压得人喘不过气。对我来说,这段日子就像是被拽得很长的同一天,恍惚而迷离。我至今难忘得知延期那天的崩溃,当时觉得快疯掉了——我从高三还没开始就盼着高三结束,居然要再延一个月,嗯?

  但所幸,还是坚持下来了。网课期间我状态不好的时候特别拖延、心情烦躁;状态好的时候,由于可以暂停回放,掌握的知识反而比在校上课更全面细致。看似糟糕的境况,换个角度考量,也未尝不可转换为优势。因此,不管今后身处何种境地,面临什么考验,不管身旁和远方的世界是否让人迷惘,我都需要尽量稳定心态,平静下来,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源,踏实做完眼前力所能及的事,再去寻求渴望的答案。

  “随大流的生活是最幸福的”,我曾经对这种说法满心怀疑,现在却觉得它有一定道理。高三的日子或许枯燥乏味,或许艰难辛苦,但大致还是在师长的督促下、在学校的安排下跟随大部队一步步前行,无需自己操心太多。而我始终认为真正的麻烦和挑战,在迈入大学门槛时才刚刚起步。之后只会更难而不是更简单轻松。多种多样的活动、自行管理的空余时间、学业压力、日常细节、未来的规划……都需要我们把握平衡、做出决定,并为其引发的结果负责。“自由散漫”其实是我天性里深藏的因素,我曾迫不及待想要摆脱监管、跳出舒适圈、探索未知领域、安排自己的生活,但当这一天终于近在眼前时,却稍感忐忑不安。

  报名元培学院时的心理活动,也与此类似。我是选考史地政的传统文科生,可供选择的专业数量有限,加之我对各专业的情况缺乏了解,兴趣点非常分散,对将来也没有清晰的打算。外语、经济、历史、中文……就像没头苍蝇那样,高三一年里我在各种专业意向中间反复跳跃,经常改变。

  我既渴盼变化,又依赖安定;既希望能有更多机会作出选择,又害怕自己的选择只是一时冲动。这种矛盾大概在许多人身上也都存在过。但最后,遵从内心,我还是来到这里,准备好迎接全新的机遇与挑战。无论如何,北大提供的平台可以让我们每个人发掘兴趣与潜力,发现与往常不尽相同的自我,在交流借鉴中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提升能力水平,向愿望和理想一点点靠近,期待自己终将蜕变成为怎样的人。

  一直很喜欢这句话:“每个故事都有结尾,每个结尾都是新的开始。”过去已经结束,未来即将开始。我感谢自己拥有的一切,把回忆珍藏,并且期待着明天降临。前路漫漫,来日方长,我将怀揣憧憬,目视前方,朝着那充满无限可能的世界奔去。加油吧!

  来源:北京大学 北大招生办 文字 | 李松晓,内容有修改 美编 | 戎子艺 审校 | 黄选平

  举报/反馈

上一篇:今天,这座总投资12亿元的黄石新地标正式起航!
下一篇:初中毕业学汽修专业怎么样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