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痛批中国体育课现状:怕出事而取消体育课,是教育的失职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2-03
手机版

  北京时间8月24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一篇名为《怕出事而取消体育课也是教育的失职》的文章,深度剖析了目前中国学校的体育课现状,并表示破解体育课难题、加强体育课的专业化、规范化刻不容缓。众所周知,在中国,除了大城市的素质教育学校有专业的、科学的体育教学,其他小城市、县级学校的体育课基本成了可有可无的存在。体育课往往成为文化知识课的附属品,老师一声令下,体育课说停就停,而即使上了体育课,也只是由一些不专业的体育老师带着跑跑步、做做操然后自由活动,根本起不到体育课应有的“体育”职能。

  尽管这些年来教育部再三强调教育的全面性、要保证体育、德育的同时进行,但是很多学校依然我行我素,体育课的地位依旧很低。对此,一些学校的负责人还振振有词:体育活动万一出现安全事故,谁都负不起责任。所以,这样普遍的情况造成了如今中国教育的体育课难题。在8月20日,教育部召开的学校安全事故处理机制相关情况发布会上,针对一些学校担心发生安全事故而取消体育课、社会实践的现象,教育部回应称,学校这种做法,有不当,也有无奈。对于这种情况,《中国青年报》评论称:“近几年,不少学校越来越“胆小”了:体育课越来越少,不组织篮球、足球等对抗性项目的活动,春游、秋游和社会实践都被取消。体育课难免磕磕碰碰,很难避免学生受伤和意外,在家校关系愈发紧张的当下,学校和教师是实实在在地被“告怕了”——反正高考也不考体育,索性就不上体育课了。”

  学校的担忧也的确是出于无奈,但是这种无奈根源于自身工作的不到位。如果学校有专业的体育教育团队、医疗团队,在学生们上体育课时做好指导,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自然就会大大降低。《中国青年报》称:“学校担心学生受伤而减少以至取消体育课,长此以往,只会造成学校教育功能的缺失。破解“体育课难题”,加强体育课的专业化、规范化刻不容缓。体育课真正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强身健体,同时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如果体育老师能制订合理的训练计划,带领学生进行规范训练,受伤概率可以大大降低。”

  要想打造体育强国,尤其要做好青少年体育这一环。对于足球、篮球这些身体对抗性很强的项目来说,受伤当然是在所难免的,即使是有最顶级医疗团队指导的世界杯赛场,还不是每年都有很多球员受伤。不只是体育课有风险,学生上学路上就没有风险吗?难道还要因此要求全员住校?如果因为害怕学生受伤而直接弱化体育课的体育职能,那样未免是因噎废食、自欺欺人。

  举报/反馈

上一篇:8336个!天津1月小客车增量指标配置数公布!竞价摇号时间也定了!
下一篇:全国人大代表王艳提议将因职业因素导致的颈椎病认定为职业病!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