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上首个商业性“太空旅行团”25日返回地球 旅行团成员每位票价5500万美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2-03
手机版

  25日,美国首个由私营公司组织前往国际空间站的“全私人”宇航团队搭乘SpaceX(即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龙”飞船返回地球,降落在佛罗里达州海岸附近。

  “龙”飞船于本月8日搭乘“猎鹰9”火箭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将4名宇航员送往国际空间站。飞船于美国东部时间9日与国际空间站对接。此次任务原定10天,受佛罗里达州沿岸恶劣天气条件影响,宇航团队返回地球的时间被推迟。据悉,除了一位执行公司员工是免费旅行外,本次三位真正意义上的“游客”均花费不菲,这一趟票价人均5500万美元(约人民币3.5亿元)。

  “旅行团”员

  最大的71岁最小53岁

  四位宇航员年龄最小的53岁,年龄最大的已有71岁。

  71岁的Larry Connor是美国房地产大亨。他本身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越野赛车手。此次他担任龙飞船的副驾驶;53岁的游客是来自加拿大的投资人Mark Pathy。今年53岁,他同时是一位慈善家。

  64岁的以色列商人Eytan Stibbe曾是以色列空军前F-16战斗机飞行员,几年前还在以色列空军飞行学院担任讲师。他想以此次太空之行纪念以色列首位宇航员、曾在航天飞机事故中遇难的Ilan Ramon。

  领队的任务指挥官是NASA退休宇航员Mike Lopez-Alegria。他曾在太空中度过258天,共执行过3次航天飞行任务和1次国际空间站飞行任务。他还是NASA太空行走次数最多的纪录保持者——10次太空漫步,持续时间累计67小时。他就是此行中唯一不用自掏腰包买票的那位“执行公司员工”——他其实是Axiom Space公司副总裁。

  行程安排

  他们是带着任务上天的

  这次“太空游”是纯商业性质的。参与飞行的没有现役职业航天员,而且要自掏腰包买票上“船”,乘坐的火箭、飞船也都来自私营商业公司。2021年1月,SpaceX方面宣布了本次机组人员名单,并给这四名宇航员进行了750小时到1000小时的地面训练。

  按照计划,他们要用两天时间往返,并在国际空间站的轨道实验室里待8天,还会与站内那些职业太空宇航员一起参加一些科学实验工作,完成大约25个不同的实验,进行100多个小时的研究,涵盖人类研究、生命和物理科学、技术演示和地球观测等内容。

  意义何在

  国际空间站迈出商业化第一步

  这次并不是第一次有太空游客到访国际空间站。

  第一位太空游客、美国商人丹尼斯·蒂托早在2001年4月28日便乘坐俄“联盟TM-32”载人飞船前往过国际空间站;离本次太空旅行最近的一次,则是2021年12月,日本企业家前泽友作乘坐“联盟号”前往过国际空间站。但这一次却是人类历史上首个商业性“太空旅行团”到访国际空间站。它标志着,人类的太空探索,真正进入了商业化、民用化时代,国际空间站也由此迈出商业化的第一步。

  近年来,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已公开认可了低空地球轨道空间私有化,认为可以实现低空地球轨道上购买服务的独立运作并可作为商业和自由飞行的可居住目的地之一。早在2010年,NASA便推出了合作商业航天员计划(简称CCP),寻求像SpaceX这样的私人承包商航天器服务,将实验设备和补给运送到国际空间站在轨实验室,希望利用商业运输的能力,将美国的太空计划商业化,从而推进美国高质量科学研究和技术的开发。

  据说,NASA与Axiom Space已在2020年签署了一份1.4亿美元的合同,允许它在国际空间站上增建商业舱段,有计划想用商业空间站代替国际空间站。所以,此次飞行也意味着,NASA迈出了国际空间站与私营企业合作运营实质性的第一步。而关于第一个增建商业居住舱,现在也已经开始动工,预计在2024年发射升空,最终将在2028年整体建成。

  除了Axiom Space(美国的一家美国太空服务提供商)外,NASA其实还与另外几家商业公司陆续签订数亿美元的合同,目标都是建设商业空间站。这意味着,在2030年国际空间站退役前,NASA的这些举措将为商业航天航空服务提供便利,同时也可以为NASA每年节省至少10亿美元的开支。

  综合新华社、《羊城晚报》报道

上一篇:北京吉利大学退出北京是因为2007年的一步错棋
下一篇:冰心: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