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岗位有具体要求,大学生要提前了解,有些岗位不能随意离职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2-04
手机版

  文/槿说教育

  考公考编这个话题,随着高校毕业生的人数的增长,也一直处于热度很高的位置。毕竟,身边的大学生不是在备考,就是在考公考编的路上,大家都想获得稳定的岗位。

  现在高校毕业人数多,但是目前的岗位有限,或者说优质的岗位很少,不管是公务员、事业编,还是国企编制,大学生都想成为其中的一份子,都希望能成功上岸。

  

  2022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冲破千万人的大关,而随后的2023年,毕业生人数更多。这么多人,一时间怎样安排就业?怎样融入社会?确实是多方关注的现象。

  因为大环境的影响,从2019年到今年,这三年时间,大学生确实经历了就业环境的寒潮。前些年人们都说大学生就业难,毕业就等于失业。

  

  但是如今的毕业生面临的才是真正的问题和考验,要么考取编制,要么走进企业,再或者继续读书提升自己。企业的工作,大学生也知道其中的不稳定性太多。

  就目前的环境而言,高校毕业生更追求稳定和保障,甚至有毕业生放弃大厂的工作,选择考公务员或者事业编,就是让自己不为以后的不稳定性而诚惶诚恐。

  

  有人说,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如果已经获得了一份较为满意的工作,就不要轻易考虑选择离职,因为再重新找工作,犹如开凿坚冰,机会实在是不多。

  即便是高学历人群,也同样面临就业困境。本科生如今已不再是抢手的“香饽饽”,本科学历也已经不能满足一些用人单位的要求,尤其是普通院校的本科生。

  

  因此,本科毕业就选择考研的大学生越来越多,直到今年,考研人数400多万,预计2023年人数更多,会超过500万,就业带动的考研竞争也显著上升。

  这一庞大的数字,也体现了现在大学生关于就业的思考和选择,同时也体现出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学历要求的严格。当然,总体而言,这类毕业生都想追求稳定且优质的工作。

  

  考研是毕业生的选择之一,还有一部分毕业生直接选择就业,但是毕业生往往会先参加公务员和事业编的考试,在毕业之际他们就开始备考复习,不断背书刷题。

  关于考公务员,可以说大多数的考生没有清晰的目标,很多人抱着从众的心理去参加考试。考上了就算捡到宝了,考不上再去找别的工作,职业规划并不清晰。

  

  这一点可以体现在很多毕业生对于公务员岗位的不了解,在选择报考时,这类毕业生压根没有对岗位进行深刻剖析,不知道岗位有哪些要求和细则,这并不理性。

  一般情况下,毕业生刚考上公务员,有最低的合同期限。合同期也是考核期,这个阶段表现良好,毕业生就可以留下,才端稳了铁饭碗,工作也才真正到手。

  

  但是一般最低合同期不得离职,需要期满才能做选择。问题是有些毕业生没有提前了解清楚岗位职责,真正工作才发现自己不喜欢这份工作,也不能胜任这份工作。

  这就会影响到毕业生工作的积极性和效率,同时合同期又没有到,这个阶段如果难以适应岗位,毕业生确实不好过。如果这时候选择离职,会对毕业生产生很不少的影响。

  

  还有一些毕业生考上了公务员,但是对这份工作不感兴趣,更没有动力去干工作,随即提出离职。要知道有一些涉及机密的岗位,并不是可以随意辞职,毕竟是公职。

  不管怎样,毕业生考上公务员再在短时间内选择离职,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对自己不负责,也对他人不负责。机会本身就难得,加之任何一种工作,都需要沉住气耐心去做。

  

  这就告诉大学生,在校期间就需要认真做好职业规划,起码对于即将选择的职业,要进行认真了解,多方面分析,自己是否适合,或者说了解岗位的具体任务和要求,这是基本。

  总结:

  选择考公务员的毕业生有数百万之多,能考上的毕业生每年只有几万人,这是何等的竞争?如果有能力上岸,如果付出了备考的辛苦,何不去提前了解岗位?

  

  这几项事情都做充分,才是最好的准备,毕业生也会在公务员的岗位上,展现出自己的精神风貌,以及积极的工作态度。

  今日话题:你是如何看待毕业生考上公务员,发现自己不喜欢这个岗位,而后选择离职的行为?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举报/反馈

上一篇:北大硕士,网红芈十四报考的那所学校有多牛?
下一篇:兰州交大开展校企“面对面”促就业对接会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