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挽救生命,温暖了这个寒冬……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2-04
手机版

  

  12月以来,合肥市连续实现三例造血干细胞捐献,他们为挽救陌生患者的生命,捐献出珍贵的“生命种子”,他们的大爱之举温暖了这个寒冬。

  两年后再续爱心缘

  12月13日,吴勇军在中国科大附一院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挽救一名6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女童的生命。“其实两年前,我就已经和患者配型成功并完成了高分辨检测,可惜由于患者自身原因捐献中断,今天我终于成功捐出造血干细胞,希望这一次能帮到她!”

  吴勇军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从高中就开始无偿献血,对他来说,献血助人是很有意义且值得坚持的事情。今年10月,吴勇军接到合肥市红十字会的电话,2年前的那位患者还需要他的造血干细胞!“肯定同意啊,那时没能帮上忙,心里有点遗憾。”吴勇军说,“这次的捐献,妻子也很支持。我们还登记了遗体器官志愿捐献,只是想为社会多作一些贡献!”经过约两个小时,吴勇军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成为合肥市第9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生命的种子”即刻被送往位于苏州的患者医院,吴勇军说:“听说患者才6岁,正是纯真美好的年纪,希望她能够早日康复,以后的生命还有无限的可能!”

  我是党员我顶上

  12月19日,鲍大双在中国科大附一院顺利采集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合肥市第9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这次造血干细胞捐献我不上,就没有人可以顶上了,不管怎样我都会捐献的!”得知自己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男童配型成功,鲍大双轻柔却坚定地说。

  10月份进行捐献前体检时,遇到了严峻的疫情形势,鲍大双所在小区属于封控区,为了不耽误患者的治疗进度,他决定借住朋友家,确保能如期体检。体检终于如期进行了,但是没想到的是,体检结果中又出现了几项不太好的数值,还好通过积极调整生活作息,最终顺利通过了复查。虽然鲍大双的捐献过程有些坎坷,但因为他坚定的捐献意志与不断克服各种问题的努力,最终顺利完成了生命种子的传递,给在重庆治疗的年仅4岁的小患者带去了生的希望。“不知道他是什么样子,也不知道他在什么地方,但希望他能康复,健健康康地长大!”鲍大双说。

  能救人,我愿意

  12月26日中午,在中国科大附一院的采集室,合肥市第9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常思毅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克服了家庭和工作上的困难,他为在浙江治疗的同年的骨髓异常综合症患者送上“生命的种子”,希望她早日康复。

  小常第一次将自己准备捐献的事告知父母时,父母并不支持。小常将自己在大学里就是红十字志愿者,也献过血小板的事告诉父母,并将自己掌握的造血干细胞知识和父母沟通,父母仍然有点担心。小常又带父母一起来到市红十字会办公室,在工作人员和小常的耐心解释下,父母终于消除了顾虑。临近捐献时小常刚找了一份工作,单位将组织三周的封闭培训,时间上错不开怎么办?小常表示:“实在协调不了,这份工作不要了,等我完成捐献再重新找一份。”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赶紧与小常单位沟通争取,单位表示“安心去救人,单位把岗位给你留着”。26日中午,历时约三个小时,造血干细胞捐献完成后,小常说:“加油,患者姐姐,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来源:合肥日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发至邮箱newmedia@xxcb.cn,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内容咨询及合作:19176699651;yuanshipeng@xxcb.cn。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为什么选择春季高考学校呢?怎么选择呢?
下一篇:划重点,这些英语词汇在考研英语真题中出现次数最多!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