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姐心语|胡鑫宇事件警示: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是为人父母没有终点的修行路!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2-09
手机版

  

  

  朋友们,我是甘肃省妇联心理顾问、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甘肃省妇女儿童心理咨询协会会长周志玲。

  

  2月2日上午10时,胡鑫宇事件新闻发布会在江西铅山县公安局召开。官方得出结论:胡鑫宇死亡原因为自杀!

  那么问题来了,胡鑫宇为什么要自杀?本该是精彩绽放的年纪,怎么就选择用极端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呢?不少家长疑惑,现在的孩子不愁吃穿,物质精神世界丰富,无忧无虑,根本没有自杀的理由。其实,也正是因为父母对孩子这样错误的认知,导致孩子正在经受的痛苦没有被及时看见。其实每一个孩子自杀之前,都经历了无数难忍的痛苦。看似一时冲动的背后,多是长期被忽视的情绪和至暗时刻。他们明明心理已经病入膏肓了。父母却还以为只是胡思乱想,不想学习,不够坚强。直到最后实在撑不住了才走上了绝路。

  从了解的信息来看,胡鑫宇长期承受着心理压力,多次在妈妈面前哭诉:不想上学去,想回家。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我试着销声匿迹,原来我真的无人问津。多次与同学说:人活着有什么意义,我是否存在已经没有意义了,我们压力大,是不是约着一起去跳楼。胡鑫宇发出的这些心理痛苦的信息,没有人能够真正地理解和重视。如果当胡鑫宇多次在妈妈面前表露不想去学校,想回家时,妈妈能够给予其足够的心理支持或者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如果当胡鑫宇多次在同学面前表露厌世心理时,同学、老师能够给予一定关注和重视,这样的悲剧是有可能可以避免的。而在我们周围,我们不知道的还有千千万万的青少年。

  经心理专家访谈、分析,结合胡鑫宇失踪前行为,认为胡鑫宇性格内向、孤独,在意他人看法(讨好型人格),缺失情感支持,缺少情绪宣泄渠道。进入高中重点班就读后,因学习成绩不佳造成心理落差,再加上抑郁症,有了厌世表现和轻生倾向。国庆节后地理测试成绩公布,胡鑫宇排名全班末位,残酷的事实成为了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据北医儿童发展中心发布的《中国儿童自杀报告》,在我国,每年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平均每10分钟就有2人自杀身亡,8个自杀未遂,更有超16%的学生都有轻生的念头。根据世卫组织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每年约有46000名10岁-19岁青少年死于自杀。而没有具体实施、只是有“自杀企图”的青少年人数,可能是这个数据的20倍以上。2021年发表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的调查结果发现,有24.6%的青少年患有抑郁症,其中轻度和中度抑郁分别为17.2%和7.4%,也就是说每100个青少年中约有25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接近四分之一的比例说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极为普遍的。《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调查数据显示,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可见,抑郁症已经成为中国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巨大威胁。

  

  首先、青少年抑郁症高危因素有哪些?

  1、家族遗传病史:尤其是有一级亲属患抑郁和焦虑,母亲的产前或产后抑郁。

  2、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及成长非常重要,不和谐或者离异的环境是不可忽视的高危因素。

  3、儿童早期看护人与儿童冲突矛盾,躯体虐待、学校欺凌,早期丧亲等。

  4、学业困难,学习障碍、成绩大幅波动也是青少年常见高危因素。

  5、消极心态,焦虑障碍和应对压力转移能力弱。

  6、既往有创伤性颅脑损伤,慢性疾病治疗效果不佳。

  

  其次、提示抑郁症的信号有哪些?

  我国一项研究表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求助的平均延误时间为17个月,换句话说,在这大约一年半的时间里,他们都在默默承受抑郁的困扰,而没有主动求助。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青少年缺乏对心理障碍的了解和自身的病耻感,而对于家长而言,最重要的原因是家长对孩子抑郁的表现和求助信号不敏感,甚至误解、指责孩子“懒惰、不爱学习、装病”。尽管抑郁症是心理上的一种健康问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但当抑郁症达到轻度及以上时,就会表现出一定的躯体症状,家长仍然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进行观察,及早发现孩子的抑郁表现:

  1

  注意孩子的功能表现

  研究发现,大部分患有抑郁症的青少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学习成绩和效率下降,以及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困难等认知功能上的减退,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成绩突然出现滑坡式下降,尽管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如果成绩下降持续一段时间,且伴随厌学、作业做不完、上课分神、沉迷网络等情况,那就要警惕孩子是不是存在抑郁情绪。

  2

  注意孩子的睡眠情况

  患有抑郁症的青少年往往会出现入睡困难、早醒和醒后难以入睡等一系列睡眠障碍,如果发现孩子总是打哈欠、睡过头、精神状态差、易怒等表现,这很有可能是失眠所导致的,而这往往暗示着孩子的心理状态欠佳。

  3

  注意孩子的情绪状态

  抑郁症患者往往会表现出一系列的负面情绪,这是导致青少年自杀最危险的信号,包括过多的自责和内疚,觉得生活没有意义,对很多事情都失去兴趣,时常感到孤立无助,比平常更爱哭,甚至有时候还会脱口而出一些自伤、自杀等消极言语。研究也发现疏离的亲子关系往往是青少年抑郁症的重要原因。

  4

  注意孩子的“微笑抑郁症”

  孩子可能会为了维护自己“乖孩子”的形象,或出于不想让父母担心等原因,在家长面前总是保持一个阳光积极的形象,刻意隐瞒自己的情绪,强颜欢笑,但心理上的抑郁是真实存在的,而当孩子承受的压力过大时,心理状态可能就会发生雪崩。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烦恼和压力,“只会微笑”的孩子可能只是把烦恼深藏在心底,即使孩子不愿意主动与父母倾诉,家长仍然可以通过孩子较为信任的同学、朋友或老师等了解情况。

  5

  了解孩子的社会交往

  青少年的社会交往情况既有可能是造成抑郁的原因,也可能是抑郁的症状表现之一,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离群索居、回避社交、沉默寡言、人际关系紧张、遭受校园暴力等现象,都提示着孩子可能心理状态较差,存在患有抑郁症的风险。

  6

  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

  当孩子的进食或体重发生巨大的改变,如:食欲不佳、暴饮暴食等,排除了身体疾病的可能性以后,家长应该要考虑孩子患有心理障碍的可能性。

  7

  家长还要注意孩子是否有自我伤害或尝试自杀的倾向。

  例如最常见的自我伤害是手臂的割伤,以及打、掐、撞击等,或者发现孩子购买关于自杀、死亡的书籍、工具等,这些都是严重抑郁的症状之一。

  

  第三、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做些什么避免孩子出现心理障碍?

  01

  如重视孩子需求,多听孩子内心的声音

  父母的倾听之于孩子,是一种认可、接纳和鼓励。当父母能够耐心地听孩子把话说完,能够让孩子体会到关爱和温情,孩子在说完话的一刹那,内心已经得到了滋养和疗愈。

  02

  多肯定,引导孩子接纳自己

  自信是对抗抑郁最有效的武器,一个孩子的自信从哪来?不夸张地说,生命初期,都是父母给的!但随着孩子年龄增长,母爱滤镜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流失。当孩子不自信时,就很容易变得敏感、自我怀疑,也就更容易被负面能量所击垮。所以,不管孩子多大,都要保证足够的肯定和夸奖!夸奖和批评次数的最佳平衡比例是3:1。也就是你批评孩子一次,至少应该夸奖他3次。孩子得到阳光且正向的回应,帮助他树立自信。

  03

  做好生命教育,让孩子明白人生永远有退路

  父母一定要接纳孩子,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是非常爱他的,无论遇到任何事父母都会跟他一起面对。而且,生命只有一次,可以多和孩子探讨生命的意义,人为什么而活。还可以多和孩子共同寻找生活中的美好,去旅行,去见证、体验不一样的景色和生活方式。让孩子明白,人生的路,一定不只是一条。无论走至何地、何时,人生一定会有退路。

  04

  教孩子学会宣泄情绪,释放压力

  当孩子心情不好或压力大时,教孩子学会排解宣泄,比如做做运动、户外散步,找一空旷的地儿大声喊出来,或是鼓励他找朋友倾诉,找老师父母交流。

  

  第四、什么样的原生家庭,易导致孩子产生自杀念头?

  

  01

  家长忽视孩子的感受

  02

  家长过于看重考试分数

  03

  家长无法接受孩子的“平庸”

  朋友们,任何时候,我们都来得及重新生长。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评判、审视、纠正孩子,却忽视了父母的本职,是尽可能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什么是无条件的爱?究其本质,那就是: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所以我就会爱你、接纳你、理解你,这是有别于对他人的情感。这份情感和认同并不被任何外在条件(例如孩子的分数、才能、成就)所左右。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是比学习成绩和大学名次,重要100倍的事情。为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我们的孩子,只有感到爱与被爱时,才可能变得更好。而不是变得更好时,才值得我们爱。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而一个孩子只有得到爱时,才能重塑信心。永远不要觉得这件事离我很远,因为社会是一张网,我们每个人都在其中;永远不要觉得这个世界不会好了,因为成人是镜子,反射的就是孩子眼里的世界。很多事情,“永远”没有那么远,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进步和改变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孩子在成长中,父母最重要的就是陪伴和理解,因为情感才是引导孩子的那根线。当孩子沉默、无助、绝望的时刻,这些被爱被理解被接纳的体验,温暖的拥抱,能够成为孩子心头最后的眷恋。当孩子迷茫、无助的时候,哪怕全世界都抛弃了他,父母都一定要接纳他、和他站在一起。拥有这样的父母,孩子才会变得自信有底气,才会有力量。

  

  甘肃省妇联温馨提醒:如果您的孩子出现以下情况就需要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01

  孩子行为明显不同于其他同龄孩子

  02

  对家长或他人有攻击性

  03

  不社交,没有朋友

  04

  有亲情丧失、校园霸凌等创伤经历

  05

  家长对于亲子关系感到压力,需要支持帮助

  

  甘肃省妇联心理热线:0931—2660670。

  END

  

  省妇联权益部供稿

  省妇联宣传部

  省妇联网络及新媒体中心出品

  猜你喜欢推荐阅读↓

  孙春兰:扎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确保如期安全开学

  重磅!《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印发!简版重点来了

  巾帼展风采 奋进新征程 | 甘肃省三八红旗手成晓花:扎根乡村20余年 笔记心牵村民事

  廉洁家风我来讲 | 获奖作品系列展播(第八期)

上一篇:四种继续教育形式优劣势对比 分别适合什么人群报考?
下一篇:孩子小学前要不要提前学拼音,过来人说出实情,家长们要了解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