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265xx.com/res/images/mobile.png)
哈工程研发潜空跨介质航行器试飞成功
科技日报记者李丽云 通讯员朱虹
让飞机会潜水,让潜器会飞。科幻创意变成了现实。记者4日从哈尔滨工程大学获悉,该校水下机器人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历时一年多,研发出两架既能上天也能入海的潜空跨介质航行器,分别命名为“长弓1号”“长弓2号”,近日在黑龙江省五常市龙凤山水库试飞成功。
这两款航行器类似两架小飞机,能在空中、水面、水下切换自如,可负重1千克,潜深100米,通过搭载的高清摄像机与数传电台,完成大气边界层与海洋边界层界面观测。
团队负责人、哈工程船舶工程学院教授李晔介绍,两款航行器分别采用了固定翼和折叠翼结构,均能够迅速跨越水空介质,在空中稳定飞行,在水下隐蔽航行,全程无需人工控制。
空气和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介质,潜空跨介质航行器在不同环境介质中航行时,会受到未知的风、浪、流联合干扰,所受环境外力情况和相应动力学响应都有显著差异。李晔告诉记者,不同介质跨越是研发瓶颈所在。设计之初,经过对多旋翼、倾转旋翼、固定翼等构型方案进行综合比对分析,团队最终确定固定翼飞行构型方案。
固定翼相比其他结构,在介质跨越过程中用时更短,但研发难度更大。不同于多旋翼可以在水面上起飞,固定翼飞行器可以直接跨越水空界面,这种跨域方式并无适合的数学模型可参考。综合水中和空中各项性能参数要求,团队进行了无数次仿真实验,最终完成样机总体方案设计。
让“飞机潜水”是哈工程科研团队看家本领,但让“潜器会飞”着实给团队带来不小挑战。技术负责人、哈工程博士生孙祥仁介绍,通常航行器为抗压,下潜越深材料越重,但机身过重就无法轻盈起飞,因此,团队通过一系列手段为航行器减重,连1克重电线也斤斤计较,力求将总重控制到最低。
最终,固定翼与折叠翼样机双双成功实现跨域航行,意味着融合空中飞行、水面游弋、水下巡航能力于一体的跨介质航行器技术取得重要进展。业内专家评价,这种航行器用途广泛,在海洋探索和开发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来源:科技日报
上一篇:合肥工业大学2020年硕博研究生招生问答
下一篇:什么是预科?预科有什么作用?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
- 信用信息赋能,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今天距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还有10天!
- 北京自学考试和成教有什么不同?
- 道县:开展2023年基础教育业务工作培训
- 融入智能技术 赋能创新人才培养
- 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脊柱侧弯?一个方法教你判断!
- 让长三角市民共享,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市面越做越大
- 华容县实验小学:最美莫过夕阳红 最浓不过敬老情
- 原创恭喜!王楚钦代替樊振东世界排名来到第一位,双方积分差仅有15分
- 自考会计专业有哪些课程?
- 播出预告丨上海市天山初级中学:不一样的学习评价
- 杭州亚残运会火炬传递圆满成功 “桂冠”画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 自考学士学位英语什么时候报名
- 日本学校要求的托福分数
- 证明差“老师”能教出好“学生”?江苏博士最新研究成果,引发国际关注!
- 让共同发展繁荣之路越走越宽广
- 原创拒绝恩比德!尼克斯目标清晰!锡伯杜点名要他,三分王成球队答案
- 喜庆乔迁五周年,共度九九重阳节
- 蚂蚁庄园今日答案最新:味精加热太久真的会致癌吗
- 2024年辽宁省普通高考报名即将开始
- 粤港澳大湾区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将于10月23
- 难忘那次5天5夜的长途机动,还有那个同车的义务兵驾驶员
- “周五课堂”来了新老师
- 在学生中走俏的萝卜刀引发争议,消保委提醒:警惕其暴力暗示
- 校园圈丨让学生走出家门做历史作业,结果出人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