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部控制的学校财务管理创新:做到高质量、科学化、精准化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2-16
手机版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财务监管、转型与财务管理创新并存发展业已成为新常态,学校财务管理改革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内部控制理念从企业走向学校,试图推动财务视角下学校现代化管理的转变。内部控制是指以实现既定目标,而在内部实施的各种评价、控制、调整的方法与措施。学校在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引入政府招标采购或竞争性谈判,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仍存在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理解并有效运用内部控制尤为关键。

  但是我国内部控制理论仍存在目标单一、缺乏监管等问题,因此以西方高校构建的内部控制五要素理论为指导,针对我国国情与现状,能有效提升学校财务管理水平与安全风险规避能力。在教育变革与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将探索更多现代化管理模式与教育体爱情片制的结合,综合实地调研结果,探究更符合国情的学校财务管理机制。这将促成高质量、科学化、精准化的学校财务管理体系形成,并且为激励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提高学校办学治理水平,赋予更多意义。

  

  (一)经济社会新变化提出改革要求

  伴随着社会经济逐步迈向集约型与精细型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中小学校作为重要的社会机构,也应顺应时代发展变化,改革财务管理制度,推动创新驱动。经济社会新变化提出质量、效益替代规模、增速的要求,这促使学校优化经济管理模式,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财务管理在学校事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学校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和基本保证,承担着教育资金筹集和分配的重要任务,因而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校行政、教学、科研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在经济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下,财务管理的优化在学校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二)教育事业发展与普及的需要

  教育普及、学校规模扩大与教育事业内涵不断发展下,社会与政府给予更多重视。人才需求不断扩大,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制度建设尤为关键。伴随财政资金的投入与教育资金多元化,学校财务管理呈现内容多、金额大、涉及面广的特点。在学校财务管理活动复杂化的背景下,探索内部控制的创新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构建内部控制体系有助于改善教学管理,保障正常教学工作与日常活动,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学校财务管理活动贯穿日常管理工作,具有政策性较强的特点。财政拨款是中小学校资金的主要来源,因而很大程度上教育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也受到政策影响,必须严格符合制度要求。因此如何有效合理使用财政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成为学校财务管理的重要议题。

  (三)学校竞争与发展的动力

  教学方面是学校工作的重点,是学校的生命线,往往学校只重视抓好教学管理,很多时候会忽视学校财务内部控制,缺乏财务内部控制意识。然而,随着学校竞争发展的需要,经历扩张期后,各方面指标都成为综合考量因素。不仅局限于教学,财务管理也成为学校竞争的重要方面。优化财务管理有助于让资金使用效率提升,同时优化学校流程决策。学校财务管理如何适应未来的发展,更好地契合教学与科研需求,为师生服务,是创新和变革的重要考虑方向。

  

  (一)学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不完善

  不少学校内部控制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已有内控体系的学校执行力不足,形同虚设。学校财务管理大多是事后审计,缺乏事前规划与事中监督,内部审计职能严重不足,内控制度建设仍有待加强。在招投标、物资采购与经费管理方面,容易滋生腐败问题。同时内部控制体系缺乏人文特色,应提倡重视物质与精神的有机结合。从实际出发,学校缺乏财务内部控制意识,以教学为重点,忽略财务内部控制,从而导致其混乱性与随意性较为严重。盲目地套用外界内部控制体系的模式,导致学校在治理机制以及法人治理结构上存在不适配问题。关键岗位缺乏有效监控,出现财务审批不严格、虚假财务信息等问题,存在严重的财务风险。

  学校未能真正建立科学的、行之有效的、适合单位实际的内控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由于重视不够,内部控制意识不强,集体决策和授权审批制度执行不严,一些重要风险点不能识别和有效应对,有些不相容职务未实现相互分离,内部监督和评价不健全,相关职能部门和人员参与度不高,制度无法有效执行,往往影响学校整体目标的实现。

  (二)预算与资金管理体制不健全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预算理念全员参与、业务范围全面覆盖、管理流程全程跟踪的综合管理系统。实际工作中学校预算管理不健全、预算编制以财务部门为主、相关各级部门参与度与积极性低,导致预算编制不合理,削弱预算控制的权威性与执行效果。同时存在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程序不规范、指标设计不合理、内容不全面等缺陷。预算执行不到位,预算控制不严格,预算分析不及时,绩效评价不完善,缺乏相应预算考核,往往导致预算超出与随意调整,预算失去严肃性和“硬约束”。资金管理不健全,部分学校存在严重的债务问题,收支不平衡带来资金严重缺口。一方面是学校建设投入的增加,一方面融资成为学校财务管理重要难题。在资金有限的条件下,“开源节流”要求学校建设更完善的预算管理体制。

  

  (三)经费监管薄弱

  学校的教育经费来源绝大部分为财政拨款收入,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合理使用经费和提高经费使用效率是经费管理的重点。部分学校存在制度不完善、经费支出范围和标准不符合规定、审批手续不全、票据不规范、项目资金未做到专款专用、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缺乏事前和事中监督等问题。以事后监管角度为切入点,学校经费监管亟须加强,经费合规性问题积重难返,漏洞较多。内部监督制度不健全、内审工作形式化等,缺乏有效监管,容易造成学校财务损失。

  (四)财务管理与行政机制不匹配

  在学校行政体制模式僵化下,财务管理工作寸步难行。内部管理体制的分化,也在不同层级之间形成阻隔。整体缺乏宏观顶层设计,造成建设成本增加,引发腐败等。由于两者的不匹配,财务管理通常缺乏整体性与系统性。各级部门无法准确及时地沟通,信息上存在滞后性与失真,造成学校管理整体衔接性差,因而对财务管理公平性与透明性带来影响。部门之间缺乏信息和沟通,信息不对称,往往造成财务分析不合理,不符合学校实际,降低了财务管理的作用,例如在资产配置中,如果资产的管理和使用部门信息不沟通,可能造成资产错配,无法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资源。

  (五)财务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学校财务管理人员经验不足,专业素质较低,是导致学校财务工作混乱的相关因素。财务人员在操作中存在违反操作流程,导致财务数据不完整、财务信息虚假等问题,使学校财务管理工作遭遇困难。中小学财务人员大部分是由本校教师或后勤人员转岗而来,年龄偏大,专业水平低,业务能力不强,信息系统使用不熟练,缺乏系统化专业化知识,很难适应管理会计的需要。另外会计观念落后,仅仅满足会计核算要求,随着政府会计制度和全面预算管理、绩效管理、内部控制管理等制度的执行,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亟待提高,以适应会计新形势要求。

  

  (一)建立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

  建立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学校财务控制环境建设、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由此建立不相容的职务分离制度,加大预算管理与财务控制和监督,提升内部审计工作建设。学校可以进一步建立以书记、校长为第一负责人,配备多部门协调的管理机制。在建立学校内部控制具体解决方案中,重点倾向管理会计,加强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控制,分解财务部分六大核心业务流程设置相关岗位。建立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决策制度,提高决策透明度,实行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以及报告制度,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学校可以向外寻求解决方案,利用外力加强内部控制建设,通过“内联外引”的合作模式,促进学校间合作。借鉴先进经验健全管理机制,结合学校优势与特征,建立特色的内部控制体系。

  (二)完善预算管理

  完善预决算管理,重视财务计划执行力,对预算实施结果做出及时反馈、报告与总结。同时实施专款专用,加强全面绩效管理,开展绩效评价,提升资金使用效率。通过创新预算管理办法,采用科学预算编制方法,建议采取零基预算等编制方法,提升预算执行与管理水平。利用社会力量吸纳资金办学,扩大融资渠道,有助于学校优化债务结构。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合理测算预算收支,严禁无预算或超预算支出,杜绝预算支出的随意性,预算调整要履行审批程序,严格控制预算执行,强化资金管理,严禁举借债务。

  

  (三)加强经费监管

  从学校及国家两个层面,呼吁学校加强财务监督体系的建立,将内部控制激励与问责机制相结合。国家应在给予政策扶持的同时,强化监督,加大对资金使用的审查力度。增强监管的同时,可以创造激励机制促进效率的提升。创新监管方式,完善信用机制,通过抽查、评估等加强经费监管。学校内部的工会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等应定期实施内部监督,上级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审计机关等应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确保经费支出的合理合规。另外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平台的使用,也能够实现对资金的全过程监管,保障资金安全。

  (四)推动财务管理与体制创新融合

  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创新改革财务制度体系,包含“放管服”、综合预算、信息化等方面,使制度体系层次合理,构建财务管理创新体系,推动教育与经济发展相统一。重视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划分权力与责任。建立透明的管理条例,协调各方意见与利益,弱化各部门竞争导致的混乱性,建立激励机制。建立信息沟通协调机制,综合平衡各部门利益,流程进行采购,采购手续要合法化,避免出现一些超预算采购和未按计划采购的风险,同时要注意采购方式与项目不匹配和采购方式错误的问题,确保采购工作能够合法合理有序地进行。

  举报/反馈

上一篇:周二赛事解析:纽卡斯尔VS莱切城,8场比赛,内附分数
下一篇:国防生录取线咋“女高男低”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