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舟共济印记⑤丨院系调整,为国所需的新同济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2-18
手机版

  115载薪火相传

  这些曲折而光辉灿烂的

  同济时刻

  是所有同济人弥足珍贵的

  “同舟共济印记”

  今天我们继续

  重温历史

  顺着历史的足迹

  阅读同济,了解同济,热爱同济

  让我们一起

  同舟共济向未来!

  TONGJI

  院系调整,为国所需的新同济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5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宣告成立,着手对上海的重要单位和基础设施进行系统性接管,同济是首批接管的文教单位之一。6月25日,是同济历史上值得欢庆的日子。这一天,阳光明媚,3200多名师生从各个校区汇聚到位于其美路(现四平路)的工学院校园,共同迎接这个庄严而隆重的时刻。校园广场上,到处是明媚的笑脸;高耸的旗杆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庆祝的主题墙上,大大的红星耀眼夺目,师生纷纷在“庆祝接管”四个大字前合影,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在当天举行的接管仪式上,夏坚白校长回顾了同济42年的艰辛奋斗史,表示今后要在党的领导下办好学校、努力为广大人民服务,号召全体师生踊跃加入新中国的建设行列。他说道:“我们医学院的学生们要走到穷乡僻壤里去,工程师们要越高山、涉深水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科学家们要为大众的需要而工作。”

  

  1949年6月25日,上海市军管会接管同济大学

  

  1949年上海市军管会接管同济大学后的任命函

  

  【踔厉奋发 赓续同行】

  115周年校庆印信文化展印文征集入选方案

  印文来源:周奕辰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019级本科生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至1956年,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各方面都面临着社会主义改造,为了适应新的政治体制、符合新的经济发展需求、合理调配教育资源、满足人才培养需求,对高等教育实施院系调整、重新谋篇布局势在必然。院系调整,是同济大学迈出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学建设的第一步。

  

  1952年9月6日,圣约翰、震旦等华东地区九所高校的土木、建筑、测量等各系、科、组并入同济大学。图为学校召开师生员工代表大会讨论院系调整

  

  【天下大同 九州兼济】

  115周年校庆印信文化展

  印文征集入选方案

  印文来源:聂智

  新生院2021级学生

  

  1950年代同济大学院系调整示意图

  

  1957年,中共同济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同灼真知 济达四海】

  115周年校庆印信文化展

  印文征集入选方案

  印文来源:冯俊熙

  艺术与传媒学院教师

  解放前,同济是上海为数不多的包含医、工、理、法、文五大学院的综合性大学。1949年9月,按军管会要求,同济文、法学院合惊悚片并,统一并入复旦大学,同济文科的办学历史暂时中断。1950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及附属中美医院迁武汉”。这是应中南军政委员会的要求,并经华东军政委员会研究后做出的新中国首个关于高校及医疗卫生单位跨区的重大调整。面对党和国家的需要,同济师生在留在上海保持学校发展的整体性和家庭生活的舒适性以及支援中南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之间做出了选择。

  

  1955年的校门

  

  【济人致远利天下】

  115周年校庆印信文化展

  印文征集入选方案

  印文来源:任声策

  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教授

  中科院院士、“外科之父”裘法祖在回忆这段历史时曾写道:“同济医院整体迁武汉的消息传来,全院哗然。我的德国妻子已习惯上海生活,也不愿意迁到环境迥然不同于上海的武汉。”但在国家大义面前,医学院师生意识到:“迁汉不仅是国家的需要,而且会让学校和医院有更广阔的用武之地。”经过多方讨论以及深思熟虑,同济勇敢地跨出了第一步。1950年5月10日,校务委员会第49次会议决议:由李国豪率领理、工学院代表团,唐哲率领医学院代表团,分赴大连、武汉了解情况。根据考察结果,中央政府决议,医学院马上着手迁往武汉,与武汉大学医学院合并,改称为“中南同济医学院”;理、工学院因条件不成熟,暂缓迁校事宜。1955年,同济医学院迁汉工作全部完成,唐哲、林竟成、裘法祖、姚永政等知名教授带头排除万难,分批迁至武汉。同济坚持济人济世的精神,为中南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实现了对我国医学教育事业的非凡贡献。

  

  【精诚济世 明道致远】

  出自同济大学医学院院训

  1952年,借鉴苏联高等教育模式,全国范围开始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在这次调整中,同济机械、电机、造船、水利、数理化等其他优势学科连同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人才全部调出;同时,包括圣约翰大学、交通大学、之江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建筑组等在内的华东十多所高校的土木建筑专业并入同济。交通大学的青年助教孙钧与杨钦、俞调梅、王达时、朱宝华、巢庆龄等先生一起来到了同济,据他回忆:“一天清早,初秋和煦的凉风伴随我们交大土木系从教授到助教一行,集体乘校车到了同济大门。当时同济的李国豪教务长率同同济土木系老师们来迎候我们,去到了129大楼的大会议室。李教务长代表同济表示了欢迎,也介绍了一些同济土木系的情况;交大则由杨钦系主任作答。”

  经过此次调整,同济大学成为当时我国规模最大的集土木、建筑、测量工程类学科于一体的高等学校,汇集了来自全国十多所高等学校的一大批著名学者和教授,其中有李国豪、王达时、王龙甫、吴之翰、吴景祥、朱宝华、陈本端、俞调梅、康时清、杨钦、冯纪忠、童大埙、樊映川、李秉成、钱忠毅、谭垣等教授;还有李德华、王吉螽、罗小未等中青年教师。这些人中大部分在欧美取得专业学位,在学术上是欧美备学术流派思想和风格的一次交流和融合,为同济带来了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良好学术氛围。

  

  【群英荟萃 思想交融】

  115周年校庆印信文化展

  印文征集入选方案

  印文来源:许一航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020级学生

  

  苏联专家来校工作

  全国大规模的院系调整之后,小规模的调整还在继续。同济是我国民用测绘高等教育事业的发祥地。1955年,为扩大培养测量方面的技术干部,高教部决定将同济大学等五所院校的测绘专业调整集中,成立武汉测量制图学院。夏坚白、王之卓等一大批知名教授,随测量系师生迁往武汉,为我国测绘事业以及测绘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115周年校庆印信文化展

  印文征集入选方案

  印文来源:刘威彤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9级博士生

  院系调整,这一国家策略主导的历史事件,作为同济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中断了同济除土木、建筑以外的其他学科的发展历程,但全国十余所高校土木、建筑相关系科的并入,为同济土木、建筑学科此后的飞跃式发展奠定了基础。学校积极变革治理结构,完成了新的人民政权领导下的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党的领导,加强思想教育和改造,实现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稳定发展。

  

  

  1956年举行举行副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这在全国尚属首次

  

  【厚土承德 菁木兴华】

  115周年校庆印信文化展

  印文征集入选方案

  印文来源:常达

  土木工程学院

  2019级本科生

  学校充分发挥木、建筑等学科的专业优势,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大量开创性工作,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地下工程、污水处理、抗震救灾、桥梁建设等关系国计

上一篇:中国最“可惜”的医科大学,曾经排名全国第一,现在却已鲜为人知
下一篇:北京高校自主招生 北大:“如何看待科技与人文社科、艺术领域的结合”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