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中前期,其茶诗有什么样的时代特征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2-19
手机版

  北宋中前期茶诗不仅发展了饮茶历史的多种形态,包涵了繁多的诗歌内容,更是有其独具一格的审美意趣。无论是在茶诗内容的选取、情感的表达、意境的建构、艺术手法的运用还是诗思的生发上,都体现着“诗缘境而发”的诗歌创作理论。

  茶诗之所以作为茶诗,是因为诗中洋溢着茶的味道、茶的品性,这也是历来为文人所看重与颂扬的方面。北宋中前期诗词在继承了唐代诗词的风格理论之上,开始展现宋型文化的端倪,茶诗作为咏物诗歌的一部分,在体现唐代茶诗古朴、平淡的茶诗风貌之外,更具有世俗化、艺术化与哲理化的审美倾向。本文从其艺术特征展开叙述。

  

  北宋中前期很大一部分的咏茶诗从题材上可以将之归类为咏物诗,宋代诗人继承前代诗人对于咏物诗的吟咏特色,以精细之笔将所咏之物摹刻入骨,并将作者自我的内在感情寄予其中,或畅咏抒怀、或以物喻理、或托物自况,这些情感的表达是建立在对于物的描写基础上的。

  屠隆在《论诗文》中认为咏物诗的特点,有“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不脱、不即不离”。前者说即通过对事物的远近高低各不同方面的描写,虽没有句句点明,但却能够将事物的形神俱绘,这在北宋中前期茶诗的描写中有较多表现。

  

  宋庠《观文丁右丞求赐茶因奉短诗二章》:“龙衔缥质尊王贡,月满春规记焙名。此味赏音知有意,不将甘醴作交情。”首句写出了团茶表面的青白相间的纹路,第二句形容团茶形状之圆整,短短两句摹画了团茶的状貌,是契合“体物肖形”“即”这一准则的;三四句离开单纯描摹形态,以真挚的笔触来敬答友人求茶之意。

  虽未与茶有直接关联,但是亦未脱离主题。魏野《谢长安孙舍人寄惠蜀笺并茶二首》:“谁将新茗寄柴扉,京兆孙家小紫微。鼎是舒州烹始称,瓯除越国贮皆非。卢仝诗里功堪比,陆羽经中法可依。不敢品尝无别意,却嫌睡少梦君稀。”诗人以寄茶人作为开端,颔联撇茶不谈而评茶鼎与茶瓯之非比寻常间接体现了茶品质之高。

  

  颈联以卢仝与陆羽诗文中的茶的效用来体现此茶功效,最后一句说不能够频繁地喝茶,是怕睡得太少而造成想念友人机会也少了。诗篇不着一字茶,但却处处体现了茶之醇美让人沉迷其中。又如石待举《谢梵才惠茶》:“郡园名荈制犹新,分惠眠云跂石人。色斗琼瑶因地胜,香殊兰茝得天真。

  开时好对棱棱月,碾处应飞瑟瑟尘。寄语高僧宜郑重,能诗方遣雨前春。”首二句答惠茶之意,后四句着力描写茶树的外形、色泽与香气等物象特点,是“即”;最后二句又将情感拉回感谢赠茶之意,非专咏茶,但句句不离,此亦是形得似之表现。

  

  韩维《江长官惠茶》“春风北苑露芽繁,购得封题第一番。真际云门吾不问,一提瓶起万魔奔。”诗以茶芽长势繁茂为开端,幸得友人馈赠,得到第一番茶。诗中云“封题第一番”,却是不现实的,意指作者只图茶有“封题第一番”的字样,不管其真假与否,正如只求《云门》乐起,诗的前两联紧贴文意,赞美的乳茶外貌精工斧凿。

  形如阿胶,新茶之色泽与建溪春江争美,因为贵重所以用笋壳层层包裹,第三句以价格与黄金相等,名气远超唐代名茶紫笋将的乳茶的贵重刻画至极,最后一句,作者在赞赏之余不禁感叹,如此好茶,就是位高者如桓公与遍识群茶的“茶圣”陆羽,也未曾享用过。

  

  咏茶诗继承咏物诗表现方式的另一方面是托物即兴,咏物诗的直接特点即为吟咏体物,展现事物最真实完整的面貌,但是如若单单只为描写而吟咏,即会“终非上乘”,所以自古以来,诗人们更加追求于“有所寄托”、“寓兴为上”、“取照在流连感慨之中”。由此观及茶诗,作者在写茶诗的时候并非单纯咏茶。

  而是借助对于茶叶品性的描写,抒发自身的喜怒哀嗔情感,掺入自我的人生经历以及对人生,对于世界的见解。苏颂《次韵孔学士密云龙茶》:可得作者得到御酒(上尊酒)与御茶(大小龙团)的恩赐,十分感激,并表示要保持松树那样的节操。同样借赐茶来明心志的还有梅尧臣。

  

  王巩《甲申杂记》记载了仁宗嘉佑二年,梅尧臣被推举为贡院参详官,幸得赐七宝茶,作诗“七物甘香杂蕊茶,浮花泛绿乱于霞。啜之始觉君恩重,休作寻常一等夸。”前两句写出了七宝茶的状貌特点,后两句道明了梅尧臣对所赐之茶赋予了更深重的含义,这不仅仅是茶更是君主的期望和看重。

  心怀天下,一心报国的他身为贡举之官又受皇帝之赐,故此时深深感到了君恩重,“休作寻常一等夸”。又如张伯玉《后庵试茶》作者时年闲赋于建安,邀几个“监官”在家山茶场“试茶”,在岩石边茶园开采时鸣锣开窑,就着清冽的溪水涤净茶器,支起小灶燃起随地采拾的松木,烹煮碧绿翻滚的茶。

  

  “瓯中尽馀绿,物外有深意”,这物外的深意恐怕就是荡除尘世之累后的闲暇与宁静的适意吧。借物喻人,是诗人运用主观想象,赋予客观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性格、品质等特点的艺术表达手法,在历代诗词中,很多具体的事物因为诗人的反复吟咏,而被赋予了特定的品质,如梅菊之高洁、松柏之坚毅等。

  这些固化的形象特征使得事物在被描写时,显得更为生动传神,别具一格。借物喻人,拟物为人的艺术技巧,在北宋咏茶诗的创作之中,亦可见其运用,诗中或以茶喻人,赋予茶以人的各种品格,使茶和人格修养直接联系在一起;或赋予茶可感之性情,使得茶灵交融,达到物我合一的艺术效验。

  

  如王禹偁《茶园十二韵》:至道元年,王禹偁任翰林学士,因耿言直谏,私论皇家礼制,宋太宗怒以“轻肆”的罪名将其贬官,知任滁州,第二年奉诏移知扬州。这已王禹偁第二次被贬,其愁苦愤懑之情不言而喻。在他知任扬州时,考察扬州的茶园,故作此诗。诗中不仅描写了茶叶的生长环境,茶叶状貌以及采摘烘焙等一系列制茶过程。

  从赞美茶叶品质转而隐喻内在心声,“沃心同直谏,苦口类嘉言”表明了王禹偁决心自己要一直像茶叶一样,对于尽忠职守,倾心劝勉皇上不会退缩,茶虽苦口但清心,言虽逆耳但利行。“未复金銮召,年年奉至尊。”虽然这样说,王禹偁内心还是有深深的失落,对茶又有一种艳羡之情。

  

  京城虽未传来诏讯,却还是年年可以侍奉尊上,传达出他忠心未能酬的凄凉之感。欧阳修《双井茶》诗通过对于双井茶的产地、外貌、生长时令、外包装、茶产量的着实叙写,说明茶的珍贵,接下来指出达官贵人对此茶的深深喜爱,说明茶的优质。

  “宝云”二句说唐代名动一时的宝云、日注茶并非品质不佳,而是由于人们喜新厌旧而名声日下,由此作者感叹世态炎凉,批评势力肤浅的人们,并以建茶比拟君子,在诗人看来,不论建茶再怎样推陈出新品,但是最重要的香、味、色的品质始终是不变,始终是保持着高水准的。

  

  这样看来,茶也就像是君子有常德一样,不会因时变异,与世沉浮。诗人拟茶为人,以茶品喻人品,从而抒发了自我感情与议论,表达了作者在淤浊世界里对自我操守的一种秉持。这些诗人吟咏茶诗或表达心意或寄托自我的志向,而这些情感的蕴含其中,也使得诗文境界开阔悠远,更加富有深意。

  用典即“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包括引用古籍中的诗句或者故事,用典的好处就是在诗句最精简的体制之下,使得文辞妍丽,韵味悠长,并且具有多层次、多角度的丰富内涵。这在中国古典诗歌创作运用广泛, 北宋茶诗中也有此类艺术展现。

  

  如释重显《送新茶其二》。又范仲淹语出几句语典与事典相结合,来论证茶之功效,让屈原从迷幻中找回魂魄,将刘伶从醉酒中唤醒;如此神奇的功效,卢仝为之臣服,献上《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一诗传颂千古,陆羽为之沉迷,著《茶经》流芳万世。若早知有此神物,商山四皓就不用采食灵芝充饥,首阳先生也不需采薇而食。

  “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此句化用卢仝《七碗茶歌》“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描写饮茶后的如仙如醉之态。整首诗因用典而充满着神奇的色彩,让人读罢仍觉意犹未尽。用典手法的运用,还有宋祁《贵溪周懿文寄遗建茶偶成长句代谢》:“品绝未甘奴视酪,啜清须要玉为瓷。”。

  

  诗中借用陆纳、王肃、司马相如之事,侧面的描写出了茶的特性,《晋中兴书》里曾记载,陆纳以茶果款待友客,以示俭朴高雅,作者在第二句中借引此诗,写出此茶最宜作款待亲友之用,诗人引此以美建茶,称赞建茶品质优秀,非如一般劣茶,所以要用上等玉瓷啜饮,才能发挥茶性。

  最后两句引司马相如患消渴病奄奄一息之意,使茶有消渴疗病的功效。诗中用典从拟构茶的形象,使得诗凝练警策,含蕴深厚。以这些事典、语典入诗,不仅契合主题,将茶的功效生动深刻的描摹了出来,并且增加了诗歌的内蕴,使得这些诗歌成为咏茶诗歌的巅峰之作。

  

  “艺术化”指有意识地追求茶诗在题材内容和意境等方面的“艺术化”,是北宋前中期茶诗的重要贡献,是茶诗审美方面的一个重大突破;北宋中前期诗词在继承了唐代诗词的风格理论之上,开始展现宋型文化的端倪。

  茶诗作为咏物诗歌的一部分,在体现唐代茶诗古朴、平淡的茶诗风貌之外,更具有世俗化、艺术化与哲理化的审美倾向。本文讲述的是北宋中前期茶诗的艺术特征,从写意传神不沾不脱、化用成句引用事典、托物即兴借物喻人三方面展开叙述。

  举报/反馈

上一篇:只有专业的训练舰才能打造一流的海军强国,盘点我军训练舰们
下一篇:听党话 跟党走 红色教育伴成长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