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缩减六成教培机构 K12机构转型前途待考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2-11-10
手机版

  本报记者 孙吉正 北京报道

  10月25日,教育部发布了9个“双减”试点城市的推进情况。其中,《北京市以“三个坚持”有序稳妥推进“双减”工作》的文件指出,北京市线下学科类无证机构压减率98%,原有各类培训机构压减比例60%。

  作为K12行业的最大市场之一,北京的改革无疑是被关注的重点。此次北京大幅度压缩学科类教育机构的数量和规模,将是K12行业有史以来最大的变革。

  与此同时,新东方、高途、好未来等K12巨头们纷纷跟进,而这些行业巨头手握的大量客户流量和信息,为其转型素质教育培训提供了一定基础。

  对于素质教育培训,虽然国家相关部门表示鼓励学生参与提高综合素养,但行业人士指出,素质教育培训早在2019年就出现了资金链断裂、关店等事件,这也说明了素质教育培训市场的刚性需求并不强,也正因此,资本对于素质教育培训仍旧持有观望的态度。

  K12的“灭火”

  10月25日,教育部公布“双减”工作试点地区典型案例,集中梳理了“双减”工作落地以来各试点城市工作推进情况。其中,《北京市以“三个坚持”有序稳妥推进“双减”工作》指出,北京市线下学科类无证机构压减率98%,原有各类培训机构压减比例60%;开展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覆盖全市初中学生。另外,上海市大幅压减培训机构数量,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21.73%,从业人员减少3.5万人。

  同日,新东方在线率先宣布将终止中国内地幼儿园至九年级阶段的K9服务,预计于2021年11月末之前生效。虽然新东方随后表示该公告不包括新东方的线下各地分校。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也在9月的高管会议上透露,秋季课程结束后,新东方将逐步关闭B级及以下校区的小学、初中学科业务,各个城市接下来也将逐步关闭教学点。

  而在过去两个多月间,新东方启动了一系列裁员动作。据媒体报道,9月17日,俞敏洪在新东方高管会议上披露了最新的裁员计划,原本计划在8月底裁员4万人,但截至9月中旬,裁员还不到1万人。

  “教培行业有一句话叫,公司赚的钱永远花在了下一个分校上。”行业人士朱培元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在某种程度上说,只要能把分校开起来,就可以招到学生,尤其是在去年在线教育大爆发,各类公司如雨后春笋的出现,很多大机构、集团大量地进行风投,使得整个行业的竞争在去年达到了顶峰。

  而在“双减”政策中,明确了“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这意味着资本已经无法再继续打造出新的教育品牌,且课外辅导机构的盈利能力将受到限制。

  “文件的落地意味着所有的企业要将学科类的培训机构剥离出原有体系,成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机构,尤其是上市公司必须要将这类业务直接剥离出上市公司体系,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在K12领域不会再存在龙头的企业,只会有诸多小的机构,因为按照政策的要求,大的机构在学科教育培训中已经无利可图。”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教育专家熊丙奇说。

  北京一名已经离职的教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己是在8月份离职的。“我所在机构之前是在朝阳区做初中培训的,现在已经完全停业,员工也已经基本离职,只能以自己的名义为原来的家长找1对1的家教。”按照其说法,大班、小班授课在朝阳区已经基本停止,大量的学生已经停止了校外辅导,仅有少数意愿较为强烈的学生和家长,私下与老师进行授课和学习。

  根据北京市教委公布的文件,目前在北京的十二区中,有152家机构符合非营利性机构,在办学资质、办学行为、资金监管、疫情防控等方面符合规定要求。在152家机构名单中,仅包括了学而思、新东方、高思等个别分校,且在海淀区仅有15个机构上榜,其中,以学科教育培训而闻名的黄庄仅有新东方的分校在白名单中,新东方和学而思仅有3家分校上榜,这意味新东方、学而思其余的海淀校区已经全部停课。公开资料显示,学而思培优在北京的分校一度超过150家,而此次上榜的分校仅有12家。

  目前,按照“双减”的文件要求,线下的教培机构全面停止扩张,而试点城市则已经开始全面着手压缩和关闭现有的教培机构。根据地方教育部门的人员透露,在明年进一步压缩现有的教培机构规模和数量,目前很多线下机构存在人员安置、房租以及退费等问题,因此暂未彻底关闭。

  “K12教培行业的衰败已成为既定事实。”熊丙奇告诉记者,教培行业在20多年的发展中,已经逐渐商业性,这实际上已经脱离了K12阶段教育的本质。实际上,国家层面曾多次通过约谈、处罚等方式希望引导行业理性发展,但在资本的诱导下,还是有很多逐利性的机构和企业参与其中。目前,K12教培行业的改革,最终目的还在于引导K12阶段的素质教育走上正轨。

  素质培训能否崛起?

  “双减”政策的目的之一,便是要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压力,让学生有更多时间、精力提高综合素养。2021年5月6日,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曾提出,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一两项艺术特长,进一步推进学生艺术测评的制度,同时加强对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估,推进中考美育的改革试点。

  在政策发布之后,头部企业纷纷另谋出路进行改革。高途宣布成立高途素养中心,对外发布了编程、科学、脑力、象棋、演讲、口才等素质类课程;好未来宣布旗下品牌励步英语正式更名为励步,并推出励步儿童成长中心和系列素质教育新产品,课程涵盖英文戏剧、口才、美育、书法、益智、棋道等科目。新东方在线也宣布将继续考虑适当的战略机会,力求在终止后实现现有K9业务的最大价值,将继续经营与义务教育无关的业务部分,并将重点和资源转向增强其他教育产品和服务,探索新的商机。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新东方推出素质教育成长中心,其中包括“优质父母智慧馆”,新东方要转型培训父母的消息一度被大众热议。

  对于素质教育培训,朱培元认为,素质教育是未来K12巨头的主要赛道。“成人教育、海外留学的体量早在10年前就已经接近饱和,而真正有庞大发展空间的只有素质教育这条赛道。但从规模来看,素质教育培训的门槛或者是学费必然是较高的,这就会使得其覆盖市场范围非常有限。”

  记者注意到,K12教培机构股价下跌的同时,A股市场却炒出了素质教育概念股,包含珠江钢琴、海伦钢琴等,这些公司股价在七月底迎来一轮大涨。艾瑞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素质教育行业趋势洞察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中国3~15岁的在校学生总规模已超过2亿人,这个庞大的学生群体构成了中国素质教育最核心的目标群体。根据艾瑞咨询的预测,2021年中国素质教育行业市场规模为5050亿元,同比增长55.8%,预计2022及2023年市场规模或达到6045.8亿元及7151.5亿元。

  对于资本的看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目前资本市场尤其是风投方面还是较为谨慎,不会出现之前K12赛道的疯狂。因为从市场方向来看,近年来大量出现的各类素质教育培训的经营体系较为脆弱,这些培训本身就是从孩子和家长的兴趣点出发,且需要更高要求的场地和人员硬性要求,人员培训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且素质教育的需求并不像之前的K12有着较强的需求性。

  对此,朱培元也持相同观点,他表示,此前曾有朋友在华东等地,用短短两年的时间开了几十家少儿编程和机械乐高的培训机构,但在去年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便纷纷倒闭,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疫情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家长以及孩子对此的兴趣逐步消退。

  “从学科教育培训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很多机构通过各种宣传途径让社会和家长产生了焦虑情绪,通过焦虑营销,最终使得本应该小范围的学科培训变成了大众性质的行为和支出,国家出手正是因此。如果在素质教育培训领域,机构们再次造成了社会性质的焦虑和压力,那么被叫停也是必然的事情,因此即便很多机构转型素质教育,也不能形成之前K12行业的规模。”熊丙奇告诉记者。

  可见,素质教育培训虽然看似有着比K12更高的利润空间,但由于种种因素,素质类培训的市场空间和机会还需要评估。

  举报/反馈

上一篇:教育部发文:成人学历改革方向!确定了~
下一篇:院校考情 | 天津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333/918考研信息最全汇总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