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2-11-10
手机版

  原标题:临沂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来源:临沂日报

  原标题:临沂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来源:临沂日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把职业教育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多次对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多次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作出研究部署。按照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调研、工作“三位一体”机制要求,围绕“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一课题,我们组织人员深入县区、学校、企业开展实地调研、听取意见建议。座谈调研中,共召开座谈会3次,分别为高职院校、技工院校和校企合作专项调研,参与学校9个、企业6个,共收集有效意见建议16条,为下步工作开展提供了基层方案。实地调研中,共走访学校8所,其中民办学校3所、公办学校5所,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4所,全面了解不同县区职业学校发展的个性特色,梳理发展较好的几所中职学校的典型经验,实地调查、详细了解个别学校、个别项目推动缓慢的深层次原因。书面调研中,面向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主要了解职教高地建设政策落实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通过调研,基本摸清了全市职业教育现状,形成了一些想法和意见。

  一、全市职业教育发展成效

  从调研情况来看,我市抓住山东省职业教育两轮改革的有利契机,从硬件到软件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建立了完善的职业教育发展政策体系。2009年,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意见》,实施学校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4项工程,职业教育基础建设全面起势;2015年,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在深化基础建设的基础上,着力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20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临沂市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实施方案》,巩固提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造创新发展高地;2022年,研究起草《关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技能人才强市的十条措施》,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市场化发展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支持政策落实,推动建设更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

  (二)职业院校办学基础条件显著改善。异地新建校区11处,扩建校舍4处,累计新增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新校建设累计投资达53.3亿元,新增学位4.2万个。“十三五”以来,全市职业院校新增设备值7.5亿元、新增数字化资源200TB,分别达到10亿元、288TB,分别增长300%、227%,临沂职业学院、临沂市工业学校设备值超过1亿元。全市职业院校办学条件焕然一新,办学实力、培养能力、社会吸引力明显增强。

  (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学校和专业建设项目,累计争取上级资金3.65亿元,8所学校获批立项为山东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项目。按照“一县一特色”“一校一亮点”原则,紧密结合区域产业结构,统筹规划调整学校布局,建立市级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确定市级重点专业50个、市级品牌特色专业44个。牵头开展新形态教材研发,统筹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按照“五个统一”原则,研发立体化教材34门,第一批4个专业22门立体化教材全部列入省职业教育规划教材,7门教材被推荐列入国家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开创全省乃至全国职业教育教材改革先河。

  (四)职业院校服务社会发展能力实现较大提升。建立校企多元对话交流机制,组织首届人才供需见面会,完成覆盖200余个专业方向的1.5万个就业岗位和人才培养需求对接,签订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战略合作协议67项。成立市级职业教育集团9个,覆盖现代制造、现代农业、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主要产业,参与企业、研究机构210家,校企深度合作共建激光产业学院、天元学院、教育学院等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依托现有职业院校规划建设2处共享性大型智能(仿真)实习实训基地,可一次性面向5000余人开展实习实训、技术培训、技能鉴定等服务。实施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17所职业院校定点帮扶19个村镇社区,实现职教高地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双向契合、双向互补、双向赋能”。2015年以来,职业院校累计承担培训达55万人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职业教育资源存在较大缺口。全市共有中职学校33所、市属高职学校2所、技工类院校7所,每年招生规模7万人,与我市人口大市、生源大市、产业大市、经济大市的地位极不相称。

  二是职业教育发展不均衡。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例,全市33所中等职业学校中,有8所省级高水平中职立项学校,与“十四五”末每个县区有一所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的目标尚有较大差距,还有15所学校没有达到规范化学校的标准,实施职业院校达标工程迫在眉睫。

  三是职业教育改革仍需深化。目前,我市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仍然以公办学校为主,民办学校多为个人办学,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职业教育尚未破题。校企合作存在校热企冷问题,且参与形式单一,主要是以用人用工为基础的就业合作。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紧紧围绕建设山东省技能人才强市的目标,按照“服务一个大局、激活两个主体、实施三个工程、强化四个机制”的思路,推动临沂职业教育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一)服务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一个大局

  1.优化职业教育供给结构。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完善专业动态调整工作机制,优先发展先进制造、新能源、现代农业等产业需要的一批新兴专业,加快建设学前、护理、康养、家政等一批人才紧缺的专业,改造升级一批传统专业,撤并淘汰供给过剩、就业率低、职业岗位消失的专业,鼓励学校开设更多紧缺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

  2.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推进校企双主体育人,鼓励支持职业院校主动吸纳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根据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和生产要求,共同开展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合作共建新专业、开发新课程、开展订单培养,进一步深化校企密切结合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3.广泛开展技能培训。发挥职业院校育训并举的职责,把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和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紧密结合,面向退役军人、回乡各类毕业生、在岗职工、下岗职工、农民工、残疾人、新型农民等广泛开展就业创业和再就业培训。

  (二)激活学校、企业两个主体办学活力

  1.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为职业院校自主发展、创新发展保驾护航,确保职业院校在管理体制、专业设置、教师待遇、职称评聘、校企合作、教师招聘等方面的自主权,推动学校在开办企业创收、教师绩效发放、企业兼职取酬等政策落实上取得突破。

  2.激活企业办学活力。发挥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推动我市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国有大型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纳入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范围的试点企业,兴办职业教育投资符合规定的,按投资额的30%比例抵免该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

  (三)实施资源扩增、提质培优、素养提升三个工程

  1.实施资源扩增工程。高等职业教育方面,争取“十四五”期间完成3所新申报高职院校建设并投入使用,提前做好“十五五”高职院校设置规划,加大院校招引力度,争取十年内高职学校达到现有3倍以上。中等职业教育方面,切实落实县区政府教育资源供给责任,按照职普比大体相当要求制定中等职业教育资源补充计划,确保区域内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通过撤销、合并、托管、土地置换、集团化办学等措施,整合“小、散、弱”学校,确保全部中职院校达到办学标准。

  2.实施提质培优工程。高等职业教育方面,“十四五”期间争取1所本科职业院校获准立项,推动市属高职院校达到省级高水平院校办学标准,鼓励支持市域内高校开展职业本科教育,实现职业本科专业数量零的突破。中等职业教育方面,积极争取长学制培养项目,支持一批中职学校举办五年制高职教育,每县区至少建成1处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培育3到4所体现临沂特色、全国知名的职业院校。抓好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升学教育,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大批优质生源。

  3.实施素养提升工程。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发挥思想政治课主渠道作用,建设“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格局。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育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机制,建立心理咨询档案与危机干预档案,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四)强化正向激励、市级统筹、专项督查、舆论引导四个工作机制

  1.强化正向激励工作机制。设立职业教育专项奖励项目,每年对职业教育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个人和作出突出贡献的技术技能人才,予以表彰奖励。实施“百名沂蒙工匠后备人才培育工程”,每年遴选100名优秀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

  2.强化市级统筹工作机制。提升职业教育管理层级,推动市级建立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技工教育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发挥职业教育资源集结优势。搭建“政校行企”协作平台,打破校与校、校与企、行与企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3.强化专项督查工作机制。组织开展职业教育政策落实专项督查,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职教高地建设80项重点任务,特别是学校反映比较强烈的20%灵活编制、绩效工资发放、兼职取酬等政策落实情况,作为对县区、部门考核和工作督查的重点,督促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各项政策落地落实,进一步释放职业教育发展活力。

  4.强化宣传引导工作机制。通过沂蒙干部大讲堂等形式,开展职业教育形势、政策、法规宣讲,提升各级干部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充分利用主流媒体、“三微一端”,丰富宣传形式,挖掘典型事迹,树立典范榜样,引导更多群众了解、认可并接受职业教育。

  (作者系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上一篇:山东省唯一的一所女子高等学校
下一篇:全通教育2020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